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平均海拔超过4000 m,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对气候变化敏感且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青藏高原区域气候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气候变暖、水污染、草地退化和沙化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主要的植被类型,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的动态变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因能有效地反映植被覆盖程度和生长状况而被广泛应用于植被动态的研究中。气温与降水被认为是影响青藏高原植被动态的主要气候因子,放牧强度与人口数量则是主要人为因子。因此,研究高寒草地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对预测未来草地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青藏高原生长季草地的NDVI、气温、降水、放牧强度及人口数量等数据,在县区尺度上,采用趋势分析法探究了1982—2013年青藏高原143个县区生长季草地NDVI动态变化、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变化,同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32年来青藏高原143个县区气候、人为因子变化对草地NDVI变化的相对贡献。研究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总体呈增长趋势,草地植被生长状态呈现“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2)青藏高原生长季平均气温与降水量整体增加,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3)在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因子主导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DVI的变化,降雨和气温的增加促进草地NDVI的增加,放牧强度的持续增加则导致草地NDVI的减少。  相似文献   
32.
四川江油马鞍塘上三叠统天井山组Glossifungites遗迹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在四川江油马鞍塘天井山组顶部发现Thalassinoides suevicus,属于Glossifungites遗迹相,属滨海或潮下带在未完全石化的、处于半固结状态的沉积底质上所产生的遗迹化石组合,发育在停积面上,因受到下伏硬底构造的限制,仅产于上表面,没有向下发展,是该地区从开阔海台地相转变为局限海台地相的证据。  相似文献   
33.
克隆、表达和鉴定禽流感病毒H9N2 HA,NA基因序列,为制备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在成功克隆禽流感病毒H9N2全长HA、NA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全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HA(截短)、pET32a(+)/NA(截短)、pGEX4T-1/HA、pGEX4T-1/NA,转化大肠杆菌BL21/rosetta,IPTG诱导表达,利用Ni2+亲和层析柱和GSTrap4B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其抗原性。结果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与预计大小一致。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研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禽流感病毒H9N2 HA、NA基因序列。为禽流感病毒H9N2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等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若尔盖高原产甲烷菌数量的时空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博  唐杰  吴俐莎  杨志荣  张杰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1):1706-1711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构建了总甲烷菌实时荧光绝对定量PCR的标准品以及标准曲线,用于总甲烷菌的定量测定,所构建的质粒DNA浓度为160mg/L,标准曲线相关性为0.992,扩增效率为98.6%。研究表明,若尔盖花湖地区4月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甲烷菌含量相当,湿地生态系统9月甲烷菌含量高于7月,7月甲烷菌含量高于4月,在7月和9月随着深度的增加甲烷菌含量也增加,而草地生态系统的甲烷菌含量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深度上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5.
林祁  杨志荣 《植物研究》2010,30(2):129-133
在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模式标本中,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9.4,发现有18个国产被子植物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9和9.10,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18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36.
<正>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其共同特征为两个双键直接通过一个碳-碳单键连接,没有被亚甲基隔开。共轭亚油酸的双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旨在研发经济、高效的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疫苗并优化免疫方案。首先优化并合成H5N1(安徽株)的血凝素基因(HAop)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op)并证实其正确表达,再构建含有H5N1(安徽株)结构基因的多个单顺反子(HAwt、HAop和NAop)和双顺反子(HAop/M2和NAop/M1)DNA疫苗质粒。随后,采用不同途径的体内电转法在第0周和第3周2次免疫Balb/C小鼠,初步分析了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HA血凝抑制抗体,NA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IFN-γELISpot)的特点。结果表明:含有优化血凝素基因(HAop)和优化神经氨酸酶基因(NAop)的DNA疫苗可以快速激发较强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皮内电转所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强于肌肉电转。本研究为新型H5N1疫苗的研发以及免疫方案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利用RT-PCR方法,从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安徽株扩增到了NS1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在原核系统高效表达和纯化了NS1蛋白。进化分析表明,A/Anhui/01/2005毒株与近些年国内分离的水禽H5N1病毒进化关系更为接近。NS1与福建、湖南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9.1%和98.2%。序列分析表明,与病毒的致病性相关的92位氨基酸为Asp,与病毒的细胞因子抗性相关的80~84位氨基酸发生缺失,与断裂/多聚腺苷酸化特异性因子结合的基序改变为GFEWN,和病毒致死性相关的PL基序为ESEV。随后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纯化了NS1蛋白。NS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特性分析以及在原核系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S1的致病机制和抗病毒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1981~2005年中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1981~2005年我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选取H1N1甲型流感病毒370株,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1并测序,测定的序列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并对推导的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HA1氨基酸的变异表现为抗原决定簇4个区均有变异,Sb区和Ca区变化较大;HA1受体结合位点(RBS)的前壁130环的第134位赖氨酸从1991年起在部分毒株HA1序列上开始缺失,以后缺失株逐步增多,自2000年起测定的所有毒株上该氨基酸全部缺失,同时这些缺失株的第137位氨基酸也全部由苏氨酸替换为丝氨酸;糖基化位点从增多到减少,最后稳定在7个;1981~2004年我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1编码的氨基酸在种系发育树上同年代基本呈现集中分布,与时间和地域无关,2005年毒株分成两个分支在时间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包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2010年在我院检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高危孕妇473例,同时设对照组,检测孕龄在20-40周无明显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472例,并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胎儿尸检或分娩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高危组检出72例心包积液,检出率12.5%,对照组检出13例心包积液,检出率3%,两组胎儿心包积液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5)。2.85例心包积液中,孤立性心包积液38例,伴其他心脏畸形或者其他系统畸形47例,其中孤立性心包积液预后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敏感地检出胎儿心包积液;心包积液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其伴随心脏畸形或者其他畸形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