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和比较阴道毛滴虫症状株和带虫株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方法提取阴道毛滴虫各分离株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克隆,鉴定和序列比较。结果黏附蛋白33基因长度约为930bp,成功构建pMD-18T-ap33重组质粒。同GenBank上的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比较,症状株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与已知序列有2个碱基不同,而带虫株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与已知序列有1个碱基存在差别。结论阴道毛滴虫症状株和带虫株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2.
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分泌,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外囊泡,但其在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探讨经寒冷刺激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泌的外泌体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1)气道重塑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收集BEAS-2B细胞株培养液提取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进行其大小、形态及标志性蛋白的检测;提取的外泌体与HLF1共同培育,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加入未作干预的BEAS-2B细胞所产的外泌体)及寒冷刺激组(加入经寒冷刺激后的BEAS-2B细胞所产的外泌体)。运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各组HLF1表达FGF-2、TNF-α、MMP-9的mRNA及蛋白情况。结果显示,提取BEAS-2B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为直径小于100 nm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并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TSG101、ALIX;寒冷刺激组24 h后,其FGF-2、TNF-α、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BEAS-2B细胞能够释放外泌体;经寒冷刺激后的BEAS-2B细胞所释放的外泌体可以携带并传递生物信号,诱导HLF1表达气道重塑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63.
用树木年代学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两种广泛分布的重要乔木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komarovii)分布上限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 发现红松年轮宽度具有与温度升高相一致的趋势, 而鱼鳞云杉年轮宽度则出现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分离现象”。对水热条件的正响应是分布上限红松年表与温度保持一致的关键: 生长季的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对上限红松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且二者对树木生长的有利效应有相互促进的现象; 生长季的延长也有利于红松的生长。升温导致的水分胁迫是造成上限分布的鱼鳞云杉年轮宽度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的重要因素: 分布上限的鱼鳞云杉年表与大多数温度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 随着温度升高, 年表与年降水量尤其是春季降水量的相关性逐渐由负转正; 各月的高温以及生长季中后期的少雨是形成上限鱼鳞云杉窄轮的主要气候因素, 而较低的各月温度以及生长季后期充足的降水则有利于上限鱼鳞云杉的生长; 此外, 生长季长度没有变化也可能是造成鱼鳞云杉年表序列对温度变化敏感性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SEF14菌毛特异性表达于D-群沙门氏菌,特别是肠炎沙门氏菌以及都柏林沙门氏菌的原因。【方法】应用PCR扩增以及序列测定检测了1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11株肠炎沙门氏菌以及1株都柏林沙门氏菌标准株中sefA,sefD和sefR基因序列,并分析比对其序列变异。【结果】以11株肠炎沙门氏菌以及1株都柏林沙门氏菌染色体DNA为模板能成功扩增sefA,sefD以及sefR基因;从1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中均能成功扩增sefA基因,但只有分离于1980年之前的7株分离菌能成功扩增sefD和sefR基因,而另11株1980年后分离菌PCR扩增sefD和sefR基因却无任何产物。比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发现,11株肠炎沙门氏菌以及1株都柏林沙门氏菌株中sefA,sefD以及sefR基因序列和已发表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L11008,U07129和AF233854)100%同源;7株鸡白痢沙门氏菌sefD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在196位点处发生碱基缺失,造成移码突变,提前于氨基酸残基71位点处产生终止密码子。优化菌毛表达条件,体外抽提和纯化菌毛并进一步试验证明:肠炎沙门氏菌以及都柏林沙门氏菌体外能很好表达SEF14菌毛,但鸡白痢沙门氏菌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却无任何表达迹象。【结论】SEF14菌毛操纵子亚单位基因sefA,sefD以及调节基因sefR在不同沙门氏菌中的变异情况可能是SEF14菌毛局限性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PI3K/AKT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TEN是该通路中的负调节因子,但PTEN在卵和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分布以及作用都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方法发现卵细胞及着床前胚胎都表达PTEN,且具活性的PTEN主要分布在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al,GV)卵细胞的皮层部位以及致密桑椹胚的卵裂球表面.在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PTEN特异性抑制剂bpV(pic),GV期卵母细胞的成熟不受影响,但着床前胚胎发育受到阻滞.该结果提示PTEN在小鼠着床前胚胎发育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终板造瘘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动脉瘤夹闭术中是否进行终板造瘘分为两组,随访6个月以上,评价其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慢性脑积水的总发生率为17.4%,终板造瘘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7.8%,而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28.1%,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在FisherⅠ-Ⅱ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5.0%、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isherⅢ-Ⅳ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0.8%、40.3%,单独夹闭组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而Hunt-HessⅠ-Ⅱ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7.0%、9.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unt-HessⅢ-Ⅳ级中终板造瘘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1.3%、46.5%,单独夹闭组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结论:终板造瘘可明显降低Hunt-HessⅢ-Ⅳ级、Fisher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而对Hunt-HessⅠ-Ⅱ级、FisherⅠ-Ⅱ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miRNA-145在肾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和比较16例肾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iRNA-145的表达,并分析miRNA-145的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病理特征及临床分级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和比较肾癌细胞株786-O、769P及正常肾细胞株HK2中miRNA-145表达量,通过转染miRNA-145 mimics和阴性对照miRNA至769P、786-O肾癌细胞株后观察癌基因(bcl-2、e2f3、cdk6、ccnd1)mRNA的表达。结果:肾癌组织中miRNA-145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且与肾癌的直径、病理核分级及临床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肾癌细胞株769P、786-O中miRNA-145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HK-2肾细胞(P0.05),而转染miRNA-145 mimics的769P、786-O细胞中多个癌基因(bcl-2、e2f3、cdk6、ccnd1)的mRNA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NA-145在肾癌中呈低表达,可能通过调控多个癌基因的表达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医用生物物理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生命过程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规律以及物理因素对生物系统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在促进物理学和生命科学进步方面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基于医用生物物理学发展和我校学科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讨论了我校建设医用生物物理学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的必要性,并从本课程和学校学生特点两个方面考虑,对该课程建设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合。旨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增加一些新概念、新知识及前沿动态,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了一起,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缓解目前学时少、内容多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69.
土壤原生动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 ,由于微生物与微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相互作用 ,从而形成了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土壤原生动物既参与了微生物所介导的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 ,又参与了动物对微生物的捕食作用。由于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多样性以及巨大的生物量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且研究理论与方法日益深入。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拟从群落与生态功能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1 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土壤与淡水原生动物最早是由Anton…  相似文献   
70.
用RT-PCR扩增我国蓝舌病毒Z1株的VP7基因,直接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分析经蓝/白斑筛选和PCR鉴定的重组质粒,用DIG标记克隆片段制成探针与病毒基因组进行Northern blot杂交,证明插入片段为BTV VP7基因特异性片段。采用Sanger双脱氧终止法测定c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将这一序列与国外已发表的9株蓝舌病毒及相关的环状病毒的VP7基因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