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二种吸痰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痰方式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经实验测定,最高可达33970cfu/M^3的含菌微粒喷出,污染各种物品表面,干燥后形成再生气溶胶随气流漂散,造成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为此,研制了一种密闭式吸痰管,在操作使用中可将产生的痰液气溶胶完全封闭在吸痰管内,经试用,与常规使用的开放式吸痰管相比,可基本消除因吸痰操作所引起的空气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92.
孔倩  杨柳燕    肖琳  袁丽娜  张丹宁  张哲海 《生态学报》2008,28(5):2060-2060~2064
在黑暗条件下,利用不同形态的氮源(硝酸盐氮,氨氮,有机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培养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分析其氮代谢和对水体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密度在最初的24 h内出现波动,之后下降.培养液中pH值在试验最初的24 h显著下降,之后趋于稳定,在硝态氮培养液中pH值下降最大,从8.18下降到7.19,其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O-2浓度也最大.不同氮源培养液中总氮含量都有所下降,以混合氮源培养液中总氮减少量最大,说明化合态氮经过反硝化作用生成了氮气并溢出培养液,因此,在黑夜条件下藻华水体中存在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为加强特有濒危植物长梗杜鹃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鉴定工作,及为今后遗传育种和改善其农艺性状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4000对其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过滤后进行de novo组装并聚类去冗余,获得74 092个Unigenes,平均长度、N50、Q20、Q30以及GC含量分别为938 nt、1 616 nt、98.22%、95.20%和43.24%,其中1 Kb以上的Unigenes有23 879条。通过与七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分别有39 876(NR:53.82%)、38 065(NT:51.38%)、27 384(Swissprot:36.96%)、16 099(COG:21.73%)、30 401(KEGG:41.03%)、17 518(GO:23.64%)以及29 676(Interpro:40.05%)条Unigenes获得功能注释。长梗杜鹃转录组中的Unigenes根据GO功能大致可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6亚类,其中执行生物学过程的基因最多,占41.53%;与COG数据库比对,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25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可归为6个代谢通路大类、32类代谢途径,并发掘出176条与人类疾病相关的Unigenes,包括内分泌及代谢疾病(167条)和抗药性(9条)。根据注释结果共检测出39 418个CDS,未注释上的Unigenes使用ESTScan预测后获得3 194个CDS。同时,预出到1 488个编码TF的Unigenes,以及检测到57 927个SNP多态位点。该转录组分析为今后长梗杜鹃乃至杜鹃属植物功能基因挖掘与利用、基因克隆、抗性机理分析、遗传资源分类和进化、分子标记开发以及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4.
睾丸间质干细胞(stem Leydig cells, SLCs)是哺乳动物睾丸间质内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成熟的睾丸间质细胞,参与精子发生。目前,仅在人、大鼠和小鼠中成功分离出SLCs,并证实其具有分化成为睾酮分泌细胞的潜能。最新研究发现:PDGFRα、Nestin、Thy-1、CD51和COUP-TFII等可作为SLCs的分子标记,但并不具有特异性。迄今,只在大鼠中建立了SLCs的基本分离培养体系。因此,本文拟从大鼠等SLCs的分子标记、分离培养条件、增殖分化调控以及哺乳动物LCs在精子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SLCs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5.
结构植物学在中国的五十年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构植物学由植物解剖学发展而来 ,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本文根据其近代的发展 ,分别就植物发育解剖学向植物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比较解剖学向植物系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 ,以及环境生态结构植物学三个主要部分简要介绍了 5 0年来在我国的发展 ,并对它们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6.
水分胁迫对牛心朴子光合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采用PVC管种植模拟土壤干旱的方法,研究了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在水分胁迫下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荧光的变化规律及不同生育期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对牛心朴子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与其胁迫时间及其胁迫程度都有关系,胁迫前中期Pn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气孔限制,而到后期则以非气孔因素限制为主。中度土壤水分胁迫在短期内对牛心朴子叶片光合作用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WUE的提高。而重度胁迫对牛心朴子Pn的影响较显著,而且非气孔因素的出现早于中度胁迫的处理。牛心朴子的光合生理对土壤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时期和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97.
于1994-1998年期间调查了浮游植物生产的生源气候气体二甲基硫(DMS)及其前身二甲基硫丙酸(DMSPp)在我国胶州湾、芝罘湾、东海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海区中二者浓度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地理分布规律是,高值出现在沿岸海区和陆架海区,低值出现在外海特别是贫营养海区。就不同季节而言,高值出现在春季或夏季,低值出现在秋季。DMS或DMSPp的分布在大尺度上主要受海流和水团的影响,而在小尺度上营养条件和生物因子则更重要。在近岸海区,硅藻是DMS和 DMSPp的重要贡献者。研究海区硝酸盐与DMSPp的关系有两种情况:当硝酸盐浓度低于1 μmol/L时,二者为正相关,硝酸盐浓度高于这个阈值时,二者为负相关。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中二甲基硫丙酸作为渗透压调节物质其含量受到氮源可得性的调控。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生活污水入海、海水养殖等也对DMS和DMSPp的浓度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8.
Anthraquinones were histochemically locayed and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in rhizome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Anthraquinones were located in the parenchyma cells of rhizome, including vascular ray, part of parenchyma cell in phloem, cortex and pith. Phelloderm and ray initial also accumulated a small amount anthraquinones. The content of total anthraquinones was highest in pith that consisted of parenchyma cells, and higher in bark (including phloem, cortex and periderm) than in xylem. The content of total anthraquinones was highest in three-year-old rhizome, and higher in biennial rhizome than in annual rhizome. It suggests that correlation exist between accumulation of anthraquinones and the growth age of rhizome.  相似文献   
99.
新疆伊犁地区五个民族的皮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4月至1982年3月,在伊宁市、 新源县、尼勒克县以及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等地,对5个民族共5,166名正常人的皮纹进行 了调查。其中汉族1,001人,维吾尔族1,020人, 哈萨克族1,092人,蒙古族1,032人,锡伯族 1,021人,在这些人中,男2,590人,女2,576人。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