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运用RT—PCR技术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Chicken/Jiangsu/JS-1/2002(H9N2)完整的血凝素(HA)基因,并克隆到pGEM^R-T载体中,进一步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陆GenBank,登陆号为AY364228。所扩增的HA基因长度为1683核苷酸,共编码560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长度为18aa,HA1为319aa,HA2为223aa。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SSR↓GLF,不舍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具有低致病性AIVHA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特征。通过构建一个包含18株H9N2亚型AIV的HA基因遗传进化树,发现所有的18个毒株共可分为欧亚谱系和北美谱系两个谱系,而本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国内另外的三个分离株同属于欧亚谱系,在遗传进化上非常接近,表明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2.
采用猫肾传代细胞FK增殖华东地区分离的貂传染性肠炎病毒(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 virus,MEV-S_1)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浓缩的病毒液经Sepharose-4B柱层析提纯处理后置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病毒粒子。经蛋白酶K、SDS裂解病毒,用苯酚-氯仿法抽提病毒核酸,二苯胺试验和酶消化试验表明该病毒核酸为DNA类型。吖啶橙染色试验表明该DNA为单链。甲酰胺法进行核酸分子展层,病毒核酸呈线状,长度为1.5~2.0/μm。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提高PRRSVORF5基因的免疫效力,对ORF5基因进行了改造,将CpG序列和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插入A表位与B表位之间,并对N33与N51位糖基化位点进行了点突变,获得改造的ORF5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两个CMV启动子调控的共表达改造的ORF5(MORF5)与ORF6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M5A-6A。经Western-blot与IFA验证真核质粒的体外表达后,免疫6周龄Balb/c小鼠,利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的中和抗体,利用MTT法检测免疫后淋巴细胞的增生情况,并与未改造ORF5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5A-6A、弱毒疫苗以及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DNA-M5A-6A不但能够刺激免疫小鼠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而且可以诱导产生更强烈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所构建的共表达PRRSV改造的ORF5基因与ORF6基因的DNA疫苗pcDNA-M5A-6A,能够较好的诱发小鼠产生较高的特异性针对PRRSV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为研究能够更好地防制PRRSV的新型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4.
胸腺五肽(Thymopentin,TP5)和法氏囊活性五肽(Bursopentin,BP5)均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但二者在基因水平上的联合应用尚未见报道。为研究TP5和BP5形成的重组融合肽TP5-BP5(TBP5)是否具有免疫佐剂活性,根据大肠杆菌偏嗜密码子设计并合成重组融合肽TBP5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至p ET-32a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并采用MTT法检测其表达产物的体外活性。同时以TBP5联合H9N2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灭活疫苗免疫小鼠,检测免疫后小鼠的HI抗体、HA抗体效价和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并通过动物免疫保护试验来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TBP5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TBP5能显著促进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和脾脏B淋巴细胞的增殖,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后HI抗体和HA抗体效价、提高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表明TBP5既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又能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TBP5有助于小鼠肺脏中H9N2型AIV病毒的清除。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肽TBP5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的潜能,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疫苗佐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5.
26株来自各种禽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用多克隆的抗REV鸡血清做交叉中和试验,用REV、T株,Coo1株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做免疫荧光试验,比较这些毒株之间的抗原关系,从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看,它们之间的抗原关系十分接近,可以认为同属于单一血清型;但也确实存在微小差异,因此又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血清亚型,这一结果巳被单克隆抗体检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6.
Using a pair of specific primer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nucleotide sequences from GenBank, the main antigen domain for VP2 gene of Porcine parvovirus was ampilified with PCR method using the genomic DNA as template. The PCR product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IREShyg to get a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IREShyg-VP2, which was then transfected into the CHO-K1 cells. The expressed product was detected by IFA after the positive cell clone was selected with hygromycin.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main antigen domain for VP2 gene of porcine parvovirus was stably expressed in CHO-K1 cells.  相似文献   
137.
根据GenBank公布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1基因, 将该片段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_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_HA1。阳性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DE3), 经IPTG诱导, HA1基因获得表达, 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改变IPTG的浓度和诱导时间 , 确定了表达HA1基因的最佳诱导条件: IPTG终浓度为0.8mmol/L,诱导时间为3h。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H5亚型AIV抗体的iHA_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4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 阳性标准初步定为:OD待检血清>05,且 OD待检血清/OD阴性血清>2。  相似文献   
138.
马立克氏病 (MD)是养禽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 ,一直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根据血清I型马立克氏病毒(MDV1)meq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寡苷酸核引物 ,分别对MDV1致瘤株 (京 - 1株 )、非致瘤株 (MD11/ 75C株、CV1988株 )、MDV2 (SB 1株 )、HVT(Fc 12 6株 )的核酸进行扩增。结果表明 :京 - 1株扩增到约 1 15kb核酸片段 ,MD11/ 75C株和CVI988株扩增到约 1 0kb核酸片段 ,而SB 1株、Fc 12 6株没得到任何扩增产物。PCR产物Dotblot结果显示 ,京 - 1株、MD11/ 75C株和CVI988株的扩增产物都与Digoxigenin标记的meq基因探针杂交 ,说明都是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对MSB1细胞DNA及MDV感染鸡的血液及肝、肾肿瘤等DNA扩增都得到 1 15kb条带。将京 - 1株和CVI988株感染的细胞DNA混合再扩增 ,同时得到 1 15kb和 1 0kb的核酸条带 ,所以根据扩增产物大小可以区别致瘤株京 - 1株及非致瘤株CV1988株 ,这表示可从CVI988株病毒免疫鸡体内检测到MDV强毒 ,适于早期确诊强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9.
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IBV S1纤突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RNA进行RT-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的S1基因的G+C%含量较少,为37.0%,存在HindⅢ,BamHⅠ,BglIⅠ,SacⅠ和SalⅠ位点,无EcoRⅠ位点,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在87.02%-94.21%之间,在第154-429nt处为高度的变异区;将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后,假定的S1蛋白由540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8.24,在蛋白质内部存在18个Cys,在S1与S2蛋白之间的剪切位点为HRRRR,这与大多数IBV毒株(RRF/SRR)不一样,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169-181aa,230-250aa,485-506aa;与其他毒株进行抗原性比较后发现,在该毒株的320-326aa及390-401aa处的抗原表位消失,而在325-345aa、379-389aa处则出现了很强的抗原表位;第438-444aa处,其他IBV毒株(除ZJ971株外)原来存在的强抗原位点在本毒株中消失。在53-65位的氨基酸抗原性与其他毒株相比明显变弱。  相似文献   
140.
IBV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S1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IBV S1纤突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RNA进行RT-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的S1基因的G+C%含量较少,为37.0%,存在HindⅢ,BamHI,BgIII,SacI和SalI位点,无EcoRI位点,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在87.02%-94.21%之间,在第154~429nt处为高度的变异区;将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后,假定的S1蛋白由540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8.24,在蛋白质内部存在18个Cys,在S1与S2蛋白之间的剪切位点为HRRRR,这与大多数IBV毒株(RRF/SRR)不一样,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169~181aa,230~250aa,485~506aa;与其他毒株进行抗原性比较后发现,在该毒株的320~326aa及390~401aa处的抗原表位消失,而在325~345aa、379~389aa处则出现了很强的抗原表位;第438~444aa处,其他IBV毒株(除ZJ971株外)原来存在的强抗原位点在本毒株中消失;在53~65位的氨基酸抗原性与其他毒株相比明显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