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近年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等全球气候变化和转Bt作物非靶标害虫抗虫性等问题备受关注.大气CO2浓度升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食性昆虫,而迄今为止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刺吸式昆虫(同时也是转Bt作物的非靶标害虫)的影响结论不一,且对其刺吸取食行为的影响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设置CO2浓度,研究大气CO2浓度倍增(800 μL·L-1)对转Bt水稻的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取食行为及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气CO2浓度倍增对褐飞虱卵和若虫历期、成虫体质量和寿命,以及4龄和5龄若虫的刺吸取食行为等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繁殖力影响不显著.与对照CO2浓度(400 μL·L-1)相比,倍增CO2浓度处理下褐飞虱的卵和若虫历期及雌成虫寿命分别显著缩短了4.0%、4.2%和6.6%;长翅型成虫比例显著增加了11.6%;初羽化成虫体质量降低,且雌成虫体质量显著降低了2.2%;此外,倍增CO2浓度处理下褐飞虱4龄和5龄若虫口针的刺探效率都显著增加;其中,N4b波的持续时间分别显著延长了60.0%和50.1%,频次分别显著增加了230.0%和155.9%.可见,CO2浓度倍增可通过提高褐飞虱的刺吸取食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并缩短其世代历期、提高长翅成虫比例,最终导致大气CO2浓度升高下转Bt水稻的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发生危害严重,并面临其迁飞扩散为害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2.
该研究以生长在新疆北部的二型花柱植物雪地报春(Primula nivalis)为研究材料,对7个低海拔(1 657~2 013m)森林居群和7个高海拔(2 400~2 700m)草原居群的花型比例进行调查,对花部特征进行检测,并对长、短花柱植株在不同海拔居群的花性状分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揭示该类群植物的演化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高海拔草原居群中长花柱植株比例高于短花柱植株。(2)比较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雪地报春居群,长花柱花形态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但短花柱花形态特征间的差异不显著。(3)高海拔草原居群中长花柱花的花冠筒长度、雄蕊长度、雌雄蕊距离、雌雄异位程度以及雌雄蕊空间位置是导致花性状分化的主要因素。(4)在草原居群中,长花柱花的雄蕊、雌雄异位程度及花冠口至雄蕊距离的变化减少了长短花柱花间的互补式对应性。研究认为,在异质生境中长花柱花性状的变化是导致该物种长短花柱花性状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近年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等全球气候变化和转Bt作物非靶标害虫抗虫性等问题备受关注.大气CO2浓度升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食性昆虫,而迄今为止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刺吸式昆虫(同时也是转Bt作物的非靶标害虫)的影响结论不一,且对其刺吸取食行为的影响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设置CO2浓度,研究大气CO2浓度倍增(800 μL·L-1)对转Bt水稻的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取食行为及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气CO2浓度倍增对褐飞虱卵和若虫历期、成虫体质量和寿命,以及4龄和5龄若虫的刺吸取食行为等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繁殖力影响不显著.与对照CO2浓度(400 μL·L-1)相比,倍增CO2浓度处理下褐飞虱的卵和若虫历期及雌成虫寿命分别显著缩短了4.0%、4.2%和6.6%;长翅型成虫比例显著增加了11.6%;初羽化成虫体质量降低,且雌成虫体质量显著降低了2.2%;此外,倍增CO2浓度处理下褐飞虱4龄和5龄若虫口针的刺探效率都显著增加;其中,N4b波的持续时间分别显著延长了60.0%和50.1%,频次分别显著增加了230.0%和155.9%.可见,CO2浓度倍增可通过提高褐飞虱的刺吸取食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并缩短其世代历期、提高长翅成虫比例,最终导致大气CO2浓度升高下转Bt水稻的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发生危害严重,并面临其迁飞扩散为害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4.
选取不同叶色紫苏资源,统一田间栽培管理,待紫苏成熟期收获紫苏叶,并对紫苏叶中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紫苏花青素传统的提取方法中含有大量的副产物如糖、有机酸和蛋白质等副产物,这些杂质可能加速花青素的降解。本研究比较不同提取介质的提取能力及选择性,其中乙醇-酸化水(50%,v/v)提取花青素的含量最高(4.7%)。采用不同的吸附剂进行吸附纯化,实验表明XAD-7HP吸附树脂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利用LCMS对花青素苷成分进行分析,花青素苷中丙二酸单酰基紫苏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5.
茶叶的饮用历史已有千年,其保健功效得到广泛关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提取物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单体,研究表明EGCG具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因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且无耐药,是抗流感药物的有利候选。本文首次针对EGCG的抗流感机制进行综述,全面评价EGCG的抗流感价值,为后续进一步开发EGCG类抗流感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选取不同叶色紫苏资源,统一田间栽培管理,待紫苏成熟期收获紫苏叶,并对紫苏叶中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紫苏花青素传统的提取方法中含有大量的副产物如糖、有机酸和蛋白质等副产物,这些杂质可能加速花青素的降解。本研究比较不同提取介质的提取能力及选择性,其中乙醇-酸化水(50%,v/v)提取花青素的含量最高(4.7%)。采用不同的吸附剂进行吸附纯化,实验表明XAD-7HP吸附树脂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利用LCMS对花青素苷成分进行分析,花青素苷中丙二酸单酰基紫苏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7.
在文献基础上梳理了街道安全感影响因素,并采用上海样本检验了“街道眼”等西方街道安全理论。邀请30位学生和30位市民对上海5个不同发展时期社区的300张百度街景图片进行安全感评定。实验发现绿视率、管理程度、车道数等都对安全感起着显著作用,并分别建立了单双车道和多车道街道空间的安全感回归模型。其中发现绿视率(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728,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471,p<0.01)、管理程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766,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450,p<0.01)、车道数量因素(相关系数R=0.502,p<0.01)对安全感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界面透明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222,p<0.01)、独立自行车道(相关系数R=0.309,p<0.01)及设计美感(相关系数R=0.432,p<0.01)等因素在单双车道空间中具有积极影响,而助动车与自行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327,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281,p<0.01)在对安全感知评价具有消极影响,机动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251,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327,p<0.01)在单双车道与多车道空间中呈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正龙舌草(Ottelia alismoides),又叫水车前(日本)或水白菜(湖南),为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海菜花属(Ottelia Pers.,又叫水车前属)一年生沉水植物~([1])。营有性生殖,花两性,花瓣颜色多变,呈淡紫色、浅蓝色或白色,在空气中完成授粉后果实在水中成熟。龙舌草的种子细小,仅1~2 mm长,种皮外被腺毛和黏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打破休眠,且其萌发具有强烈的聚集效应,即聚集在一起的种子萌发率远高于分散  相似文献   
129.
从患者皮损处皮屑及活检组织中分离出的暗纹节菱孢Arthriniumphaeospermum(Corda)Ellis菌株制成混悬菌液,用兔、豚鼠及小鼠(LACA)进行动物毒理实验。表皮直接涂抹法接种,四周后未见皮肤损害;划破表皮涂沫法及皮下注射法接种,两周后实验动物的皮肤都出现浸润性斑块、小给节、皮下脓肿及脱毛的症状,对照组动物正常。再用腹腔注射法接种,小鼠两周后死亡,病解所见,腹膜、肠系膜、腹壁及肝等处,均出现散在的灰白色小脓肿;心、肺、肝、脾及肾均有病变。豚鼠两周后仍存活,当即处死解剖所见与小鼠病解改变相同。对实验动物皮损、腹膜、肠系膜、胃及肝等处的小脓肿组织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皮损及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浸润,由多种细胞构成的浸润性肉芽肿。在病理浸润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球形、卵圆形、棱形及晶体形的棕色、红色孢子.其病理改变与患者皮损病理改变相一致,其不同点是实验动物有小脓肿,肉芽肿内可见多核巨噬细胞,而在病人皮损中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130.
报道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丝状体蓝藻鱼腥藻 712 0中的表达和鉴定结果 .将质粒pRL rhTNF上hTNFα的cDNA连于pRL 43 9质粒上的PpsbA启动子下游 ,得到中间载体pRL TC .进一步与穿梭质粒pDC 8重组 ,得到可在大肠杆菌和蓝藻中均可表达的穿梭表达载体pDC TNF .pRL rhTNF ,pRL TC和pDC TNF三者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分别为 11.8% ,16 9%和 15 .0 % .通过三亲接合转移将pDC TNF引入鱼腥藻 712 0中并获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株 .从转基因的鱼腥藻 712 0中检测到pDC TNF质粒的存在 ,且在和TNFα的cDNA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中呈阳性反应 .抽提转基因藻的蛋白样品进行检测 ,在Western印迹中和TNFα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 .采用TNF对L92 9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 ,证明转基因藻粗提液中 ,TNF确有细胞毒活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