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基于前期高通量测序结果设计EST-SSR引物, 用于评估国内外不同生态区144份糜子(Panicum miliaceum)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200对引物中80对呈多态性, 开发效率为40%; 引物分辨率(Rp)为0.67-4.67 (平均值为2.00), 扩增产物大小为50-500 bp。144份材料在80个位点共检测到206个等位变异, 每个位点为2-3个; 多样性指数(I)为0.659 3 (RYW108)-1.087 2 (RYW124), 平均为0.859 9; 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22 9 (RYW98)-0.717 2 (RYW124), 平均为0.457 3。基于UPGMA将144份资源划分为3个群组, 其中2个群组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材料, 另一个群组主要为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材料。基于Structure (K=4)将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 即2个代表北方资源基因库以及代表黄土高原和国外资源基因库各1个。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材料聚为7个类群, 划分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252.
森林康养:概念内涵、产品类型和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产业将在中国快速发展。森林康养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才在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正处在不断摸索前进中的起步阶段。在分析现有森林康养定义的基础上,对森林康养的概念、功能和科学内涵进行了阐释,并从消费对象、产品内容、建设主体等方面对森林康养产品进行了分类。对森林康养发展的基本路径进行了设计,加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宏观统筹,构建良好的森林康养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建设森林康养综合体,加强科研监测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配套设施、提供优质的森林康养服务,加强宣传和营销、提升森林康养品牌知名度。最后,从森林康养内涵和外延研究、森林康养试点示范、森林康养基地与现有森林旅游实体或保护地关系、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价、森林康养发展与森林保护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3.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解析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25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多数研究中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狭义地等同于森林对降雨的拦蓄能力或对径流的调节能力,而忽略了其对各水文过程的整体性作用以及对气象和土壤因子的综合性影响。此外,在不同研究区域中,对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往往一概而论,并未考虑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征,这使得研究结果的区域针对性不足,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应用推广。针对上述问题,在全面分析森林水源涵养的含义和特征之后,定义了不同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内涵和主导服务,并给出了不同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适宜计算方法,以期为不同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全面提升和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4.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Lehaie)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对其bHLH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分析,并对不同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部分基因在干旱和高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毛竹中共鉴定出153个具有完整保守结构域的bHLH基因家族成员(PebHLH001~PebHLH153),这些基因内含子数量为0~14,其中137个基因的启动子均含有与干旱、盐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PebHLHs编码的蛋白长度为134~1401 aa;bHLH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53个PebHLHs可被分为17个亚类,其中C亚类的成员数量最多,为42个;基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谱分析结果发现,有151个PebHLHs在毛竹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在干旱和盐胁迫处理后,分别有14和13个PebHLHs基因的表达量上调,分别有2和3个表达量下调,但表达模式存在一定差异,说明他们在应答干旱和盐胁迫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5.
陕西省蝗虫的初步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言 陕西省的蝗虫调查,曾已有过一些报导,共记载20属25种。 作者等自1957年开始,几年来曾在陕南、关中及陕北地区进行蝗虫的调查(见图1)。采得的标本经分类鉴定共计53种,分隶于5亚科29属。其中有14属38种为陕西省新纪录,并有一种为国内新纪录。参考以往文献,共有5亚科34属63种(其中有10种我们未采到标本)。但陕西省地区辽阔,环境复杂,同时我们调查的地区也不够全面,蝗虫的种类当不止此数,现仅作一初步报导,以供今后昆虫区系调查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6.
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是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两栖、爬行动物在生物演化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又是脊椎动物分类体系变动较大的类群。为了掌握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促进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我们参考分类学及分子生物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系统地收集了近10多年来有关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分类的文献资料, 结合团队长期以来的野外调查数据, 对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整理与更新(截止到2021年10月31日)。结果表明: 湖南省已记录两栖动物2目10科30属86种(含亚种), 爬行动物2目22科55属105种(含亚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分别有62种和30种, 湖南省特有种分别有10种和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的两栖动物有11种, 爬行动物有10种; 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受威胁等级的两栖动物有20种, 爬行动物有30种。此外, 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特征明显, 以东洋界种类为主(81.2%), 广布种较少(18.8%), 无古北界种。在地理分布上, 湘南山地丘陵区、湘西北山地区是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257.
黄秆乌哺鸡竹转录组EST-SSR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f. aureocaulis N. X. Ma)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SSR位点分布特征,同时针对“黄秆”和“绿秆”两种类型差异表达基因序列中的SSR位点设计引物,并利用刚竹属(Phyllostachys)材料验证其通用性。结果显示,从黄秆乌哺鸡竹89 874个Unigenes序列中,共鉴定出12 651个SSR位点,分布频率为14.07%;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基序最多(51.02%)、其次为3核苷酸(25.61%)和2核苷酸(21.94%);共发现80种重复基序,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A/T(46.60%),其次是AG/CT(13.97%)和CCG/CGG(9.90%)。在设计的51对引物中,44对(86.27%)能有效扩增,在刚竹属材料中平均通用性为92.41%,其中39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EST-SSR标记能区分同属的不同种,但不能有效区分种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58.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cancer immunotherapies)已成为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免疫治疗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有望像抗生素改变抗感染治疗一样改变肿瘤治疗范式。抗PD-1/L1和抗CTLA-4抗体药物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代表药物,使晚期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达成了数倍的提升,被认为是真正有希望治愈癌症的治疗方式。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并且存在耐药、超进展、不良反应等问题。如何准确筛选出最有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挑战。目前有多个与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正在研究中,并且有望被用于临床筛选治疗获益人群;但这些生物标记物也存在很多缺陷。未来,围绕免疫治疗敏感性和副反应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可能成为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259.
目的: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CR)技术分析和比较不同生物群的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以脲原体16Sr RNA保守区域基因为扩增靶序列检测脲原体的不同生物群,采用PCR方法扩增拓扑异构酶gyr A和parC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脲原体生物一群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44)。gyr A基因主要为112号编码蛋白D112E的变异,parC基因主要为编码蛋白S83L的变异,即83号位丝氨酸(TCA)到亮氨酸(TTA)的变异的变异。与未突变株相比,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株对环丙沙星MI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不同生物群的脲原体对部分氟喹诺酮类耐药存在差异,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脲原体对喹诺酮类耐药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0.
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是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对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碳流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CR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对于揭示影响竹子材性的木质素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在毛竹基因组中获取13个CCR基因同源序列,其中9个具有完整的保守结构域,依次命名为PeCCR1~PeCCR9。PeCCRs基因的内含子数量、长度和位置均存在较大差异,如PeCCR2有5个内含子,而PeCCR5没有内含子;内含子最长的为4 090 bp,最短的仅为89 bp。PeCCR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范围为136~391 aa,推测分子量在14.97~43.05 kD之间,理论等电点介于5.60~8.31之间。PeCCRs的氨基酸序列在N-端和C-端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二级、三级结构进一步显示了其差异,但中部序列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都含有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家族蛋白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和催化位点,表明其进化上是比较保守的。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PeCCRs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明显,如PeCCR6在盛花期花序、鞭和笋中均未检测到基因表达,PeCCR9在盛花期花序中的表达是所有PeCCRs最高的,而PeCCR5在50 cm笋中则是所有检测到PeCCRs中最低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毛竹CCR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为利用基因工程调控竹子木质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