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2 毫秒
71.
目的:探讨磁纳米颗粒(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MIOP)体外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向软骨分化及MRI示踪的可行性。方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扩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流式鉴定细胞表型后,分别采用不同浓度(25μg/mL,50μg/mL)的MIOP标记ASCs并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TEM)鉴定细胞内磁纳米铁颗粒分布情况,应用3.0T MRI体外检测标记软骨细胞MRI信号。结果:从脂肪组织中可以分离获得大量高表达CD90、CD105、Sca-1的ASCs,不同浓度(25μg/mL,50μg/mL)的MIOP与ASCs共同孵育24小时后,普鲁士蓝染色发现ASCs随MIOP浓度的增加,蓝染程度逐渐加深且标记的ASCs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TEM证实细胞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纳米铁颗粒。体外MRI T2序列证实随着MIOP浓度(25μg/mL,50μg/mL)的增加MRI信号值逐渐减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OP可以标记ASCs向软骨分化,体外应用MRI可以对其进行示踪。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AdING4对人MCF-7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化疗增敏作用。方法:将搭载有ING-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ING4感染人MCF-7乳腺癌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后的MCF-7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ING-4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CCK法测定Ad-ING4感染MCF-7乳腺癌细胞后所发挥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NG-4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CCK-8法分别测定病毒感染前后的MCF-7乳腺癌细胞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观察Ad-ING4与化疗药物合用后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和化疗增敏现象。结果:MCF-7细胞在转染ING-4基因后,明显出现变圆、脱落、皱缩、聚集等现象;外源性ING-4基因在MCF-7细胞中获得成功表达;外源性ING-4基因作用下MCF-7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凋亡率有所升高,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cl-2、Survivin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ING-4基因感染MCF-7细胞后,使MCF-7细胞对相关化疗药物的敏感度更高;ING-4基因与化疗药物合用后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较之单用化疗药物更为明显。结论:MCF-7细胞在转染ING4基因后其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并更易凋亡,该现象可能是通过改变Bax,Bcl-2及Survivin表达水平来实现的,且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离鉴定噬菌体,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筛选候选毒株为防控牛源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从牛奶或环境中分离、溶原菌诱导两种方法分离鉴定无乳链球菌噬菌体,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纯化。将新分离鉴定毒株与前期已分离鉴定的源自乳腺炎牛奶的无乳链球菌噬菌体JX01进行分析和比较,包括噬菌体透射电镜形态观察、对55株无乳链球菌和其他细菌的宿主谱鉴定、噬菌体基因Eco R I、Sal I、Xba I或Pst I的酶切图谱、最适MOI、吸附曲线和一步生长曲线、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等。【结果】分离鉴定的3株噬菌体LYGO9、HZ04和p A11(诱导自牛源菌株HAJL2011070601)与JX01比对分析,结果显示,4株噬菌体均为长尾噬菌体;Eco R I、Sal I、Xba I、Pst I的酶切图谱分获4、3、3或2种带型,显示4株噬菌体为不同毒株;均特异性裂解牛源无乳链球菌,对42株牛源无乳链球菌的裂解率如下:LYGO9为28.6%(12/42)、p A11为31%(13/42)、HZ04为47.6%(20/42)、JX01为54.8%(23/42);同时,LYGO9与p A11、HZ04和JX01分别有共同宿主11、12和11株;HZ04与JX01有共同宿主18株,提示它们具有同源性。LYGO9感染宿主的潜伏期短,仅5 min,平均裂解量为30。分离株在SM液中4°C至少可保存1个月。【结论】分离鉴定的3株牛源无乳链球菌噬菌体均为长尾噬菌体,其中LYGO9潜伏期短、裂解量较大。  相似文献   
74.
无乳链球菌鱼源株10 kb基因序列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前期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中,我们发现中国无乳链球菌鱼源株GD201008-001基因组中有一段10 kb基因序列,内含11个未知功能的开放阅读框。为了研究该段基因序列与细菌的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将这段基因进行了全段缺失。【方法】运用链球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 SET4s,构建了10 kb基因缺失株(Δ10 kb),并通过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细胞粘附试验,斑马鱼攻毒试验和缺失前后毒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评价该序列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结果】经测序证明缺失株Δ10 kb构建成功,与亲本株GD201008-001相比较,缺失株Δ10 kb在细菌染色形态、对HEp-2细胞的粘附能力无明显差异,但在培养液中的生长速度略慢;缺失株Δ10 kb对斑马鱼的毒力明显增强,LD_(50)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编码菌毛骨架蛋白2b的基因(PI-2b)和唾液酸酶基因(neul)在缺失株中的转录水平明显上升。【结论】该序列对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的毒力有显著的影响,可能调控某些毒力基因的转录表达,使细菌的毒力减弱。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SMMU-27四周静脉注射对食蟹猴的安全性。方法:20只健康食蟹猴按体重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SMMU-27低、中、高剂量组和辅料对照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150和45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150 mg/kg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辅料对照组给予空白溶剂(0 mg/kg)。各组动物按相应体重慢速静脉注射给药,给药体积为15 m L/kg,给药速度约5 m L/min。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4周,恢复期4周,期间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一般症状结果显示给药期间与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陆续有动物出现腹泻症状。高剂量组1只动物在d40时濒死剖解,其最早出现稀便,停药后腹泻状态也未见好转,生化指标显示在d28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在d14和d40时尿素(Blood Urea,BU)升高,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有部分动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给药后数值降低,各给药组在d14时及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在d28时BU升高或有升高的趋势,恢复期时有恢复趋势。高剂量濒死动物骨髓检查发现核红细胞较多,各阶段粒细胞减少,出现较多裸核;病理检查发现肾脏可见散在多发的中度肾小管扩张,近曲小管上皮轻度变性。其余指标包括一般症状、体重、尿液、心电图、免疫学指标等未见明显与供试品相关的异常变化。结论:SMMU-27主要毒性靶部位是胃肠道(腹泻)、肾脏(血清BU升高)和血液系统(WBC下降),应与这些部位表达供试品结合的相关受体有关,属供试品的药理作用放大和延伸。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食蟹猴的安全剂量(NOAEL)为150 mg/kg,致死剂量为450 mg/kg。SMMU-27与等剂量阳性对照药物毒性反应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中国特有孑遗植物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的生存现状,对位于湖南八面山脚盆辽的银杉+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 Flous) Cheng et L. K. Fu﹞+甜槠﹝Castanopsis eyrei ( Champ.) Tutch.﹞-猴头杜鹃( 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及种群年龄结构,比较分布在不同区域的6个银杉群落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相似性系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银杉群落的残遗性特征。结果显示:脚盆辽银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6种,包括蕨类植物4种和种子植物62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58种);该群落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为甜槠、猴头杜鹃、银杉和南方铁杉,重要值分别为13.12%、9.28%、8.86%和7.49%;该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4和3.20, 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分别为0.81和0.92,说明该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但物种分布均匀,与中亚热带山地的暖性针阔叶混交林特征一致。从生活型谱看,该群落中各频度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标准频度图谱基本一致,表明该群落整体上处于较为稳定的亚顶极状态。从银杉种群年龄结构看,种群中幼龄个体占一定比例,但80~180 a的中龄个体比例偏低;从该群落优势种的径级结构看,甜槠、猴头杜鹃和鹿角杜鹃( Rhododendron latoucheae Franch.)种群为增长型种群,而银杉、南方铁杉和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 Dunn) Henry et Thomas﹞种群为衰退型种群。从脚盆辽银杉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看,温带分布型属占51.06%,略高于热带分布型属(占48.94%),说明该区域属于热带亚热带过渡区;除纬度外,海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分布区类型组成。在处于粤北、粤桂山地和贵州高原3个植物区系亚地区的6个银杉群落中,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相似性系数为0.35~0.67,群落建群种所在属如铁杉属﹝Tsuga ( Endlicher) Carrière﹞、润楠属( Machilus Nees)、水青冈属( Fagus Linn.)和福建柏属( Fokienia Henry et Thomas)等在各群落间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且多为古老成分和孑遗成分,表明现存的银杉群落具有相近的变迁历史,分布地域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山地避难所特征,体现出其演替过程的残遗性和保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银杉群落中适度疏通林窗,降低林下郁闭度,有利于银杉幼树的生长,使银杉种群得到可持续更新和演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EAS,比较两组脑氧代谢、术后认知功能以及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降压开始后20 min(T1)、降压开始后40 min(T2)、停止降压后20 min(T3)时间点时,两组静脉血氧含量(Cjv O2)较降压前即刻(T0)时间点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较T0时间点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24h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等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脑氧代谢情况,提高术后认知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8.
不同树龄水曲柳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质的水曲柳种质资源,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水曲柳良种基地的16年生水曲柳子代测定林75个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分别在第4、11和16年对其树高、地径(胸径)和材积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各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2.20%~63.30%,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796~0.98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材积为评价指标,按10%入选率对家系进行评价选择,初步筛选8个优良家系,入选的家系材积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0.007 m3,遗传增益为36.03%;该研究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良种登记提供基础,也可为种子园的改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9.
CSN1S1基因是调控奶牛乳汁中酪蛋白合成的一个重要基因。为鉴定分析奶牛CSN1S1基因可变剪接体种类及分布,验证其环状结构及表达能力,本研究根据牛CSN1S1基因m RNA序列(NM_181029.2)和不同外显子序列分别设计线状及环状引物,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CSN1S1基因可变剪接体,筛选分析不同线状和环状可变剪接体及特征。结果发现:40个阳性克隆中,除全长CSN1S1 mRNA外,共获得12种CSN1S1线状可变剪接体,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了其序列组成及所占比重;检测到3种具有完整反向拼接的序列,同时发现多种滚环式结构,进一步确认环形RNA的存在;为验证环状可变剪接体能否表达,实验构建一种过表达载体pEGFP-CSN1S1-12~16 (包含CSN1S1基因12~16号外显子序列),转染293T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有绿色荧光效应,证明其具有翻译潜能。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不同线状与环状可变剪接体,并对其表达能力进行验证,为探讨如何提高牛奶酪蛋白合成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0.
2006—2017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种子雨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森林更新的基础.为研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种子雨组成及时空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设置150个面积为0.5 m2的收集器.自200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集252次,共收集到成熟、未成熟种子764299粒,隶属12科17属27种,其中,主林层树种13种704231粒,占总数的90%以上.种子最多的4个树种依次为紫椴、水曲柳、色木槭、假色槭,每年各个收集器都收集到这4个树种的种子;种子雨大爆发现象在各林层树种均存在,次林层和林下层较主林层树种滞后1~2年;各林层树种集中在秋季产生种子,各树种的种子雨都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性,相对而言,多数树种的空间变异性大于时间变异性;与科罗拉多岛(BCI)热带森林样地和浙江古田山亚热带常绿林样地种子产量的年际变异系数相比,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种子产量年际变异系数较大,支持高纬度地区种子产量变异性高于低纬度地区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