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聚谷氨酸,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水溶性多聚氨基酸,分子量多分布在100~10 000 kD,因其具有水溶性和吸附性好,以及易降解等特点,多用于农业、环保、医药等领域。本研究以实验室自行筛选的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在10 L发酵罐上对接种量、转速、风量、pH、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旨在提高γ-聚谷氨酸产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设定初始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转速220 r/min,通风量8 L/min,pH值7.4,发酵过程中对转速、发酵液pH、风量进行联动控制调整,在发酵20 h后上调转速到250 r/min,DO低于20%风量提高到10 L/min,发酵液pH值由7.4降低至6.0左右时,对流加浓度为20%的氨水进行pH调整控制,维持pH值在7.0,65 h后发酵结束,可明显提高γ-聚谷氨酸产量,由未优化控制条件前的8.9 g/L提高到21.6 g/L。因此,通过对转速、pH、通风量的协同联动调整,γ-聚谷氨酸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将为后期的扩大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探讨转染人FasL基因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实现临床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从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将人FasL基因成功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检测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自身凋亡情况,并对其抗原递呈功能进行分析.从异体健康成人外周血中获取T淋巴细胞,将转染成功的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人FasL基因转染没有明显影响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没有诱导树突状细胞自身发生凋亡;没有影响DC的抗原递呈功能.转染FasL基因后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凋亡增加.因此认为,人FasL基因转染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自身凋亡、抗原递呈等生物学性状无影响;转染FasL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并能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3.
为了从鳞盖肉齿菌(Sarcodon scabrosuskarst)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Sarcodonin G,对Sarc-odonin G进行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其抗肿瘤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本文利用MTT实验法测定Sarcodonin G对HeLa细胞株增殖的抑制率,检测其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rcodonin G对HeLa细胞的凋亡的影响;利用电镜技术观察Sarcodonin G对HeLa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Sarcodonin G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为7.19μmol/L,并有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学检查发现Sarcodonin G处理后的HeLa细胞出现凋亡现象;超微结构发现Sarcodonin G处理后的HeLa细胞的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核固缩及形成新月体,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胞浆出现大量空泡等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鳞盖肉齿菌的纯化物Sarcodonin G能抑制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增殖,并初步推测Sarcodonin G有可能是通过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来实现其抗肿瘤增殖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4.
用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及高效液相层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一种链霉菌产天然蓝色素的各成分进行了分离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该蓝色素至少含有5种不同的成分,其中2种分别为放线紫红素、γ-放线紫红素,其他3种未知成分是以放线紫红酸为主要成分的γ-放线紫红素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探头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患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和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其中,行普通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28例,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32例。比较两组术后甘露醇应用剂量和应用时间,术后局部脑血流参数区域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 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恢复情况。结果: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和天数较普通颅内压监测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随访提示脑室型ICP监测组预后良好比例较普通型ICP组显著增加(P0.05)。并且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提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参数r CBF、r CBV、MTT、TTP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普通型颅内压监测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脑室型颅内监测探头改变了脱水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模式,通过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患者损伤部位的r CBF、r CBV、MTT和TTP可评估脑损伤的程度以及预后,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结肠癌和健康人群肠道中脱硫弧菌数量的差异,及不同人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脱硫弧菌数量及肠道菌群多样性与肠道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对58名受试者肠道脱硫弧菌的数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人群的肠道脱硫弧菌和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合16S rRNA V3区测序分析不同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结果]RT-PCR分析显示,所有受试者均为脱硫弧菌阳性,其中息肉(2.9×106cfu/mL)和溃疡性结肠炎人群(1.2×106 cfu/mL)肠道中脱硫弧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7.0×105 cfu/mL),直肠结肠癌人群(6.8×105 cfu/mL)肠道中脱硫弧菌的数量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DGGE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肠道疾病人群肠道中脱硫弧菌的菌群相似度较高,而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较大.16S rRNA V3区基因测序显示肠道疾病人群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群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RT-PCR与DGGE相结合的方法,说明肠道脱硫弧菌数量的增多是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且其菌群组成在肠道疾病人群与健康人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健康人群相比,肠道疾病人群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升高,优势菌群发生偏移,菌群失衡.  相似文献   
108.
克隆植物矮嵩草在刈割条件下的等级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刈割处理下高寒矮嵩草草甸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构件等级中基株、分株和分蘖3个层次构件单元的数量、生物量及其变异系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株丛刈割部分和未刈割部分被测性状在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以及作构件等级间变异系数的大小均为分蘖层次〉分株层次〉基株层次。刈割后相同时期内,分蘖层次对相同处理的反应发叶生得最快,基株则最为迟缓。这说明在刈割后的相同时期内,构件等级中较外层次(分蘖层次)会发生更大的表型变异.对相同强度的刈割扰动发生反应也最快。由此证实矮嵩草在刈割条件下也同样会发生等级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9.
小麦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小麦纹枯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根系中分离出8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麦纹枯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室内测定该菌株培养液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小麦纹枯病菌在培养液中生长缓慢,培养6d后菌丝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89%,同时发现病菌菌丝生长畸形,出现断裂和细胞壁瓦解。双抗标记法测定该拮抗菌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发现该菌能够在根系中长期定殖。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0.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本文简要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和安全性,并介绍了我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此外,还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