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具有癌干细胞(CSC)标志的CTC(CSC-CTC),探讨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CSC的相关性。方法:患者和健康者PBMC与磁珠偶联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单抗孵育后,用磁性分离法富集PBMC中的上皮细胞。以CK+为患者PBMC中CTC标志,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健康者和患者的PBMC中CK+细胞及CK+/CD44+/CD24-细胞含量,并比较各组间CTC、CSC-CTC含量的差异。结果:用FCM在73.07%的患者中检测到CTC,在19例检测到CTC的患者中18例有CSC-CTC(94.74%),CTC中CSC数量比例平均为19.01%,且患者PBMC中CTC和CSC-CTC比例与临床TNM分期相关。结论:初步建立了患者外周血CSC-CTC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中有CSC-CTC的参与,临床分期越晚的患者CTC和CSC-CTC的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鼠黑色素瘤BL6F10细胞系中分离与鉴定癌干细胞(CSC)样细胞,为今后对CSC的鉴定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免疫磁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从BL6F10细胞系中分离有特征性CD表型的瘤细胞,体外观察不同CD表型瘤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克隆的能力;将这些瘤细胞皮下注射到C57BL/6小鼠,比较其致瘤性。结果:从BL6F10细胞系中分离出不同CD表型的特征性瘤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上,CD133^+、CD44^+和CD44^+CD133^+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高于CD133^-、CD44^-和CD44^+CD133^-细胞;CD133^+、CD44^+、CD44^+CD133^+和CD44^+CD133^+CD24+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分别强于CD133^-、CD44^-、CD44^+CD133^-和CD44^+CD133^+CD24^-细胞。结论:CD44^+CD133^+CD24+表型的BL6F10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与CSC样细胞相似,具有CSC特征,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鉴定BL6F10细胞系中的CSC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血清培养条件下SP2/0细胞的相关肿瘤学特性.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用无血清培养所得的SP2/0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这些细胞中SP细胞的比例,并检测它们的体内致瘤性.结果:SP2/0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增殖缓慢,但当把它们放回含血清培养中,则表现出比普通培养的SP2/0细胞有更高的增殖能力;无血清培养可以使SP2/0细胞中的SP细胞比例增加;无血清培养的SP2/0细胞比普通培养的SP2/0细胞在鼠体内有更高的体内致瘤性.结论:无血清培养可以增加SP2/0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瘤细胞比例,即可以富集SP2/0细胞的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生物钟作为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适应机体内外环境昼夜变化的内在机制,控制着机体的睡眠-觉醒及进食等生理活动,使生物体在每个昼夜周期的能量需求和营养供给呈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节律性变化。哺乳动物的肝脏、骨骼肌、胰腺、心血管等组织的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激素分泌等都受到生物钟的调控。作为宿主特殊的“器官”,肠道菌群在共同进化过程中与宿主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构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在宿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数量、定植以及功能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而这与生物钟调控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分解宿主无法消化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部分代谢产物具有调节宿主生物钟并影响代谢的功能。本文将重点阐述生物钟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及其对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SP(side population)胞是细胞群体中极少的一部分,它们可将进入细胞核的荧光染料排出胞外,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或流式细胞检测时表现为不着色,故称为SP细胞。已发现SP细胞和干细胞具有很多共性,且与肿瘤干细胞很相似。对SP细胞及其性质、分离方法、用途,以及SP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等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赵越  罗志军  李雅婷  郭佳滢  赖夏华  宋聚 《生态学报》2019,39(13):4676-4686
以赣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年、2005年、2015年的3期遥感影像,分析1995—2015年赣江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基于景观扰动指数与景观脆弱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模型;采用半变异分析、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赣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风险时空变化与驱动力。结果表明:赣江上游流域城乡生活空间面积显著增加,从三生空间看,农业生产空间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类型由生态、生产空间向城乡生活空间转化,土地利用程度提高。1995—2015年期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逐渐上升,高-高型聚类多分布于章贡区、南康区、信丰县等附近,低-低型聚类多分布于安远县、全南县等附近,高风险区、较高面积逐渐扩大,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面积逐渐缩小,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总人口、公路里程、城镇化率等人为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土地利用的优化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探讨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存在与否。以克隆形成试验检测SP2/0细胞中具有形成克隆能力细胞的大体比例;采用BrdU标记滞留试验检测SP2/0细胞中含有DNA永生化链的细胞,即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检测SP2/0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存在情况及其比例。结果显示,SP2/0细胞中有一部分细胞具有形成克隆的能力;SP2/0细胞中含有DNA永生化链的细胞;SP2/0细胞中存在SP细胞,其比例约为0.7%。而且SP2/0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后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KOV3、SKOV3/Neo、SKOV3/GM-CSF、SKOV3/IL21及SKOV3/GM-CSF-IL21细胞分别皮下接种BALB/c裸小鼠,监测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观察GM-CSF与IL-21单独及联合诱导的抗肿瘤效应.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TNF-α含量,MTT比色法测定裸鼠脾细胞NK活性,RT-PCR检测裸鼠脾细胞中NKG2D分子的表达.结果:与SKOV3及SKOV3/Neo相比,用SKOV3/GM-CSF、SKOV3/IL21和SKOV3/GM-CSF-IL21攻击的裸鼠,体内肿瘤形成受到明显抑制,其中SKOV3/GM-CSF-IL21组更明显,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用SKOV3/GM-CSF-IL21攻击的裸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IFN-γ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脾细胞NK活性及NKG2D表达增强.结论: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SKOV3细胞后,可在裸鼠体内诱导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其效果显著优于单-GM-CSF或IL-21基因转染的SKOV3细胞.  相似文献   
9.
癌、干细胞和癌干细胞共同拥有的信号传导通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干细胞(SC)是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随着对SC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SC与肿瘤细胞有许多共性,如无限增生能力、迁移能力及在某些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故提出了肿瘤起源于SC的学说。探讨癌、SC和癌干细胞(CSC)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信号传导通路,以便发现治疗CSC的靶位。  相似文献   
10.
于2019年10月浒苔消亡期调研威海浒苔爆发区,以被浒苔覆盖的盐地碱蓬与正常生长盐地碱蓬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浒苔爆发对盐地碱蓬生长性状的影响,并结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盐地碱蓬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被浒苔覆盖的盐地碱蓬根际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均显著高于未覆盖植株,其株高和根长也都显著低于未覆盖植株;浒苔爆发对盐地碱蓬根际解磷细菌群落丰富度无显著影响,但影响盐地碱蓬根际解磷细菌的均匀性,增加了解磷细菌的群落多样性;与正常植株相比,浒苔覆盖盐地碱蓬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群落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Labrenzia、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杆菌属(Rhodobacter)、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均具有丰度差异;对影响解磷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发现,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与解磷细菌多样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为揭示浒苔爆发对滨海湿地优势盐生植物根际功能微生物多样性的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