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是一种性质活泼的自由基,可引起强的氧化性损伤,介导了一氧化氮(NO)的大部分毒性作用.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ONOO-对脑片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电流(INa)和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NOO-供体SIN-1(10,500,2000μmol/L)可浓度依赖性抑制INa电流峰值.SIN-1与ONOO-清除剂尿酸共处理,并不影响INa.500μmol/L的SIN-1可使INa的I-V曲线上移,并可抑制其失活后恢复过程,但对INa的激活和失活过程无影响.SIN-1还可抑制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和幅值.脑片预处理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抑制剂MDL-12,330A(25μmol/L)和NEM(50μmol/L)对SIN-1的作用无影响.然而,预处理鸟苷酸环化酶(CG)抑制剂ODQ可抑制SIN-1对INa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ONOO-通过cGMP-INa-AP信号级联系统作用于海马神经元,与PKA和蛋白巯基亚硝化途径无关,这可能是ONOO-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2.
镉胁迫对拟南芥幼苗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了Cd胁迫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错配修复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选取Cd胁迫敏感的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25、0.5、1.0 mg·L1)Cd处理对拟南芥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质量影响不大;Cd浓度为0.25 mg·L-1时,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P<0.05),Cd浓度为0.5和1.0 mg·L-1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P<0.05);叶绿素含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微弱增加(P>0.05).Cd浓度为0.25 mg·L-1时,以18S rRNA为内参照,PCNA1、PCNA2、MSH2、MSH3、MSH6、MSH7 6个基因均出现了诱导表达,当Cd浓度增加到1.0 mg·L-1时,除了MSH6持续表达诱导及MSH3基因与对照相比表达抑制外,其他基因的表达依然出现诱导,但都低于0.5 mg·L-1Cd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基因表达的改变可作为检测Cd污染对植物遗传毒性效应潜在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3.
基因Dad-1是普遍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一个高度保守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抑制基因。以水稻Dad-1基因为探针,采用Southern杂交在薏苡中检出了Dad-1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染色体物理定位。在薏苡第9染色体短臂上检测到Dad-1基因的杂交信号,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67.44±1.45。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图像分析方法作出的薏苡定量染色体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永华  亓翠英  刘立华  宋运淳 《遗传学报》2003,30(12):1147-1152
薏苡染色体数目为2n=20,由于中期染色体的长度差异不大,相邻染色体难以区分,而薏苡前中期的染色体相对较长,经DAPI染料染色后染色体上显示明显不同的深染区和浅染区,深染区和浅染区分别相当于染色体上染色质纤维较浓缩和较伸展的区域。前中期染色体上染色深浅不一的染色区可以作为识别薏苡特定染色体的重要标志,也可用于辨别同源染色体。用MetaMorph软件定量分析了薏苡每条前中期染色体上(从短臂到长臂)DAPl信号强度的变化,结合染色体的长度和臂比作为辅助参数,构建了薏苡前中期染色体的定量染色体图。该定量染色体图不仅描述了每条染色体不同区域浓缩程度的不同,而且也反应出不同浓缩区域所占染色体长度的比例。因此该定量染色体图是实际的前中期染色体的一种直观模式,可作为识别薏苡基因组中每条染色体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中国不同年代食品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到20世纪70,80,90年代和2000年食品动物大肠杆菌共326株,对不同年代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整合子/基因盒测定,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多年里,食品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从1970~2000年,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从19.0%增长到81.3%;对四环素类药的耐药率从61.9%~63.5%增长到89.5%~93.1%;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从0-9.5%增长到5.0%~63.1%,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从0%增长到50.2%-53.0%;对磺胺类药的耐药率从11.7%~57.1%增长到77.7%~79.7%;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从39.7%增长到51.8%.整合子的携带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17.5%增长到2000年的79.1%,其中大多数为I型整合子,也有少数Ⅱ型整合子(90年代为4.4%,2000年为11.8%).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大多数I型整合子的基因盒编码aadAI基因,比例分别为72.7%和70.0%.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基因编码dfrA—aadA的占多数,分别为80.0%和74.7%.近4个世纪以来,细菌的多重耐药谱也逐渐增宽.本项研究给兽医从业者滥用抗菌药提出了警示,同时提出中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6.
通过3′-RACE及5′-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金鱼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2A,PP2A)调节亚基B′家族δ(Delta)基因的cDNA全序列.结果显示,金鱼δ基因cDNA全长2415bp,编码一个含555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知其他物种对应的B′家族蛋白质均有着很高的同源性.RT-PCR分析证明,该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大脑中为最高,肝脏、精巢、卵巢、肾脏和鳃中次之,鳍中最少.在不同胚胎时期中,两细胞期、多细胞期、囊胚期和原肠胚期表达最高,其他时期相对较低.在蛋白水平上,精巢、卵巢、大脑和心脏中最高,肝脏中次之,肾脏、鳃和鳍中最少.在胚胎中,两细胞期、多细胞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和神经胚期及视原基期表达最高,脑泡分化和眼色素期表达量最少.由此可以推测PP2AB′-δ基因在金鱼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中可能起着多种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7.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负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介导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的负调控机理.TLRs可以被病原体激活并迅速启动炎症反应,对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起着重要调节作用.TLRs介导的免疫反应必须受到严格的调控,持续激活状态可长时间高表达炎症因子,导致机体产生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紊乱和其他TLRs相关疾病.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存在着多种TLRs的负调控机制,以维持免疫反应的平衡.该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许多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8.
Toll样受体(TLRs)的信号转导与免疫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进化中比较保守的一个受体家族,至少包括10个成员.TLRs能特异地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不仅在激活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调节获得性免疫,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TLRs信号转导的研究,特别是在负调控研究领域,进展非常迅速.对TLRs信号通路新进展以及TLRs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9.
于涛  韩英伦  肖蓉  刘欣  李庆伟 《遗传》2013,35(1):55-61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在癌症以及自身免疫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当今应用于临床的单克隆抗体是在免疫球蛋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研发而得。然而近期发现的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特异性抗原受体-可变淋巴细胞受体(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 VLR), 为抗体类试剂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 Ig)相比, VLR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及稳定性都优于Ig类抗体, 并且抗原特异性单克隆VLR的制备技术日趋成熟。因此, VLR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并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体药物。文章就VLR的基本特征、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为实现VLR在临床诊断与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免疫反应细胞经呼吸瀑布作用产生的活性氧是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的信号分子,但目前缺乏过氧化氢(H2O2)刺激巨噬细胞表达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直接证据.本研究以离体培养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体系,探讨外源H2O2对RAW264.7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和生成的影响.MTT法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在H2O2浓度低于40 μmol/L时不影响RAW264.7细胞的增殖活力.20 μmol/L和40 μmol/L H2O2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TNF-α、IL-1β、MCP-1和MIP-2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生成,并存在剂量依赖效应;而200 U/mL过氧化氢酶预处理则可减弱由H2O2刺激的TNF-α、IL-1β、MCP-1和MIP-2基因表达和蛋白生成.这些结果提示,H2O2是刺激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或生成的重要因子,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