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螺旋霉素(SP)与麦迪霉素(MD)均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并且结构非常相似。螺旋霉素含有3个组分,其结构差异表现在16元内酯环C3上的一个取代基的差异, SP I组分为羟基、SP II组分羟基乙酰化、SP III组分羟基丙酰化; 麦迪霉素是以麦迪霉素A1为主要组分的多组分抗生素, 麦迪霉素16元内酯环C3上连接的均为丙酰化羟基。已知这类抗生素16元内酯环C3羟基酰化是由一种称为3-O-酰基转移酶的蛋白催化完成。本研究将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 F21中的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用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ATCC 21454中的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原位替换后, 发现所产生的螺旋霉素仍然含有3个组分, 并且螺旋霉素III组分也不是主要组分, 说明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在螺旋霉素产生菌—S. spiramyceticus F21中不具有16元内酯环C3羟基丙酰化特异性以及酰化高效性, 也提示其在麦迪霉素产生菌中的丙酰化特异性和高效性可能与该菌株(种)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2.
烟粉虱对四种蔬菜寄主的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利用趋避作用防治烟粉虱的可能性,进行了3方面试验:1)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对黄瓜、花椰菜、油菜和莴苣等4种蔬菜的寄主选择性; 2)互喷烟粉虱不同嗜好的寄主植物汁液对其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3)不同间作方式对黄瓜叶上烟粉虱成虫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供试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嗜好程度为花椰菜>黄瓜>油菜>莴苣。喷施莴苣和花椰菜汁液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均有显著影响,喷施莴苣原液后,花椰菜和黄瓜上的成虫数分别减少79.6%和87.4%,花椰菜上的着卵量减少84.3%;喷施花椰菜原液后,莴苣上的成虫数和着卵量分别增加82.4%和79.2%,表明不同蔬菜中的内含物是引起烟粉虱对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原因。在黄瓜中间作莴苣可使黄瓜叶上烟粉虱成虫数平均减少76.5%;间作花椰菜时,通过诱集作用,也可使黄瓜叶上的成虫数平均降低69.7%。这些结果为利用喷施蔬菜汁液和间作方式控制烟粉虱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用白叶枯病茵株Ah28产生的毒素,处理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一鬼笔环肽为探针,观察了毒素处理前后微丝骨架的形态及分布变化。结果显示,毒素处理后,珍汕97A的根冠细胞微丝的密集分布被破坏,纤丝状微丝不复存在,微丝集聚成粗束,有的呈碎片状。说明毒素影响微丝的分布,并探讨了毒素致病机理及微丝参与信号转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
甜菜M14品系花期cDNA文库的构建及特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甜菜M14品系在花期的ZAP表达载体的cDNA文库,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所获得的M14品系特异表达的2个EST片段为探针筛选cDNA文库,获得了M14品系特异表达cDNA片段Me-86和Me-84;进一步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基因M14-86 cDNA片段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14品系特异表达基因M14-86的cDNA片段与cDNA片段Me-84分别与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及瓶子草(Sarracenia purpurea)的26S核糖体RNA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5.
腺病毒受体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对腺病毒受体的研究兴趣主要源于使用腺病毒载体所进行的基因治疗.随着多个腺病毒受体相继被发现和鉴定(表1),对腺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腺病毒5型(Ad5)已被用作基因治疗的载体,但不能有效地感染受体低表达的细胞[1].人们通过修饰腺病毒载体中与受体结合的相应部位,提高基因传递的效率,使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不断完善.本文就已经鉴定的腺病毒受体和相应配体在腺病毒进入细胞时所发挥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6.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范围分别在1.29~2.93 mg·m-2·h-1和0.06~0.22 mg·m-2·h-1;涨潮前、涨落潮过程中和落潮后甲烷排放通量分别在0.11~1.52 mg·m-2·h-1、0.10~1.05 mg·m-2·h-1和0.05~1.70 mg·m-2·h-1,月平均值分别为0.73、0.47和0.72 mg·m-2·h-1,其排放峰值均出现在9月,最低值出现在3月,涨落潮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涨潮前和落潮后(P< 0.05);甲烷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潮汐是影响甲烷排放日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物生长阶段和温度是甲烷排放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97.
D-阿拉伯糖是多种功能性糖合成的中间体,其纯度高低决定了功能性糖转化率的高低,所以得到高纯度的D-阿拉伯糖尤为重要。通过对D-阿拉伯糖结晶温度、搅拌速度、结晶液中离子含量等因素进行试验,确定了采用梯度降温形式、搅拌速度控制在5 r/min,离子含量控制在100 μs/cm以下能够得到纯度达99.8%的D-阿拉伯糖晶体,实验结果为后续功能性糖的高效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改造稀有密码子提高SEA蛋白表达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重叠PCR技术突变了sea基因上一个稀有密码子簇,将此段中稀有密码子全部更换成E.coli最常用密码子,得到seam。将seaseam分别克隆于7ZTS表达载体上,并转化JM109(DE3)菌株。结果表明,sea基因的表达十分微弱,而seam基因的表达量十分高,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5 %。表达产物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9.
渗透胁迫下外源ABA能提高小麦幼苗根和叶中的含水量,其对叶中的作用大于根部.外源ABA还能提高根叶中ABA及CaM含量,300 μmol·L-1 ABA对二者的作用比100 μmol·L-1更显著.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中ABA和CaM含量可分别高出叶片9倍和3倍.  相似文献   
100.
双组分系统由感受信号输入的组氨酸(His) 蛋白激酶和调节信号输出的反应调控因子组成,涉及许多原核生物、真菌、黏菌和植物的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中,还存在更复杂的包括杂合的His激酶、磷酸传递中间体和反应调控因子的信号系统,称为多步骤双组分系统。最近的研究表明,双组分系统在对环境刺激和生长调节剂(如乙烯、细胞分裂素、光和渗透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