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372.
不同应激损伤所致血管内皮细胞中vWF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C)中vWF的变化,评价VEC的损伤。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体外培养的猪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AEC)中vWF进行免疫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对vWF的细胞阳性率和荧光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观察低氧和低温所引起的vWF变化。结果:正常猪PAEC和大鼠AEC的vWF阳性率在80%左右,阳性程序较高。但缺氧或冷冻损伤可使PAEC和AEC的v  相似文献   
373.
重组恶性疟原虫DNA质粒免疫小鼠及抗原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恶性疟原虫MSP1-31基因序列,引入四环素(Tc)控制的真核表达载体pTRE,获得重组质粒pTRE-31。将MSP1-31的原核表达载体pDS56T1转化大肠杆菌表达MSP1-31,亲和纯化后作检测用抗原。pTRE-31与辅助质粒pTet-off(tTA)肌肉注射4周龄BALB/c小鼠,观察DNA介导免疫情况。结果显示,四环素饲喂的小鼠4周时血清抗体阳转率为7.1%(1/14),而不饲喂四环素组可达100%(14/14),表明用pTRE-31/pTet-off重组质粒组合直接注射小鼠有效地引发了针对疟原虫MSP1-31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且可受控于四环素。不饲喂四环素组小鼠在12周后仍能维持抗体阳性,倍比稀释ELISA显示血清抗体滴度在4周、8周和12周内持续上升。饲喂四环素组小鼠4周后停止饲喂Tc,第8周和第12周检测仍有部分(60%)小鼠血清抗体阳转,而继续饲喂Tc的小鼠未有抗体阳转,暗示重组质粒DNA在小鼠体内可持续存在至少4周并仍具备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374.
为获得低分子量、低免疫原性的膜联蛋白AnxB1的序列缺失突变体 ,以AnxB1C端的 4个内部同源结构域为基础 ,模拟构建了 4个突变体群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各突变体进行结构模建和分子优化 ,最后选择 4个结构最为合理的突变体在大肠杆菌GST融合表达系统中表达 .结果显示 :GST M3和GST M4均表达出较强的抗凝血活性 ,且免疫原性也降低为原来的 1 2 ,为进一步构建兼具抗凝、溶栓双重功能的靶向性溶栓药物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375.
一个含端粒序列的水稻BAC克隆的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含 (TTTAGGG) n 同源序列的水稻BAC克隆 (BAC2 )进行了分析 ,揭示出水稻近端区DNA的组成 .BAC2的插入片段中除含有大量的以串联形式存在的称之为TA35 2序列的卫星DNA外 ,还含有TTTAGGG或其变体组成的简单重复 .荧光原位杂交 (FISH)将含 (TTTAGGG) n 序列的 0 .8kbPstⅠ片段定位在至少 5对染色体的端粒区 .通过对BAC2中低拷贝序列的RFLP分析 ,BAC2被定位在水稻第 6号染色体端部 .这些结果说明水稻的端粒序列可能也是TTTAGGG或其变体构成的简单重复 ,而与其相连的卫星DNATA35 2则属于端粒相关序列 .  相似文献   
376.
植物的根系具有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功能,部分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研究观察了40种药用草本植物粗根的解剖特征,比较了不同功能类群的差异性并分析了性状的相关性,同时结合系统发育和自然分布区气候因子解释了根系性状的种间变异性。结果表明,草本植物根系解剖特征种间差异显著;与双子叶植物相比,单子叶植物的根皮层占比更高,而中柱占比更小,揭示了两者根系吸收和运输策略的差异性。性状网络分析表明,木质部面积占比具有高的度和紧密度,是其中的中心性状,木质部面积占比与韧皮部面积占比正相关但与皮层占比负相关。除导管频度和皮层占比外,其他特征均未显示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说明根系性状受系统发育的影响较少。在单子叶草本植物中,年平均降水量与皮层占比呈正相关;而在双子叶草本中,年平均气温与导管直径正相关。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药用草本植物根系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77.
【目的】楠属(Phoebe)各物种在形态学方面差异甚微,种间界限模糊,物种的识别鉴定较为困难,尤其在缺少花、果的时期。叶微形态特征对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楠属植物叶显微特征的研究仍然较少。【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对湖北省楠属8种及1变种的叶形态和微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分析各物种气孔、表皮毛的质量和数量性状,以期为楠属植物的识别和鉴定提供必要依据。【结果】结果表明,叶形态有大型叶、中型叶、小型叶和不规则叶4种类型;毛被类型有粗短柔毛、细短柔毛、长柔毛、混生短柔毛和长柔毛(脉上被长柔毛)4种。毛密度在湘楠(200根/mm2)与闽楠、浙江楠、紫楠(低于100根/mm2)之间差异显著。表皮细胞类型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浅波或波状。气孔除披针叶楠、闽楠、裂叶白楠为近圆形外,其余物种均为宽椭圆形。气孔密度以紫楠最高,山楠和湘楠最低。此外,气孔大小与气孔密度之间,毛长度与毛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研究表明,叶形态和微形态的特征组合可作为9种楠属植物鉴定和区分的必要依据,可为楠属植物识别和种间界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8.
本文介绍了虹吸滤池的优缺点,针对虹吸滤池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滤池的布置、支承板的选择以及设置清水虹吸管改善滤池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379.
常见的瓜类植物与人体健康颜素珠(广东省广州暨南大学510632)每当夏季到来时,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瓜类作成的菜肴,最常见的瓜类植物有:黄瓜(CucumissativusL.)又称胡瓜,青瓜,王瓜,刺瓜;它是一种细长借助卷须攀援的草质藤本。花虽单...  相似文献   
380.
为了研究植物液泡H+-ATPase c亚基VHA-c4基因在拟南芥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拟南芥VHA-c4基因沉默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将线性化的沉默载体dsDNA片段整合在拟南芥基因组上,筛选获得了能够不同程度特异沉默VHA-c4基因的7个转基因株系c4-1~c4-7,并对VHA-c4基因沉默效果最好的株系c4-2进行NaCl、ABA、6%葡萄糖胁迫处理。结果显示:在特定浓度梯度的NaCl处理后,沉默株系c4-2的主根相对伸长量和种子萌发率都被明显抑制,并且被抑制效果远远高于野生型株系。然而,在特定浓度梯度的ABA和葡糖糖处理后,沉默株系c4-2的主根相对伸长量和种子的萌发率虽然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其被抑制效果远远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结果显示沉默了VHA-c4基因后,显著降低了拟南芥对NaCl的耐受性,影响了其的生长发育,然而对ABA和葡糖糖的抑制作用却表现为很不敏感,这可能是因为H~+-ATPase在盐胁迫信号通路和ABA信号通路中起着不同的(正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