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81.
利用PCR技术分别以亲本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和杉木×柳杉杂种的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LtrnF和线粒体Cox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deⅠ,HinfⅠ,MseⅠ和RsaⅠ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系遗传,而线粒体DNA为父系遗传。杉木线粒体DNA父系遗传方式与杉科其他植物一致,而叶绿体DNA母系遗传则为在松柏类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2.
用离体血管灌流试验验证冯元桢等关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膜张应力逆血流方向轻加的理论分析。用0.12N/m^2剪应力剪切人脐静脉段内皮细胞20h后,两种不同长度离体血管的内皮素平均分泌速率无显著差异,但在分泌速率的曲线形态,特征方程和最大分泌速率,最小分泌速率及分泌速率变异系数上差异较大;ATⅡ的平均分泌速率差异彩显著,11cm处理比21cm处理高68%。  相似文献   
83.
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 Hance)亲缘地理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 Hance)的种内亲缘地理学信息,对叶绿体基因组上非编码区trnL-trnF的序列变异进行了分析.获得的20个单倍型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结构.对这些单倍型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到了三个主要分支:东部分支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部、湖南、湖北、四川和云南;四川分支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分支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东部分支分布面积较后两个分支大,并且在东部分支中可以发现一定的演化关系.结合古气候学和地质学信息,推测东部分支中现存的单倍型由冰期时气候变冷导致鄂报春快速迁移而形成,云南、四川分支中的单倍型可能是在各自的避难所中得以保存.同时本文也简要地探讨了鄂报春几个亚种之间的分类学关系.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FASE)、重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Rmyelography,MRM)。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MRM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85.
报道了甘肃省分布的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水茫草属(Limosella Linn.)1个新记录属,以及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蓼科(Polygonaceae)、胡颓子科(Elaeagnaceae)、百合科(Liliaceae)5个新记录种——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inn.)、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 Finet et Gagnep.)、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棱果沙棘(Hippophae goniocarpa Y.S.Lian et al.ex SwensonBartish)、青海黄精(Polygontum qinghaiense Z.L.Wu et Y.C.Yang)。其中,峨眉含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86.
人工控制有限供水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试验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大型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采用3种供水处理:拔节期一次性供水75mm(I1);返青供水37.5mm和拔节期供水37.5mm(I2);返青后生长期内无水分供给(Ick)。全生育期内用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试验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30cm)水多根多,根系反应敏感。上层干旱促使根系向深层发育,利用下层水量较多。I1处理减少表土层(0~30cm)的根量和根长密度,促进根系下扎,较多地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并减少无效分蘖。虽然总穗数减少,但同I2、Ick相比籽粒数和籽粒重有较大幅度增加,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根系吸水效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I1在30cm以下其根系吸水效率超过了I2处理,并在100~200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Ick除0~30cm土层外,其余土层有效底墒供水率均较低;I1和I2两处理30~100cm有效底墒供水率均在84%以上,1~2m土层内I。大于I2。Ick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并未造成千粒重的明显下降,相反,3个处理中最高;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穗数、穗粒重、籽粒重和籽粒数的显著降低,从而造成了最终产量的降低。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I1比其余处理提高了将近14%,其次为Ick,最低的是I2。在灌溉效率上,I1比I2提高了将近19%;在相同灌溉量的前提下,蒸腾效率I1比I2提高约7%。I1水分利用效率高于I2和Ick处理。可以认为:配合充足底墒,前期控水,有限的一定量的水分拔节期(关键期)一次供给比在返青和拔节分别供给,更为有效科学。  相似文献   
87.
1 植物名称 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 2 材料类别 种子。 3 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与生长培养基:(1)Harvais(Harvais1982)+6-BA 1.0mg·L^-1(单位下同);(2)VWD(Van Waes和Debergh 1986)+6-BA 1.0。原球茎分化培养基:(3)Harvais+6-BA 0.5;(4)VWD+6-BA 0.5。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实验性矽肺形成过程中肺组织局部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以及沙利度胺对矽肺肺纤维化血管生成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矽肺组和沙利度胺组气管内注入二氧化硅混旋液复制实验性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第二天起沙利度胺组给予沙利度胺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采用HE染色、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实验性大鼠矽肺的发病过程,肺组织中p-Akt蛋白和局部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胶原蛋白含量的关系。结果矽肺组第7天新生血管明显增多,第30天较第7天有所减少,到第60天肺组织正常结构基本消失,取代为广泛结节性纤维化,少见血管;沙利度胺组血管生成在第7天轻于矽肺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p-Akt蛋白在矽肺组第7天明显达到高峰,第30天时较第7天有所减弱,第60天时明显减弱。沙利度胺组p-Akt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矽肺组,但高于对照组。结论矽肺早期血管生成显著,血管生成在矽肺肺纤维化发生早期可能起重要作用;沙利度胺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的血管生成,对实验性矽肺具有一定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89.
桑枝中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及其降血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桑不同组织部位中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DNJ),测定其含量,并通过动物实验分析桑枝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桑芽、桑枝和发芽前桑皮中DNJ含量高于桑根和发芽后桑皮,而桑枝的DNJ含量最高,可达0.15%。60℃、80%乙醇、时间2h为夏伐桑枝中DNJ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率达0.176%。而在同等条件下,乙醇溶剂的提取效果好于蒸馏水。灌胃等量桑枝水提液、二倍量桑枝水提液、盐酸二甲双胍片的高血糖小白鼠组的血糖值四周后分别下降了7.63%、15.72%、18.41%,说明桑枝提取液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90.
颜海飞  王凤英  郝刚 《广西植物》2009,29(6):751-757
现存物种的分布格局、遗传结构是当前因素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过度开发、全球变暖等当前因素造成的生境片段化是目前许多报春花属植物濒危的一大原因。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报春花属内的保育遗传学研究进展,期望以此为更好地保护报春花属植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亲缘地理学研究方法可以弥补古生物学难以研究报春花植物历史成因的不足,因此也总结该方法在报春花属内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整理不同地区间的报春花属植物的分化式样,同时期望这些研究成果能为为研究报春花属植物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