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生后第4天开始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滴注(0.7mg/kg·d),1次/d,连用5天.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组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胃潴留及腹胀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日龄、足量胃肠道喂养时间、2周末奶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GA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促进早产儿胃泌素分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中国特有植物血水草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3-5月对分布在井冈山的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5个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运用开花振幅、相对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指数研究了其开花物候特征及其对该种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水草开花时间为3月下旬-5月上旬,种群花期历时24 ~46 d,个体平均开花持续时间为11~21 d,单花花期一般为3~5d;井冈山血水草种群的开花物候进程呈单峰曲线模式具有一个开花高峰期,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模式”;与大多数亚热带植物一样,血水草具有较低的相对开花强度,分布频率集中在10% ~30%.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时间与花期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开花数和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花期持续时间与开花数和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同步性指数与始花时间、开花数、花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血水草“集中开花模式”是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周围气候条件及生境的一种生殖保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第二极体数目与卵母细胞受精结局和胚胎发育潜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受精后5 h内卵母细胞极体数目的 不同分为1个极体组(1PB组)、2个极体组(2PB组)、3个极体组(3PB组)和4个以上极体组(≥4PB组).分别统计各组的正常/异常受精率(2PN率,1PN和3PN率)、优质胚胎率(优胚率)、移植胚胎所占比例以及相应着床率.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 2PB组的2PN率显著高于其它组,而异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其它组;随着第二极体数目的 增加,异常受精比例逐渐增加;② 2PB组和3PB组的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1PB组,以2PB组为最;③ 2PB组和3PB组用于移植的胚胎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① 短时受精后显示有两个极体的卵母细胞其受精结局和发育潜能优于其它极体数目的 胚胎;② 随着第二极体数目的 增加,异常受精比例逐渐增加,可能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或基因调控异常有关;③ 1PB组的总受精率高达48.9 %.因此,短时受精后对于仅显示一个极体的卵母细胞需要延长观察时间,谨慎确定受精与否,以防止过度早补救ICSI;④ 1PB组的着床率显著低于2PB组,也不建议首选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74.
以中国甘肃华庆油田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六株高效石油降解菌A6、L5、L3、M4、B1、B3为菌种材料。通过对六种菌株进行整细胞破碎处理,研究了在不同的pH值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各菌株C23O(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酶活。实验结果表明:C230酶的最佳反应pH值为7.5;最适反应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75.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定植于仔猪肠道的第一步是通过987P菌毛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刷状缘大分子(BBV)结合。对分离的BBV进行SDS-PAGE和Ligand blot分析表明, 在32~35KDa区域内有一条带能被987P菌毛探针所识别和结合, 所结合的条带经胰蛋白酶消化后, 通过微内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出多条主要峰带蛋白峰带, 采用衬质辅助激光解吸与电离质谱法(MALDI-MS)对主要峰带进行分析, 结合多肽氨基酸测序和Blast同源性比较, 得到3个氨基酸基序(AETAP、ALAAAGYDVEK和LGLK), 其序列与人和鼠源的组蛋白H1高度同源; 来源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BBV的H1蛋白与BBV一样都能特异性结合纯化的987P菌毛蛋白。上述结果表明, 仔猪小肠上皮细胞BBV的组蛋白H1是987P菌毛蛋白的受体。  相似文献   
76.
Sirtuin: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蛋白的乙酰化一去乙酰化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参与去乙酰化的酶除了经典的Ⅰ类和Ⅱ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还有比较特殊的Ⅲ类HDAC——Sirnlin,其活性依赖于NAD^ 。酵母的Sirtuin——Sir2在交配型基因沉默、端粒区基因沉默、rDNA沉默中起重要作用.还可能参与长寿与衰老的调节。在人类,Sirtuin的底物是组蛋白、各种转录因子如p53、FOXO、NF—KB、乙酰化酶如D300和其他的各种功能蛋白质。根据底物特点推测,人类Sirtuin蛋白的生理功能可能一方面是参与调节细胞在应激条件下的存活与死亡的平衡,另一方面是参与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77.
血清游离精氨酸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快速、准确的精氨酸定量检测方法。采用 6 30 0黄金系统氨基酸分析仪 ,在锂柱生理体液分析方法基础上 ,建立血清游离精氨酸 (ARG)快速测定方法。血清样本经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 ,色谱柱为Beckman公司阳离子交换柱 (12cm× 4 .0mm) ;流动相为 2 0mmol·L- 1 柠檬酸锂水溶液 ,流速为 2 0ml·h- 1 ;比色波长 5 70nm。该法检测精氨酸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5mg·L- 1 ~ 5 0mg·L- 1 ,相关系数 0 .99834,最低检测限 1mg·L- 1 ,重复性 :日内RSD 0 .4 0 % ,日间RSD 0 .5 5 % ,回收率 97.6 7%~ 10 0 .6 7% (平均值 99.0 7% ) ;整个实验过程耗时 2 8min。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适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从变形链球菌临床株的液体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变链素,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变链素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抑菌活性检测,从变链临床株中选择出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用氯仿抽提法从该菌株的培养液中粗提变链素,经固相萃取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结果 获得变链素活性较强的菌株"1G".从其200 ml液体培养基中粗提出变链素约15 μg,经固相萃取柱洗脱,再经过RP-HPLC 2次纯化,得到有抑菌活性的成分,此为纯化的变链素.结论 变链素分子量小,分离提纯步骤复杂,本实验得到纯化的变链素,为下一步研究变链素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序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低温复配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特性及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还田秸秆腐解慢导致的出苗率降低及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探究外源促腐微生物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特性,为低温秸秆降解复配菌系的大田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利用单菌株 Achromobacter deleyi(A3)、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A4)、Aspergillu...  相似文献   
80.
赤眼蜂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该属包括的种类达180多种,并且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通过对形态特征的分析,赤眼蜂属的系统发育研究在不同的研究者中得到不同的分类系统。由于赤眼蜂的个体微小,仅04mm左右,现有的化石记录稀少,并且可用作系统发育研究的形态特征很少,导致该类群的系统发育研究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同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赤眼蜂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也取得了一些共识。但仍然未能提出一套精确的、更可靠的分类系统。作者对近年来的赤眼蜂属系统进化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