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柠檬明串珠菌及相近种部分持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16S rRNA、dnaA、murC和pyrG基因分子标记研究Leuconostoc citreum(Leu.citreum)及相近种间的种系发育关系,并比较这些基因序列对Leu.citreum及相近种的区分能力.[方法]以分离自酸面团中的7株Leu.citreum为研究对象,以dnaA、murC和pyrG基因片段为标记,通过PCR扩增、测序,结合已公布的近缘种及亚种相应序列,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16S rRNA基因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Leu.citreum及相近种间的dnaA、murC和pyrG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与16S rRNA基因基本一致,区别在于相似性的不同,其分别为75.5%-97.2%、50.2%-99.7%、65.0%-99.8%和98.5%-100%.[结论]在Leu.citreum及相近种间的种系发育关系中,dnaA、murC和pyrG基因与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关系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这三个持家基因的遗传距离显著高于16S rRNA基因.因此,采用dnaA、murC和pyrG基因可以用于Leu.citreum及相近种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42.
夏继刚  张嫱  刘香  张宁 《生态学报》2021,41(15):6083-6090
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CAC)在鱼类捕食者-猎物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二者生存适合度密切关联。繁殖期鱼类的繁殖生理投入和化学预警响应均具有较高的能量需求,因而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生存-繁殖的权衡(Trade-off)。选取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卵生,繁殖投入较低)、斑马鱼(Danio rerio,卵生,繁殖投入较高)、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卵胎生,繁殖投入较高)和皮球鱼(Poecilia latipinna,卵胎生,繁殖投入很高)等繁殖方式各异、能量投入不同的4种淡水鱼类为实验对象,测定了繁殖IV期实验鱼对不同浓度的化学预警信息(Damage-released chemical alarm cues,DCAC)的行为响应模式,并探究了4种实验鱼的化学预警响应与其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关联。结果表明:(1)DCAC对4种实验鱼的空间分布、活跃状态、逃逸行为等大部分化学预警响应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2)4种实验鱼GSI与其化学预警响应参数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除高浓度DCAC处理组皮球鱼GSI与底栖时间的变化负相关外)。研究回答了长期以来有关繁殖期鱼类化学预警通讯是否缺失的问题,证实了繁殖期不同繁殖生理投入/繁殖对策的4种淡水鱼类均有显著的化学预警响应,提示鱼类GSI与其化学预警响应程度通常不相关(仅高风险环境下繁殖生理投入很高的物种中可能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随着昆虫微生态领域研究的发展,昆虫肠道菌群组学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由于昆虫肠道菌群种类繁杂、数量巨大、功能多样,因此,其组学研究方法的选取至关重要,与研究是否科学、高效及合理密切相关。常见的昆虫肠道菌群组学研究方法包括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培养组学及多组学技术。昆虫肠道菌群在与宿主长期共同进化中对宿主的营养代谢、生长发育、保护防御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其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昆虫肠道菌群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从昆虫肠道菌群的概述、组学研究方法的选择、昆虫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应用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为昆虫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44.
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对黑水虻5龄幼虫抗菌肽分离纯化组分及抑菌活性影响,为黑水虻无害化处理粪便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其副产品在饲料、食品及医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本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Cu~(2+)(0、150、1 200 mg/kg)以饲喂黑水虻幼虫,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刺法诱导5龄幼虫,断头收集血淋巴,高速冷冻离心结合超滤离心制备抗菌肽粗提物;利用RP-HPLC对三组抗菌肽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收集各纯化峰对应组分,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各纯化峰对应组分的抑菌效果,以阐述Cu~(2+)胁迫对黑水虻抗菌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u~(2+)胁迫,抗菌肽粗提物分离纯化后各组分的出峰时间及峰面积所占比例均不同,不同处理浓度下各分离组分第2峰面积均大于第1峰面积,其中150-2峰面积最大,为73.31%;分离纯化后所得6个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未见显著差异;与其他5个组分相比,组分150-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大肠杆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直径分别为27.85±0.74 mm、28.34±0.76 mm、21.97±0.54 mm。由此可见,不同浓度的Cu~(2+)胁迫对黑水虻幼虫抗菌肽组分及抑菌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组分150-2抑菌活性最强,具有很好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通过膳食饲喂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24只SD(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连续饲喂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42 d,并于第0、9、18、30和42天采集大鼠粪便,应用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和q-PCR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第42天时A、B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值(TC)分别为(2.01±0.14)mmol/L、(5.16±0.22)mmol/L,B组TC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DGGE电泳图谱显示B组42 d时肠道菌群构成较0 d时变化显著,而A组不同时期肠道菌落构成无明显差异。q-PCR定量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高脂饲料天数的增加,B组小鼠肠道内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较0 d明显降低(P〈0.01),而拟杆菌门数量呈递减趋势且趋势比较平缓;梭菌属呈递增趋势且增幅相对拟杆菌门的变化较大。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会进一步促进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47.
通过研究山薯的雌花及胚胎发育,为山薯的胚胎学研究以及杂交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薯大部分为雌雄异株,海南岛的山薯雌花花期约3个月,为9月初至11月末。子房3室,每室有2个倒生胚珠;胚珠具厚珠心,双珠被。珠孔一端表皮下的孢原细胞逐渐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呈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其中只有1个可以发育为功能大孢子。成熟的胚囊为7胞8核胚囊,其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卵细胞的受精属于有丝分裂前型。其胚的发育类型为柳叶菜型,经过二细胞原胚、倒T型原胚、棒状胚、球形胚和梨形胚这5个发育阶段。胚乳的发育为核型。  相似文献   
48.
野外训练坦克兵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32例参训坦克乘员粪便中肠菌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参训后与参训前及对照组比较,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的数量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B/E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梭杆菌数量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组间各厌氧菌种植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检验,P>0.05)。结论: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参训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可打破肠道微生态平衡,但其肠道内厌氧菌群中各菌种的定植确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9.
记述了产于我国辽宁省的微蛛亚科1新记录属一拟角蛛属:Ceratinopsis Emerton,1882及新记录种:罗马纳拟角蛛Ceratinopsis romana Q.P-Cambridge,1872。  相似文献   
50.
为明确食物中重金属胁迫对昆虫血淋巴能量物质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饲料中不同浓度的Ni2+ (1~40 mg/kg)对连续3个世代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5龄始龄(0 h)至6龄末幼虫(分别记为0,24,48,72,96和120 h幼虫)血淋巴中能量物质总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血淋巴中热量值及5龄和6龄幼虫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和2代48 h和96 h幼虫血淋巴的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连续3代其他处理幼虫血淋巴中的总糖含量均在低浓度Ni2+(1~5 mg/kg)胁迫下增高,在高浓度Ni2+ (20~40 mg/kg)胁迫下降低。连续3个世代的Ni2+胁迫均显著降低了0~48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低浓度Ni2+(1~5 mg/kg)胁迫增加了连续3代72~120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而高浓度Ni2+(20~40 mg/kg)胁迫只降低了第1代72~120 h幼虫以及第2代72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第1代0 h,48~72 h和120 h幼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在1~20 mg/kg Ni2+胁迫下均高于对照,但24 h和96 h幼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中的含量。连续3代0~48 h幼虫血淋巴中的热量值均随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低浓度Ni2+胁迫(1~5 mg/kg)增加,而高浓度Ni2+(20~40 mg/kg)的胁迫降低第2和3代72 ~120 h幼虫血淋巴中热量值。同时,低浓度Ni2+胁迫增加而高浓度Ni2+胁迫降低了第3代5龄和6龄幼虫的体重。因此推测,Ni2+胁迫对S. litura幼虫血淋巴的能源物质含量以及热量值的影响与能量物质的种类、虫体的发育阶段和Ni2+的胁迫世代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