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罗靳  杨雅麟  王建华 《微生物学报》2007,34(4):0787-0790
综述了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nteroides)右旋糖苷蔗糖酶结构、作用机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SARS冠状病毒(SARS-CoV)核衣壳蛋白(N蛋白)和229E冠状病毒(HCoV-229E)核衣壳蛋白与细胞延伸因子(EF)-1α的相互作用、翻译抑制效应及与多核细胞形成的关系。方法:构建、表达及纯化SARS-N蛋白和229E-N蛋白的GST融合蛋白,用GST-pull down方法分析其与过表达的EF-1α及内源EF-1α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和表达SARS-N蛋白和229E-N蛋白的GFP融合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分析SARS-N蛋白和229E-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多核细胞的形成;在293T细胞中过表达SARS-N蛋白或229E-N蛋白,通过Co-IP分析其与EF-1α的相互作用。分别在细胞内和体外翻译系统中分析二者抑制报告基因翻译的程度。结果:SARS-N蛋白和229E-N蛋白都定位于细胞质,并不像其他冠状病毒的N蛋白那样定位到细胞核;二者都能诱导形成多核细胞,但229E-N蛋白导致细胞形成多核细胞的时间要晚;二者都能与EF-1α相互作用并且共定位于细胞质,二者都能导致EF-1α形成多聚体;二者在细胞内及细胞外对报告基因都有抑制翻译效应。结论:SARS冠状病毒和229E冠状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胞质,可与EF-1α相互作用,导致EF-1α形成多聚体,抑制报告基因翻译及导致细胞形成多核。  相似文献   
103.
畜禽废弃物堆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氨气(NH3)等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但目前有关该过程气体排放的研究多基于室内小型模拟的反应器式堆肥,在工厂化堆肥条件下的原位气体排放监测较少。为探究工厂化堆肥产生气体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对沈阳某堆肥厂畜禽废弃物堆体的气体排放进行了19 d的监测,并量化了排放氨气的自然丰度15N(δ15N)特征。结果表明: 堆置周期内,CO2、CH4、N2O和NH3的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86.8 g CO2-C·d-1·m-2、9.8 g CH4-C·d-1·m-2、3.7 mg N2O-N·d-1·m-2和736.6 mg NH3-N·d-1·m-2。温室气体日增温潜势(GWP)的贡献大小为CH4>CO2>NH3(间接)>N2O,其中CH4贡献了65%。堆肥排放NH3的δ15N在-21.8‰~-7.2‰,平均-11.6‰±1.2‰。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畜禽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及大气氨溯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4.
生物钟作为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适应机体内外环境昼夜变化的内在机制,控制着机体的睡眠-觉醒及进食等生理活动,使生物体在每个昼夜周期的能量需求和营养供给呈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节律性变化。哺乳动物的肝脏、骨骼肌、胰腺、心血管等组织的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激素分泌等都受到生物钟的调控。作为宿主特殊的“器官”,肠道菌群在共同进化过程中与宿主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构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在宿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数量、定植以及功能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而这与生物钟调控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分解宿主无法消化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部分代谢产物具有调节宿主生物钟并影响代谢的功能。本文将重点阐述生物钟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及其对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不同林龄木麻黄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用ICP-MS测定了福建东山县国有防护林场10、16、20、30年生木麻黄小枝、细根、凋落物及林地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Cr、Cu、Zn、Cd和Pb)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从高到低为ZnCrPbCuCd;木麻黄细根中Cr和Cu、Pb,Fe和Cu,Zn和Cd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各林龄木麻黄对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耐性,对Cu、Zn、Cd、Pb有很好的富集作用;20年生木麻黄的重金属年积累量最高;说明木麻黄对重金属的净化作用具有极大的潜力,20年生木麻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6.
以盐敏感型甜瓜品种‘一品天下208’为试材,用80 mmol·L-1 Ca(NO3)2模拟设施土壤盐渍化,采用深液流水培,研究外源 γ-氨基丁酸(GABA)对Ca(NO3)2胁迫下甜瓜幼苗硝态氮(NO3--N)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Ca(NO3)2胁迫显著降低了甜瓜幼苗体内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增强了谷氨酸脱氢酶(G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导致铵态氮(NH4+-N)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NO3--N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植株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Ca(NO3)2胁迫下,外源喷施GABA有效促进了甜瓜根系对NO3--N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并通过增强NR、GS和GOGAT活性提高了甜瓜幼苗对NH4+的同化力;通过抑制GDH脱氨作用减少了甜瓜幼苗体内NH4+的释放量,从而缓解了盐诱导产生的NH4+-N积累所造成的氨毒害作用;外源喷施GABA也能调节甜瓜组织中氨基酸代谢途径,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表明外源GABA能增强甜瓜幼苗对NO3--N的同化能力,调控氨基酸代谢,进而有效缓解Ca(NO3)2胁迫对甜瓜幼苗的盐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综述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否可以减少或延缓健康人群发生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外源性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是否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临床研究进展,从而探索其在医学营养治疗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红海湾海产品体内重金属水平及人体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东红海湾 13 种海产品肌肉组织中 8 种重金属铬(Cr)、钴(Co)、镍(Ni)、铜 (Cu)、锌(Zn)、砷(As)、镉(Cd)和铅(Pb)的浓度水平, 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n)评价其污染状况。利用美国环保署提出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式进行人体重金属暴露风险评估, 同时利用金属污染指数(XMPI)研究生物体的重金属富集效应。结果显示: 红海湾生物总体污染水平较低 , Cr 在软体类生物中属于轻度污染; Ni 在甲壳类生物中属于轻度污染; Cu 和 Zn 在鱼类中属于轻度污染; Cr 在鱼类和甲壳类中都属于中度污染。口虾蛄 Oratosquilla oratoria 对 Cd、 Cu、 Zn 存在潜在的严重积累作用 , 且As 含量超过了食用的参考剂量, 需引起重视。人体暴露风险评估表明 , 食用红海湾海产品 (口虾蛄除外 )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相对较低 , 建议食用海产品量控制在 25 g·d−1 以内。  相似文献   
109.
大沙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和繁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4年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联合旗腾格淖尔地区对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年龄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沙鼠的年龄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度之间的差异,在2月至次年的4月没有幼体,6月无亚成体;大沙鼠的性比无论从总体还是各个年龄组看,均存在着差异,特别到老体,这种差异更加突出。在内蒙古包头腾格淖尔地区的大沙鼠一年中部分个体参与第三胎繁殖,而且其繁殖状况存在着年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宜昌百合、岷江百合及兰州百合鳞茎甲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活性,并对3种百合鳞茎提取物的含量与抑菌活性进行了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3种百合鳞茎提取物对4种细菌均具有抑制活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菌活性高于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菌活性,且宜昌百合和岷江百合两种野生百合鳞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均高于普通食用的兰州百合;3种百合鳞茎提取物的含量与抑菌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提取物含量的升高,抑菌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