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9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LVEDD及LVEF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DD水平明显下降,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LVEDD及LVEF水平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752.
气候变化和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共同影响着流域的水热耦合状况,定量剖析其影响对研究变化环境下流域水量平衡和能量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多数研究只做了定性分析,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定量贡献研究甚少。基于此,以干旱区无定河流域和湿润区汉江上游为研究区域,在Budyko框架下,估算了干旱与湿润区流域的时变水热耦合参数,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模型、敏感性和贡献率分析,定量归因了水热耦合控制参数的演变,并将干旱与湿润区流域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与湿润区流域的水热耦合参数在1970-2013年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不同气候区水热耦合参数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干旱区无定河参数对降水和植被覆盖度(NDV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NDVI的变化主导着参数的变化(贡献率为89.5%);湿润区汉江上游参数的变化对气温、有效灌溉面积(EIA)和NDVI更敏感,其中,EIA主导着参数的变化(贡献率为83.1%);总体来说,下垫面的变化是无定河和汉江上游水热状况改变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53.
【目的】构建里氏木霉分泌型表达载体,通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论证载体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里氏木霉中的分泌过程。【方法】应用PCR及分子克隆技术将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纤维二糖水解酶(CBH1)的启动子及CBH1自身信号肽、终止子和潮霉素筛选基因依次插入骨架质粒pUC19中,构建出T.reesei表达载体Ppth15。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装载入Ppth15中,获得eGFP表达载体Ppth15-eGFP。再将Ppth15-eGFP转化进T.reesei原生质体,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基因组PCR检测等方法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转化子。【结果】用PDA培养基培养阳性转化子2-3 d后,可在菌丝顶端、隔膜及培养基中清晰地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结论】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能够用于eGFP的表达,实验为进一步研究T.reesei表达其他基因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时为T.reesei胞外蛋白分泌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54.
<正>欣逢《微生物学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迎来了她的创刊40周年。作为这一专业期刊草创初期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应编辑部之约,我们就记忆所及和资料所据,介绍该期刊的创刊经过,为历史留下些痕迹,不无意义。要谈《通报》,应该先交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这份学术期刊的前身  相似文献   
755.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和停训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每组20只。去卵巢运动组大鼠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min、跑道倾角5℃的跑台训练,持续训练14周时,将各组大鼠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即:假手术-16周(Sham-16)和假手术32周(Sham-32)组、去卵巢-16周(OVX-16)和去卵巢-32周(OVX-32)组以及去卵巢运动(EX)和停训组(DEX)。分别在末次训练结束36-48小时内或停训16周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组大鼠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1)训练结束时,OVX-16组大鼠体脂重量和含量显著高于Sham-16和EX组,而瘦体含量、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Sham-16和EX组,各组其他检测指标无显著变化。(2)停训16周时,OVX-32组大鼠体重、脂肪重量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Sham-32组,而全身、腰椎和左右股骨骨密度以及瘦体含量显著低于Sham-32组;DEX组大鼠脂肪重量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OVX-32组,而瘦体含量显著低于OVX-32组。结论: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改善效应在停训16周时均未能被保持。  相似文献   
756.
摘要: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为最危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证据 表明遗传因素影响该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基因多态性为该疾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观察到主动脉中膜的退 化,当主动脉结构发生改变时,必然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进而影响其功能。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弹 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的,可以保持主动脉管壁的稳定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ECM 的代谢平衡有关,降解ECM的酶为基质金 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这种酶在主动脉的重塑过程中也发挥作用,与夹层的发生密切相关。单核苷酸多态 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遗传学标记,可以预测该疾病的发生, 指导该疾病的临床研究方向,对于易感性较高 的患者可进行早期的预防及监测,在AD的预防及治疗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之间 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7.
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人群中的骨代谢疾病,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是国内外通用的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经典动物模型,本研究通过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微结构的动态变化,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9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基础组(10只)、假手术组(40只)和去卵巢组(40只)。分别在手术前(基础组)和后的3、6、12、24周,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基础组以及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大鼠,每组各8-10只。每组中随机取6只大鼠,对其左股骨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结构重建。选择股骨远端距生长板远端1 mm处,2.0 mm×3.5 mm,厚0.9 mm的骨组织为感兴趣区域,对感兴趣区域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0周组比较,从去卵巢3周开始一直持续到24周,去卵巢组大鼠股骨vBMD、BV/TV和Tb.N显著降低,Tb.Sp和SMI显著升高,而Tb.Th无显著变化;与0周组比较,从假手术后3周开始一直到24周,假手术组所有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与同周龄假手术组比较,从去卵巢3周开始一直持续到24周,去卵巢组大鼠股骨Tb.N、BV/TV和vBMD显著降低,Tb.Sp显著升高,而Tb.Th没有显著变化。从去卵巢6周开始一直到24周,去卵巢组大鼠SMI显著增加。结论:3月龄大鼠股骨远端的骨微结构在去卵巢3周时就出现显著变化。提示,采用3月龄大鼠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筛选时,去卵巢3周后就可以进行药物处理。  相似文献   
758.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生物学特性,但对巨噬细胞中表达TNF-α及IL-1β的报告尚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索EGC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RAW264.7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MTT结果显示,0~100μmol/L EGCG对RAW264.7细胞活力没有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ELISA分析显示,1 mg/L LPS可显著升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RAW264.7细胞Tnf-α和Il-1βmRNA和蛋白水平,EGCG单独处理对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基因表达与蛋白生成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基因表达与蛋白生成,并存在剂量依赖效应.上述结果提示,EGCG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这可能与EGCG的抗炎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59.
760.
目的:观察白介素-6(interleukin,IL-6)单克隆抗体(IL-6 mAb)治疗Lewis大鼠自身免疫心肌炎(EAM)的疗效。探讨IL-6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在EAM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将34只8-10周龄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EAM组(n=12),IL-6mAb干预组(n=16)。对EAM组和干预组注射心肌肌凝蛋白,干预组于免疫注射后第1、7至第20天腹腔注射IL-6 mAb1nlg,分别于急性峰值期(第21天)、慢性持续期(第84天)取材,观察心肌炎症浸润、纤维化、细胞凋亡以判断IL-6mAb疗效。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比较各组血清中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实时定量PCR测定外周血STAT3、RORγt、Foxp3mRNA水平,对EAM源性脾细胞进行体外IL-6mAb刺激,并用ELISA法测定IL-10、IL-17和TGF-β的浓度。结果:炎症积分、纤维化积分、凋亡指数IL-6mAb干预组较EAM组明显下降(P〈0.01)。急性峰值期(21d组)EAM组TH17和Treg细胞数量上调,干预组则受明显抑制(P〈0.01);21d干预组血清IL-6、IL-10、IL-17和TGF-β的浓度较EAM组明显下降(P〈0.01);21d干预组外周血STAT3、RORγt、Foxp3mRNA水平下降(P〈0.01);体外IL-6mAb刺激EAM源性脾细胞,IL-10、IL-17和TGF-β表达明显增加。结论:IL6mAb对EAM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L6mAb通过抑制Th17、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实现对EAM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