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背景] 蜜蜂急性麻痹病毒(Acute Bee Paralysis Virus,ABPV)是一种高毒力的蜜蜂病毒,可以引起蜜蜂的大批死亡和蜂群衰竭。[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ABP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ABPV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浓度和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检测ABPV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 ABP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在9.8×101-9.8×108 copies/μ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扩增效率为103.8%。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9.8 copies/μL;对其他蜜蜂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9%-0.80%和0.57%-1.07%,重复性良好。对2018年-2019年在福建地区采集的70份蜜蜂样品进行ABPV检测,阳性率为2.86%。[结论] 建立的ABP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能用于该病的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952.
赖氨酸乙酰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作为第一个被鉴定的蛋白ε-氨基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具有介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乙酰化的作用。然而,在肝癌细胞中HAT1介导的乙酰化蛋白质及其修饰位点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首先揭示了HAT1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在建立HAT1敲除HepG2肝癌细胞系的基础上,应用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对肝癌细胞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鉴定出HepG2肝癌细胞中547种蛋白质上的858个乙酰化修饰位点,发现HAT1影响了68种蛋白质上74个位点的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HAT1修饰的底物蛋白质与多种信号通路有关,涉及疾病发生过程、RNA生物学、剪接体和核小体组装、氧化应激、各种信号通路以及代谢途径等。我们进一步验证了HAT1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异常脂代谢。应用CCK8、克隆形成和Edu细胞增殖检测等方法证实,HAT1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本研究揭示的肝癌细胞中HAT1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位点,对进一步阐明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为开发抗肝癌药物提供了精准的靶标。  相似文献   
953.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峡谷区植被建设的限制性因子。分析喀斯特峡谷区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该地区的植被建设有重要意义。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为研究区, 运用原位监测和冗余分析法, 研究喀斯特峡谷区土壤水分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监测期间, 喀斯特峡谷区土壤水分特征表现为南坡较北坡低, 表层较深层低, 乔木较灌木低。(2)喀斯特峡谷区土壤水分主要受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影响, 其次为枯落物厚度、叶面积等植被因子。(3)0—5 cm、20—4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主控因素为气温, 5—1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主控因素为坡度, 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主控因素为海拔。喀斯特峡谷区土壤水分主要受地形、气温、降雨影响。根据地形、土壤厚度、枯落物特征选择不同的灌溉方式, 以及依据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的主控因素种植根系深度不同的植物, 制定对应的农业水资源管理策略, 是后续提升喀斯特峡谷区植被建设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54.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是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具有激活果实抗性防卫反应的能力。本文综述SA对多种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及其诱导果实采后抗病性机制(如诱导果实抗氧化反应、诱导果实防御反应、调控果实呼吸代谢、诱导果实抗病基因表达和抗性相关蛋白表达),并展望该领域SA未来研究趋势与方向,对推动果实采后抗病理论的发展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5.
956.
采用相似性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8种植被内地面生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得知8种植被中地面生苔藓植物有13科31属65种(含种以下的单位),优势科6科,优势种12种。不同植被中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科和优势种不同,丛藓科和真藓科植物在草甸和灌丛内占绝对优势,而森林植被内的绢藓科为绝对优势科;油松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相似性最高为51.63,草甸和荆条灌丛与大部分植被的物种相似为0。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与其生长的基质相关性最大,另外水分条件、小生境、草本层盖度和凋落物盖度等也影响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白桦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应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57.
目的:调查社区中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以及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防治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对哈尔滨市5个社区中26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防治相关知识调查及ABI测定和分析.结果:262例患者中ABI<0.9者77例,占29.38%.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的年龄大、病程长、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胆固醇、收缩压、吸烟率、合并冠心病率、合并脑血管病率明显增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PBG2h、HbAlc是影响ABI的独立因素.近50%的病人对糖尿病足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明显不足.结论:在社区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筛查,及时发现糖尿病危险足,积极开展糖尿病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58.
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nipponicus)的球茎是迁徙白鹤(Grus leucogeranus)在莫莫格中途停歇地的主要食物。2010年9月15~25日,对莫莫格白鹤集中停歇地鹅头泡湿地的20条样线上100 m等间隔470个取样点进行了地下0~20 cm的藨草球茎的取样工作。基于此,采用反距离权重、4种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格共6种空间插值方法模拟了该区域藨草球茎密度。交叉验证和插值结果的空间分布图对比,径向基函数中的张力样条插值效果最佳,是最适于该区域挺水植物藨草球茎密度的空间插值方法。张力样条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藨草球茎密度均值为(46.0±44.3)个/m2。其中,<25个/m2的面积占研究区的41.7%,25~100个/m2的面积占45.9%,而>100个/m2的面积仅占12.4%。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分析白鹤迁徙种群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预测该地区白鹤的环境容纳量提供十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59.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百花山保护区树附生苔藓植物共有13科21属34种,其中优势科有丛藓科(Pottiaceae)、薄罗藓科(Leskeaceae)、绢藓科(Entodontaceae)、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优势种有中华细枝藓(Lindbergia sinensis)、金灰藓(Pylaisiella polyantha)、细枝藓(L.brachyptera)、盔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icicola)等.海拔1200 m以下地带(14种)、海拔1400 ~ 1500 m地带(11种)以及海拔1700 m以上地带(10种)是百花山树附生苔藓植物垂直分布的3个高峰.海拔1200 ~ 1300 m为低谷(5种).树附生植物物种Shannon指数最大的是白桦(Betula platyphylla)(1.816),最小的是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1.500);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树附生植物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0.910),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最小(0.591);辽东栎Simpson指数最大(0.335),山杨最小(0.181);辽东栎Patrick指数最大(13),山杨和核桃楸最小(7).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小与生境、树皮上的裂缝、水湿条件等相关.  相似文献   
960.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呼吸生理试验,研究了盐度10的水体中不同K+、Ca2+浓度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幼鱼存活率、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浓度3.78 ~ 435.30 mg-L-1(对照组为117.55 mg· L-1)和Ca2+浓度11.01 ~ 1535.90 mg·L-1(对照组为116.59 mg· L-1)水质条件下,大鳞鲃幼鱼存活率均为100%.96 h高浓度K+的LC50为515.01 mg· L-1,低浓度Ca2+的LC50为5.47 mg·L-1.在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中,低浓度K+组[(3.75±0.17) mg·L-1]大鳞鲃幼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高浓度K+组[(451.67±10.23) mg· L-1]耗氧率在前48 h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72和96 h与对照组[(115.29±0.68) mg·L-1]相比,耗氧率显著提高(P<0.05);临界窒息点和绝对窒息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Ca2+试验中,高Ca2+组[(1290.10±15.75) mg·L-1]和低Ca2+组[(8.87±0.34) mg·L-1]表现为相同趋势,即前24 h时高浓度Ca2+组和低浓度Ca2+组耗氧率均比对照组[(117.57±1.68) mg·L-1]有显著升高(P<0.05),48 h后,高浓度Ca2+组和低浓度Ca2+组耗氧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并持续至96 h试验结束.无论低浓度Ca2+组还是高浓度Ca2+组,大鳞鲃幼鱼的临界窒息点与绝对窒息点都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大鳞鲃幼鱼对水体中K+、Ca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尤其是低浓度K+和高浓度Ca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