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获得的小游仆虫皮层细胞骨架的构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扫描电镜术显示,应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获得的小游仆虫(Euplotes grocilis)皮层细胞骨架是由非纤毛区皮层骨架、纤毛器骨架及其附属纤维等构成的三维结构网架。各类细胞骨架以纤维物质为基本成分组成纤维网、纤维层、纤维束和纤维薄片等不同形态单元。其中:非纤毛区皮层骨架以表面纤维网和表膜下纤维层为形态单元位于细胞的外周层;纤毛器骨架中的口围带骨架、口侧膜骨架、额腹横棘毛骨架按各自的分布图式在皮层内定位,成为主要的皮层骨架结构。尽管这些纤毛器骨架显示不同的形态,但却具有相同的建构特征,即都是由纤毛器的毛基体、纤毛器托架和骨架附属纤维相互联系镶嵌在一起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分析推测,游仆虫皮层表面纤维网使细胞表面形成区域化结构,它也可能与细胞表面各部分的联系及其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纤毛器骨架中各个纤毛器的毛基体复合结构可能对纤毛器托架和骨架附属纤维等起到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2.
为了探索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对微生物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其利用途径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表达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HaSNPV)几丁质酶 .用PCR方法扩增出不含N端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几丁质酶基因片段 ,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 8a和重组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 ,在大肠杆菌 (E .coli)BL2 1和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ni)细胞系Tn 5B1 4中分别进行了表达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 15 %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10 % .将含有几丁质酶的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表达产物添加到苏云金杆菌 (Bt)菌液中一起喂食 2龄家蚕 .结果显示 ,HaSNPV几丁质酶基因的 2种表达产物和Bt杀虫剂的混合物使处理的家蚕的致死时间较对照处理均明显缩短 .昆虫细胞和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与Bt混合物处理的LT50 分别从 93 5h和 95 1h缩短到 5 6 2h及 6 7 2h ,并且供试家蚕的生长速度明显缓慢 .研究结果表明 ,重组的HaSNPV几丁质酶有望作为Bt杀虫剂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133.
我国和世蓝浆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蓝浆果是具独特保健作用、生食加工皆宜的适于我国红黄壤地区开发的新兴经济作物。通过对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和苗圃的考察及参加在智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蓝浆果研讨会,对目前世界蓝浆果的发展状况、趋势及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了概述,对我国发展蓝浆果的前景、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大鲵机械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华  程红  付宏兰  马淑芳  白焕红 《动物学报》2001,47(5):587-592,T001
首次以透射电镜研究了大鲵成体(实验材料共两条)皮肤侧线器官中机械受器即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超微结构,并在这两种感受器官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都由三种细胞组成:周围的套细胞,底部的支持细胞以及中央的感觉细胞;且感觉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但这两种器官在大小、各种细胞的数量、形状和排列上下不同,尤其是表面神经丘感觉细胞游离面纤毛具有双向极性,而陷器官体现为多向极性;表面神经丘的突触球集中分布于一个特殊的感觉细胞,而陷器官的每个感觉细胞基部都有一个突触球。  相似文献   
135.
136.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国华  李滨  刘建中  英加  穆素梅  周汉平  李振声 《遗传学报》2002,29(3):255-259,T001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和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Host)Beauv,2n=10x=70]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5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蓝-58(2n=42)是一个具有2条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4E/4D)。LW00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3-3-4为4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40W 1’4E),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4E的单端体(40W 1‘4E),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4E的单端体(40W 1‘t4E)以及组型为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体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7.
马岚  姚健晖  顾月华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24(4):236-239,T001
细胞周期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过程,其运行过程受到多个检验点(checkpoint)的严格监控.MAD2是动物细胞纺锤体检验点(spindle checkpoint)中一种重要的蛋白。我们利用免疫印记法从蚕豆组织中检测到一种MAD2的同源蛋白,该蛋白的分子量在26KD左右,其亚细胞分布方式与动物细胞大致相同,都随细胞周期的进行而变化:在间期细胞中,MAD2分布于整个细胞中,并且在核膜外侧有优先聚集;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MAD2在核膜破裂后开始在动粒处聚集;到早中期(prometaphase),MAD2定位于动粒;随着微管的延伸,MAD2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在中期,晚中期及后期细胞中,动粒处已无MAD2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8.
休眠期和营养期包囊游仆虫的纤毛器骨架及其微管蛋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术 ,显示了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中纤毛器骨架的形态 ,并对该纤毛虫休眠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纤毛器及其α、β -微管蛋白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的比较研究。由免疫荧光显微术显示 ,包囊游仆虫形成休眠包囊后 ,背部毛基体完整地按原有模式保存下来 ;纤毛杆解聚后微管蛋白多集中在细胞皮层 ,小部分均匀散布在细胞质中。据所得结果认为 ,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后 ,微管蛋白主要有 3个去向 ,即 :①处于自噬泡内被逐步消化 ;②以“微管蛋白库”的形式分布于细胞皮层及细胞质中 ;③保留在残留的基体中。此外 ,以往研究中发现的棘毛基部纤维网络未被标记上 ,提示这些纤维体系可能不属于微管系统  相似文献   
139.
植物离体培养中的顽拗现象及其生理和遗传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植物离体培养中顽拗现象的若干表现形式 ,包括影响顽拗性的主要因子、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的遗传预决定性生长特性、顽拗现象与自由基、离体肿瘤转化性进程中植物器官发生全能性的丧失等 ,并对有关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0.
香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的菌丝体提取的高分子葡聚糖 ,除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作用外 ,能影响机体多种免疫功能 ,使T细胞恢复活性 ,促进白细胞介素的产生 ,还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临床上已作为免疫增强剂 ,用于肿瘤和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1]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小鼠随机分成 5组。第1组为对照组 ;第 2组注射生理盐水 ;第 3组注射香菇多糖 1mg/kg ;第 4组注射香菇多糖 5mg/kg ;第5组注射香菇多糖 10mg/kg。均作皮下注射 ,连续注射 5d ,停药品 1d ,第 7d拉颈处死。1.2 方法1.2 .1 LAK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