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癌症中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其中,以HER2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曲妥珠单抗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上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患者耐药性的产生、HER2表达异常、用药成本高等原因,曲妥珠单抗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局限性。研究发现敲除抗体Fc段寡糖的核心岩藻糖可明显提高曲妥珠单抗的ADCC效应,改善其临床疗效。综述了如何敲除曲妥珠单抗的核心岩藻糖、无岩藻糖修饰曲妥珠单抗的临床优势以及提高其ADCC效应的其他Fc段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建立重组SIV-h PEDF注射液病毒颗粒数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在提取重组SIV-h PEDF注射液供试品基因组RNA后,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供试品中的病毒颗粒数。结果:经过3次实验,所得SIV-h PEDF RNA标准品标准曲线均线性良好,重组SIV-h PEDF注射液供试品中病毒颗粒数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重组SIV-h PEDF注射液病毒颗粒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准确,可用于重组SIV-h PEDF注射液病毒颗粒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4.
桂江流域附生硅藻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桂江流域水质、土地利用、地理因素对河流附生硅藻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桂江流域电导率(Conductivity,Cond.)由下游至源头呈降低趋势,其它水质参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显示前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56.2%的水质特征,第一轴反映了氨氮(NH4-N)、硝氮(NO3-N)、总氮(Total Nitrogen,TN)的变化梯度,第二轴反映了水温(WT)、pH、Cond.、溶解氧(Dissolve Oxygen,DO)的变化梯度。桂江流域硅藻特定污染敏感指数(Specific PolluoSensitivity Index,IPS)和硅藻生物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IBD)下游低于源头,差异不显著,与多项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理因子呈线性显著相关。24个样地共发现112种硅藻,丰富度大于5%的37种,丰富度最大的几个种类依次为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A.pusilla,A.tropica,Cymbella laevis。对应分析(Corresponding Analysis,CA)显示桂江流域存在3个差异较大的硅藻群落,流域下游以Nitzschia recta为优势种,A.lanceolata、Amphora montan、Planothidium frequentissimum在中下游丰度较高,上游区域种类较多。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前两轴解释了硅藻群落变异程度的28.60%,CCA排序轴1与水质(Cond.、WT、NH4-N、NO3-N、TN)和土地利用(城市面积、农田面积、植被覆盖)显著负相关,与地理因素(流域面积、海拔、坡度)显著正相关,第二轴与浊度(NTU)显著正相关(P<0.05)。偏典型相关分析(Partial CCAAnalyses)显示,土地利用、地理因子、水质分别解释了桂江流域硅藻群落变异的7.20%,17.50%,48.50%。结果表明,桂江流域附生硅藻群落结构是水质、地理因子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水质起决定性作用,电导和不同形态的氮是影响附生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因素。  相似文献   
165.
为研究维药瘤果黑种草籽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分离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别为:Nigeglanine(1)、附子碱(2)、L-色氨酸(3)、L-色氨酸甲酯(4)、5,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5)、豆甾醇(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亚油酸(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棕榈酸(12)、十六烷酸1-甘油酯(13)、硬酯酸(14)、硬酯酸2-甘油酯(15)和蔗糖(16)。其中化合物3~5、7、9、11和15为首次从该种药材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6.
将IL-1023-57-PE40基因与pelB信号肽融合置于pET-20b构建分泌表达质粒pET-20b-IL-1023-57-PE40,然后将pET-20b-IL-1023-57-PE40分别转化至BL21(DE3),BL21(DE3)pLysS,Rosetta(DE3),E.coliK12TB1,ER2566中。无论是在37℃或是在26℃,亦或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的情况下,IPTG诱导后,IL-1023-57相似文献   
167.
中国鸟类的DNA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鸟类分类是鸟类学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近年来分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鸟类分类学和鸟类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给传统的系统分类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Tautz等于2002年首先提出运用DNA序列作为生物分类系统的主要平台,即DNA分类学(DNA Taxonomy).而Hebert等于2003年则首次提出了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的概念,并对其物种分类和鉴定意义予以肯定,建议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I)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在鸟类DNA分类方面,国内学者应用线粒体基因Cut b,COI,c-mos,c-myc,12s rRNA,16s rRNA,ND2,ND3,CR,RAG-1以及核基因myoglobin introⅡ等不同片段对很多类群进行了分类探讨和系统发育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鸡形目及雀形目鸟类.中国是鸟类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近年来很多亚种、种及以上分类阶元依然存在问题,因此,中国鸟类物种的分类地位、系统发育与演化关系等依然有很多问题等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基于COI的鸟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有了一些报道,但是真正的DNA条形码工作尚需继续、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8.
鸟类宏观分类和区系地理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Dickinson,E.C.,主编,2003年出版的"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一书和2000~2008年的有关文献的记载,在1958~2008年的50年期间,全世界所描述发表鸟类的新种,计有171种.以每10年中所发表的新种数进行统计比较,以1997~2007年期间所发表的新种为最多;按发现新种所属目级分类阶元的统计比较,以雀形目发现的新种为最多;按地区进行统计比较,以南美洲发现的新种数为最多,非洲中南部地区和太平洋诸岛为次;在中国境内描记的新种有台湾短翅莺Bradypterus alishannensis、峨嵋柳莺Phylloscopus emeiensis、海南柳莺Phylloscopus hainanus、峨嵋鹟莺Seicercus omeiensis、淡尾鹟莺Seicercus soror、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s、四川旋木雀Certhia tianquanensis等7种,其中由中国鸟类学者描记的有四川旋木雀和弄岗穗鹛两种.这说明鸟类的宏观分类研究,时至今日仍有研究的必要和发展空间.种下分类,是探讨同一个物种,随着分布区域的扩大,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地区性分布种群的变异,以致新物种形成的途径,是宏观分类学研究一个物种的演化发展.所以是当今鸟类分类研究的热点之一.据统计,1958~2008年的50年间,新描述发表的亚种数,约为1 129亚种.繁殖区域分布较为广泛的种类,所描记的亚种较多.如岛鸫Turdus poliocephalus分化有51亚种之多.中国鸟类的分类与区系地理学研究,大致可分为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考察及宏观分类研究的总结整理时期(1950~2005)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发展研究时期(1999年以后)等3个时期.郑作新所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中国鸟类区系纲要>等专著,是中国鸟类宏观分类和区系地理学研究较为翔实的阶段性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9.
画眉科鸟类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记录在中国有分布的鹛类计142种,占世界鹛类纪录种总数284种的50%.由于该类群的种类繁多,形态和生态习性多样,其分类问题历来受分类学者的关注,且争议较大.本文尝试以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解决传统分类中遗留的问题.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共有20属59种鹛类作为内群、14个相关物种作为外群,分子标记分别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ty 6,846 bp)和核内重组引导基因(RAG-1,870 bp),以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画眉科鸟类明显被分为2大支系,一支由噪鹛Garrulax、希鹛Minla、薮鹛Liocichla、相思鸟Leiothrix、奇鹛Heterophasia、穗鹛Stachyris、钩嘴鹛Pomatorhinus、凤鹛Yuhina、及部分雀鹛Alcippe等属的种类构成,另一支由鸦雀属Paradoxornis和山鹛Rhopophilus pekinensis、及部分雀鹛属的种类构成,2支都有相当高的支持率;各个属之间的相互关系大致得到解决,传统分类体系中噪鹛属、雀鹛属、鸦雀属、凤鹛属、穗鹛属的单系性不能成立;证实绣眼鸟属Zosteropidae、山鹛和林莺属Sylvia鸟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白腹凤鹛Yuhina.zantholeuca、鹏鹛属Pteruthius和文须雀Panurus biarmicus与鹛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并提出小鳞胸鹪鹛Pnoepyga pusilla有可能不是画眉科种类,其分类地位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0.
环青海湖斑头雁种群数量动态模拟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头雁是青海湖候鸟中的优势种之一,其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对青海湖的保护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利用STELLA图形化建模软件,从动力学出发,构建了青海湖地区斑头雁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模型。在该模型中,根据前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对斑头雁的观测研究结果,设置了班头雁的交配、产卵、孵卵、育幼、迁入、迁出、死亡等过程的模型参数。根据斑头雁在青海湖的活动时间,设置以年为模拟单位,选取1/7为模拟步长,对未来25年的青海湖斑头雁种群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灾害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未来青海湖斑头雁的最大种群数量,将在20 000余只的饱和数量之内变化。2006—2008年斑头雁观测数据验证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可信,其方法对青海湖的其他鸟类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