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35048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resistance,CR)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 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esidual plateletagglutination,RPA)。当RPA≥70%时,即为CR。所有入选患者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Non-clopidogrel resistance,NCR)。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ABCB1基因rs2235048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CR组和NCR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ABCB1基因rs2235048多态在CR组和NCR组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CR组和NCR组中,ABCB1基因rs2235048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527,X2=1.281);T、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频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740,OR=0.958,95%CI=0.742~1.236)。结论:对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35048与冠心病患者CR的发生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82.
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豆氨基酸测试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以167份大豆[Glycine max(L.)Merr.]种子为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对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的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天冬氨酸(R2cv=0.85)、谷氨酸(R2cv=0.86)、丝氨酸(R2cv=0.82)、甘氨酸(R2cv=0.89)、酪氨酸(R2cv=0.83)、苯丙氨酸(R2cv=0.78)、异亮氨酸(R2cv=0.86)和色氨酸(R2cv=0.81)及15种氨基酸总和(R2cv=0.82)可利用FT-NIRS准确预测;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检测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来进行相对含量的估测;而对组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蛋氨酸的预测不准确.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氨基酸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3.
生精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产生大量抗原性蛋白,但在睾丸内并不引起免疫反应;另一方面,一些机体系统性免疫反应可以破坏男性生育能力.这些现象的调控机理是男性生殖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可能为预防及治疗由炎症引起的男性生育障碍提供新线索.睾丸是精子发生的场所,而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器官,二者均会发生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免疫反应.然而睾丸和附睾中的免疫反应存在很大区别,睾丸具有较强的免疫豁免能力,附睾比睾丸易发生免疫反应,附睾内的精子比睾丸中的生精细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统损伤.而且离睾丸越远的附睾区域,产生的炎症反应及其对生殖的影响越大.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揭示男性生殖系统特殊的免疫环境.  相似文献   
684.
山地枣树茎直径对不同生态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  汪有科  韩立新  汪星 《生态学报》2012,32(17):5476-5483
以山地梨枣为试材,进行了枣树茎直径对土壤水势(WPs)、太阳辐射(Rs)、气温(Ta)、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态因子的响应试验研究。试验共设4个WPs区间的处理,连续测定枣树茎直径及不同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在-41—-390 kPa范围内,WPs越高的处理,其枣树茎直径(TD)越大;不同处理间枣树最大茎直径(MXTD)存在显著性差异,较高的WPs区间有利于茎直径的增加;MXTD是该期较为适宜的水分信息诊断指标。晴天时,茎直径日收缩幅度大;雨天白天时,茎直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收缩不明显。TD与R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a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Rs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H与Ta是影响茎直径变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综合考虑,枣树茎直径的微变化同时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尤以RH、Ta、WPs的影响更为显著;WPs高时,WPs为影响茎直径变化的主要因子;WPs低时,RH成为影响茎直径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85.
怀山药(Dioscorea opposita)遗传转化是对其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遗传改良的基础, 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以怀山药优良品种铁棍山药(D. opposita cv. ‘Tiegun’)的微型块茎为受体材料, 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 建立了由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山药遗传转化体系。过表达质粒载体pCAMBIA1301-DoSERK2GUS标记基因和潮霉素(Hyg)抗性筛选基因, 沉默质粒载体pART27-DoSERK2含卡那霉素(Kan)抗性筛选基因。根癌农杆菌抑制剂特美汀(Tim)的最佳浓度为500 mg·L -1; 再生芽和生根时, Hyg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和20 mg·L -1, Kan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20和160 mg·L -1。对转化植株进行PCR和GUS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铁棍山药转基因株系的基因组中并在细胞中表达。该研究建立了一套取材便利的铁棍山药遗传转化方法, 对其它品种山药的转化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6.
两株对花生促生的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溶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绝大多数的磷以难溶态存在而不能被利用,溶磷微生物可以溶解难溶性磷,提高土壤的速效磷水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利用盆栽实验测定从茶树根际分离的2株溶磷细菌对花生生长的影响,发现均具有显著促生效应,尤以HP9菌株表现更为明显。通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将HP9、HP10菌株分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研究2个菌株在不同碳氮源条件下的溶磷性,结果显示HP9菌株具有更强的溶磷能力,2个菌株溶磷的最优碳源均为葡萄糖,最优氮源则有明显差异,HP9菌株优先利用硝酸钾,而HP10菌株则以硫酸铵为氮源时溶磷量更高;进一步研究菌株的溶磷机制,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菌株培养液中的可溶磷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GC-TOF-MS测定表明2个菌株代谢产物中产生的有机酸是其溶磷的重要原因,而产生的有机酸类型和含量的明显不同与菌株溶磷水平的差异有关,研究结果解析了芽孢杆菌属不同种菌株在溶磷机制上存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87.
以长白山苔原带南坡植被为对象,通过植被调查,与北坡和西坡植被进行比较,研究长白山苔原植被因坡向差异导致的不同植被变化模式。结果显示:(1)长白山苔原南坡植被中灌木处于优势地位,与北坡、西坡情况一致。但在物种组成上,各坡向差异明显,为中度不相似水平;(2)在生物多样性、多度、盖度等群落特征上,南坡与西坡的差异较大、与北坡相似性较强;(3)在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上,南坡与北坡相同,即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且峰值出现在中部,与西坡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调递减的趋势完全不同。表明不同群落抗干扰能力以及所受干扰程度存在差异,北坡处于演替中后期,较为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南坡因受干扰强度较小,植被处于较稳定状态;(4)长白山苔原各坡向植被变化差异较大。南坡和北坡的植被相对稳定,与西坡草本植物强烈上侵明显不同。长白山苔原带植被的坡向差异源于各坡向的本底差异、环境差异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差异性响应,是火山、强风干扰下植被演替与响应气候变化的植被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8.
[目的] 马铃薯甲虫是我国已公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的害虫,自新疆传入后对我国马铃薯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可为利用天敌防治马铃薯甲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研究方法,并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对研究结果进行拟合,计算寻找效应。[结果] 蠋蝽成虫能够捕食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a=0.2862N/(1+0.0198N)和Na=0.8400N/(1+0.0709N);在一定范围内,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捕食量在理论上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马铃薯甲虫的卵和低龄幼虫的密度分别达到20粒和20头时,蠋蝽成虫的捕食量最高;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是14粒和12头,瞬时攻击率是0.2862和0.8400;蠋蝽对马铃薯甲虫卵的控制能力(4.1299)小于对低龄幼虫的控制能力(9.9526)。[结论] 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但控制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689.
摘要 目的:探讨miR-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融合素2(mitochondria fusion protein mitofusin2,Mfn2)的靶向关系。方法: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细胞按处理方式不同分组:I/R+control mimics组(转染control mimics后缺氧3 h/复氧3 h),I/R+miR-21mimics组(转染miR-21mimics后缺氧3 h/复氧3 h),I/R组(缺氧3 h/复氧3 h)及对照组(正常培养)。选取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取大鼠肾组织进行HE染色,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LC3-Ⅱ、LC3-Ⅰ、Beclin1、Bcl-2、Bax及Mfn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1与Mfn2的靶向关系。结果:Sham组大鼠血清BUN、Cr水平,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I/R组(P<0.05)。I/R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管结构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Sham组大鼠肾组织miR-21水平高于I/R组(P<0.05)。48 和 72 h 时,I/R+miR-21 mimics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I/R+control mimics组,I/R组及对照组(P<0.05),I/R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I/R+miR-21mimics组凋亡率显著高于I/R+control mimics组,I/R组及对照组(P<0.05),I/R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I/R组细胞Beclin1、LC3-Ⅱ/LC3-Ⅰ、Bax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miR-21mimics组细胞Beclin1、LC3-Ⅱ/LC3-Ⅰ、Bax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量降低(P<0.05)。miR-21与Mfn2具有靶向关系。结论:miR-21可靶向Mfn2促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凋亡及自噬。  相似文献   
690.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基因IFIT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了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中IFIT3的表达水平。通过浓度递增法构建顺铂(DDP)耐药T24细胞(T24/DDP),然后对细胞转染靶向IFIT3的siRNA(si-IFIT3)及阴性对照(si-NC)。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T24-si-NC组、T24-si-IFIT3组、T24/DDP-si-NC组、T24/DDP-si-IFIT3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使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HSP90α(HSP90AA1)、MMP2、MMP9、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配对癌旁组织和SV-HUC-1相比,膀胱癌组织和T24细胞中IFI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正常T24细胞相比,T24/DDP细胞中的IFI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IC50值和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Bcl-2、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tring数据库显示,IFIT3与HSP90AA1基因存在互作关系。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HSP90α(HSP90A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IFIT3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下调IFIT3可部分通过抑制HSP90α (HSP90AA1)的表达来降低膀胱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