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6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67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2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休眠孢子的形成对于赤潮藻种群的保存、延续以及分布扩散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单因子营养限制研究氮、硅对赤潮藻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的初始浓度对休眠孢子的出现时间有一定影响。氮的初始浓度越低,休眠孢子出现的时间越早:反之,氮的初始浓度越高,休眠孢子出现的时间越晚。氮缺乏是硅藻形成休眠孢子的必需条件之一,当培养基中氮含量低于10μmol·L^-1时,扁面角毛藻可以形成休眠孢子。氮缺乏诱发的休眠孢子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硅,当培养基中硅含量低于23μmol·L^-1时,即使氮缺乏,扁面角毛藻也几乎不再继续形成休眠孢子。这说明硅藻休眠孢子的形成不仅受氮浓度的影响,还与硅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52.
果蝇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果蝇五种干细胞,包括生殖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小肠干细胞、肾干细胞及其微环境(niche)的组成成份;简述了五种干细胞系统对应的分子标记;最后重点介绍了调控每种干细胞系统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53.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种植于黔中的来自以色列15个野生二粒小麦群体110个基因型籽粒含硒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5个群体含硒量差异极显著(P≤0.001);110个基因型籽粒硒含量和单粒硒含量分别为0.043~0.409 mg kg-1和0.008~0.125 mg seed-1,平均值分别为0.180 mg kg-1和0.046 mg seed-1.籽粒硒含量和单粒硒含量最低的基因型分别是Gamla群体的TZ120和Mt.Hermon群体的TZ8,最高的基因型分别为Bat-Shelomo群体的TZ36和TZ34.在群体水平上硒浓度差异明显,变异系数CV为9%~74%;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硒含量分别与该群体起源地海拔、年平均降雨量、平均干旱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8月均温、1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单粒硒含量的相关分析与籽粒硒含量的相似.野生二粒小麦籽粒含硒量的差异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其遗传多样性将为小麦硒营养机理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5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喷雾质谱法对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离和分析.制备野生越橘花青素的粗提物,经大孔树脂柱层析得到花青素样品,其得率为0.72%.用香草醛法测得其总黄烷醇含量为95%.采用Alltima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2 %甲酸水溶液(A)和2 %甲酸/甲醇溶液(B)作为流动相,分2个梯度对花青素组分进行洗脱,将其主要洗脱峰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根据质谱的准分子离子[M+H](m/z)检测其聚合度.结果表明,我国野生越橘花青素的提取物被展开成8个主要的洗脱峰,以峰面积计算,主要洗脱峰总含量达85%.经质谱分析,判断为2个单体,3个二聚体,1个三聚体,2个四聚体.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含有较丰富的花青素,低聚体是其中的主要成分.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橘花青素的组成情况,对于开展其后续的结构、功能、质量检测以及生产开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5.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丫啶橙(AO)染色、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MLT的促凋亡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MLT处理前后细胞的p53 mRNA、Fas mRNA的水平。结果:AO染色后H22细胞呈现明显核浓缩的凋亡形态;培养液LDH活性检测及FCM分析均提示MLT诱导H22细胞发生凋亡;RT-PCR结果显示p53、Fas表达增强。结论:MLT能促进H22细胞p53和Fas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56.
条件性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小鼠(dKO小鼠)表现出类似阿尔茨海默症(AD)的大部分神经退行性病症,如Tau 蛋白磷酸化、神经元凋亡、皮层萎缩以及认知能力受损等.为探讨presenilins功能缺失、神经退行性症状与单胺类递质变化的相关性,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6、9和12月龄dKO小鼠皮层、海马及其他前脑部位中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KO小鼠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在6月龄时显著降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退行性病变加剧,递质浓度也均明显上升,在海马区,dKO小鼠单胺类递质则呈上升趋势,但仅6月龄时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及12月龄时各递质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前脑其他部位5-羟色胺和多巴胺递质在6、9月龄时与对照组相近,在12月龄时则显著降低,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6月和12月龄时均呈降低趋势,且均有统计学差异(6月龄肾上腺素除外).实验表明,单胺类神经递质在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的小鼠前脑各区域中的水平均发生了随龄化的变化,且在前脑皮层、海马与前脑其他区域的变化趋势各有不同,而单胺类递质的变化是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导致的直接结果还是间接结果,单胺类递质在AD样神经退性行病变中的作用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7.
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不结球白菜防卫素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BcDF1.2(DDBJ登录号AB302891).序列分析发现,BcDF1.2全长532 bp包含1个长度为96 bp的内含子区域,该基因编码7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与其他植物的防卫素基因和抗真菌蛋白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高度保守性.基因组DNA杂交表明BcDF1.2属于较小的多基因家族.水杨酸和霜霉病原菌诱导后,该mRNA不仅在诱导的叶片中转录表达增加,而且在未诱导的系统叶片中表达增加.BcDF1.2在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转录表达特点表明可能参与对霜霉病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958.
浙江天童太白山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7年夏季,沿海拔梯度对天童太白山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土壤动物12635只,隶属于6门15纲33目。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密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类群数受海拔影响较小,各海拔群落的共有度较高,优势类群基本均为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在海拔370 m以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在海拔370 m以上,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下降,丰富度指数在略有下降后再次上升。  相似文献   
959.
藏鸡微卫星文库的构建与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磁珠富集法构建了藏鸡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将藏鸡基因组DNA经Sau3AI酶切后纯化回收,连接特定接头.用生物素标记的(CA)12探针与藏鸡基因组酶切回收片段杂交,捕获200~900 bp片段,随后将获得的片段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转化至JM109中,成功构建藏鸡微卫星富集文库.从1200个转化子中获得了353个阳性克隆,随机挑选53个测序,根据测序结果成功设计了18对藏鸡微卫星引物,最终筛选出6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其PIC值均大于0.5,同时可以用于研究藏鸡遗传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磁珠富集法能够有效提高分离微卫星标记的效率.  相似文献   
960.
毒蛇咬伤救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世德  李其斌 《蛇志》2009,21(2):125-127
蛇伤(snakebite)是我科常见的急诊意外伤害,通过这些年来的临床实践,对毒蛇咬伤的有关中毒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救治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