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中国烟管蚜属Vesiculaphis del Guercio,该属隶属于蚜科Aphididae蚜亚科Aphidinae长管蚜族Macrosiphini,中国已知两种:番木瓜烟管蚜Vesiculaphis caricis(Fullaway)和中国新纪录种,马醉木烟管蚜V.pieridis Basu。文中提供了中国物种分种检索表,对新纪录种提供了不同生物型的形态记述、特征图和照片,包括1个兼有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性状的特殊个体的描记。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32.
甘肃省蚜虫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部位、动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探讨了甘肃省蚜虫类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蚜虫种类丰富,已知9科90属220种;分布在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其中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的种类最为丰富,因此甘肃省蚜虫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已知有46科111属;寄生部位多样化,以叶片和茎为主要为害部位。另外就甘肃省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地理区划交界处物种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中国椴斑蚜属研究(同翅目,蚜科,角斑蚜亚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国椴斑蚜属Tiliaphis Takahashi已知2种,朝鲜椴斑蚜Tiliaphis coreanus Quednau,1979和小椴斑蚜T.shinae(Shinji,1924)(中国新纪录)。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各种提供了观察标本、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等信息新纪录种提供了详细的形态记述和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34.
报道了中国毛蚜亚科Chaitophorinae1新纪录属——朗伯毛蚜属Lambersaphis Narzikulov,1961和1新纪录种——杨朗伯毛蚜Lambersaphis pruinosae(Narzikulov,1954)。该蚜虫在中国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石河子市,国外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文中记述了杨朗伯毛蚜无翅孤雌蚜的形态特征、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绘制了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35.
光叶三角梅'Formosa'叶片挥发性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角梅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为了阐明三角梅的次生代谢机制,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叶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Formosa’)叶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本试验共分离出61种成分,经NIST数据库检索、与标准谱图比较,鉴定出47个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组分含量的90%以上。结果表明,该三角梅叶中舍有叶醛、植醇、棕榈酸,对乙烯基愈创木酚、柠檬烯等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6.
中国蚜虫类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半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蚜虫类昆虫在中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基于多年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建立了中国蚜虫物种数据库和中国蚜虫地理分布数据库.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蚜虫的地理分布和分布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记录蚜虫类昆虫268属1 099种/亚种,其中特有种518种,占中国蚜虫物种总数的47.1%.中国蚜虫的区系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分为9种类型,其中以典型古北种、典型东洋种、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分布的物种为主,同时与新北界、澳洲界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在自然地理区划上,蚜虫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分布多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多于南北两端.基于物种多样性和分布密度,确定了蚜虫在中国的5个多样性中心,即甘南山地、横断山区、天山山地、东部平原和台湾岛.  相似文献   
37.
扁蚜亚科昆虫虫瘿多样性研究(半翅目,蚜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瘿是蚜虫诱导植物异速生长的结果,虫瘿作为蚜虫重要的延伸特征,对蚜虫系统分类、系统发育关系、以及起源演化等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虫瘿的形态结构、着生部位等在蚜虫的物种间存在非常丰富的多样性,是蚜虫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物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结瘿的植物、虫瘿着生部位、形态结构及类型等4个方面对扁蚜亚科虫瘿的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科蚜虫大多都在原生寄主上形成虫瘿,个别属及种可在次生寄主上成瘿;虫瘿在类型上有虫瘿和伪虫瘿之别;在着生部位上,有叶片、叶脉、叶柄、小枝、粗枝等;虫瘿的形状也十分多样,有管状、袋状、球状、半球形、刺球状、纺锤形、圆锥形、分支状、香蕉束状等;在结构上既有单室、多室之分,也有开放型、封闭型之别.对于虫瘿多样性的研究,可为虫瘿演化规律的探讨提供重要信息,也是基于虫瘿进行物种鉴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8.
栗苞蚜Moritziella castaneivora Miyazaki,1966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一种为害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和板栗C.mollissima的害虫,可造成植株落花落果.记述了栗苞蚜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危害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形态照片和生物学照片.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39.
与传统的单层平面培养相比,细胞三维培养可更好地模拟生物体内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微环境。以Cytodex-3微载体为支持物,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CCS)模拟微重力条件,悬浮培养法构建大鼠WB-F344细胞微重力三维培养模型。并通过细胞计数、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了细胞增殖、显微结构、粘附分子及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三维培养条件下WB-F344细胞增殖块,呈紧密多层排列、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和线粒体、胞间有桥粒和紧密连接形成,细胞粘着力加强、表现出良好的三维生长特征;与静置三维培养相比,纤粘连蛋白(Fn)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细胞内E-cadherin表达量增加,这可能是微重力效应下细胞粘附力增强的部分机制。该培养体系可能有利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酶测定法作为现场测定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体环境中。本论文对厦门市筼筜湖的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时空变化展开调查,探讨了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期间,测定了内湖与外湖的溶解性酯酶活性,颗粒态酯酶活性及浮游植物裂解速率,同时测定了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其他环境参数。综合分析各种指标,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细胞裂解速率在空间上变化不大,时间上变化较大。在七月份由于水体中的病毒含量较高,浮游植物裂解速率较高。裂解速率在八月份与九月份降低,并且其数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