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新血管的生成有密切关系,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信号途径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阻断该途径的任何环节均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已有多种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投入临床应用,其中bevacizumab为第一个获批上市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继bevacizumab后,一种以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人Fc融合蛋白Zaltrap也成功在美国上市,这种杂交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明显优于单克隆抗体,能更好的遏制肿瘤血管的发生并消退已形成的肿瘤血管。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Zaltrap比bevacizumab显示出更大的优势。此外,VEGFC/D Trap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在此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62.
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凋落物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的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该问题对于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凋落物去除与添加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凋落物去除与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探究不同处理下SOC含量变化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机理。选取承德市雾灵山1405-1435 m海拔范围内核桃楸-蒙古栎混交林的表层土壤,采用室内培养结合Biolog-ECO方法,测定了培养第21天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均匀度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分析培养期内凋落物的不同处理下SOC含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凋落物处理对SO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DL > HL > NL > CK;2)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3)不同处理的SO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双倍凋落物添加在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难以达到显著水平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SOC含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63.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茎端具有在秋季钻入土中发育为根状茎以越冬和增殖的现象。观察绞股蓝根状茎的形成过程及其组织结构特点,并检测根状茎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节段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正常茎端首先发育为膨大的变态茎并钻入土中,在土中发育成根状茎并进行增殖,腋芽或侧枝的增殖倍数为2.28,来春可萌发出多株新苗。正常芽、变态茎和根状茎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后两个阶段的淀粉鞘细胞、髓和髓射线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粒。生长素、赤霉素和茉莉酸的含量在正常茎端中最高,变态茎端次之,根状茎最低。三种激素在各茎端从芽尖段、弯曲段、膨大段至稳定段的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三种激素在变态茎的弯曲段含量明显升高,并在膨大段达到最高值,而生长素在根状茎的弯曲段含量最高,反映它们对相应节段发育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4.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对基因表达进行负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前期对丹参miRNAs的高通量测序得到了一个miR858成熟序列,命名为Sm-miR858。序列比对显示,Sm-miR858与其它植物中已鉴定的miR858序列高度保守;Small RNA North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m-miR858在丹参根、茎和叶组织中均有表达,叶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为了探究Sm-miR858在丹参体内的功能,首先利用在线生物软件对Sm-miR858的靶标基因进行预测,psRNATarget分析结果显示,Sm-miR858的潜在靶标基因共有13个,其中一个靶标基因SmPAP1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丹参酚酸类活性物质的代谢调控。为了验证Sm-miR858对SmPAP1的靶向作用,采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依次对烟草瞬时表达体系和丹参组织器官中的Sm-miR858与SmPAP1之间共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与实验验证。Real-time qPCR结果显示,在丹参组织中SmPAP1与Sm-miR858共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进而分别构建Sm-miR858和SmPAP1过表达植物载体,并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共表达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Sm-miR858过表达会导致SmPAP1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说明在丹参体内Sm-miR858的确对SmPAP1基因表达进行靶向负调控。研究结果为阐明Sm-miR858在丹参体内酚酸类活性物质代谢途径调控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5.
以农田土壤动物长期监测样地为平台, 阐明土壤动物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 是揭示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高农田土壤质量的重要基础。本试验于2020年10月, 对河南商丘农田土壤动物大型固定样地(9 ha)的210个采样点进行土壤样品野外采集和室内分离, 将土壤螨样品鉴定到种并测量其体长体宽数据, 以说明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螨多样性及其体长体宽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1)共捕获成螨个体17,256头, 其中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 其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94.67%; MGP分析表明样地甲螨群落属于P型, 说明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析表明, 进化程度越高甲螨的生态位宽度越宽, 进化程度越相近甲螨之间的竞争越激烈。(2) Moran’s I分析显示, 在20-100 m的空间尺度上, 土壤螨群落、优势种的个体数和体长体宽多为显著正相关; 在220-300 m的空间尺度上, 部分为显著负的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函数结果表明, 甲螨群落物种数、个体数和体长体宽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确定性过程影响, 中气门螨群落的空间变异由确定性和随机性过程共同影响。(3)土壤螨个体数与体长体宽存在显著弱的负相关关系, 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土壤螨各群落与优势种中。本研究建议同时开展物种多样性和以体长体宽为代表的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 对揭示土壤螨群落维持机制、保护土壤螨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6.
百部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运用酸碱滴定法和雷氏盐吸收系数法对百部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雷氏盐吸收系数法的测定结果比酸碱滴定法的测定结果稍高,提取步骤少,操作简单,更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规定,可以用来测定百部总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过量RA对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RARα和RAR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半定量分析正常及RA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中RARα和RARβ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过量RA可使RARα和RARβ mRNA在金黄地鼠神经管中的表达水平呈现短时下降,随后又大幅上升的变化。结论过量RA引起的RARα和RARβ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RA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相关。  相似文献   
968.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抗癫痫肽(AEP)串联体蛋白,并进行纯化、鉴定。方法:PCR扩增AEP及AEP—His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测序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二串体基因,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AEP2-His,甲醇诱导AEP2-His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用Ni—chelating SepharoseFF柱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用抗His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构建了AEP二串体酵母表达载体,获得了纯化的AEP2-His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0。结论:用基因串联思路表达小分子多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AEP2-His蛋白的成功表达为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9.
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和教学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尴尬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大学语文的属性和功能入手,重新定位课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了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时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70.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七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  高清明  郭良栋 《菌物学报》2007,26(2):174-178
报道中国七种丛枝菌根真菌新记录种,空洞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avernata,脆无梗囊霉A.delicata,尼氏无梗囊霉A.nicolsonii,沾屑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褐色球囊霉Glomus badium,副冠球囊霉Gcoronatum,层状球囊霉Glamellosum。标本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