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价芽胞杆菌(Bacillus)联合根除标准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关于芽胞杆菌联合治疗H.pylori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芽胞杆菌联合治疗能提高H.pylori根除率(ITT分析:RR=1.13,95%CI:1.08~1.18,P0.001;PP分析:RR=1.13,95%CI:1.09~1.17,P0.0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2,95%CI:0.35~0.50,P0.001)。根据亚组分析结果,芽胞杆菌联合H.pylori两种常规治疗方案[三联疗法(RR=1.22,95%CI:1.10~1.36,P=0.003),铋剂四联疗法(RR=1.11,95%CI:1.07~1.15,P0.001)]以及芽胞杆菌联合H.pylori常规治疗的两种疗程[10 d(RR=1.14,95%CI:1.04~1.24,P=0.006),14 d(RR=1.14,95%CI:1.07~1.21,P0.001)]均提高H.pylori根除率;而亚组分析芽胞杆菌种类中,地衣芽胞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10~1.19,P0.001),凝结芽胞杆菌与蜡样芽胞杆菌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统计分析。结论芽胞杆菌联合疗法能有利于提高H.pylori根除率,并降低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对于标准疗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沙芥叶片活性氧和抗坏血酸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沙生蔬菜——沙芥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其叶片内活性氧和抗坏血酸的积累规律和相互关系,为沙生植物干旱胁迫下叶片内活性氧积累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植物干旱胁迫下抗坏血酸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下降,沙芥叶片内AsA、DHA、总AsA、HO·、Pn、Gs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O2ˉ·、H2O2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总AsA与HO·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H2O2显著正相关,与O2ˉ·显著负相关,DHA与HO·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3.
以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下胚轴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的分化率及再生频率的变化。该品系的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1.5 mg/L的2,4-D中预培养4 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其愈伤组织形成早,发生快,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均较高。其中,下胚轴转入MS+3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的分化率和再生频率最高,再生频率达到86.67%;带柄子叶外植体的再生频率要比下胚轴的再生频率低,在MS+4 mg/L 6-BA+0.3 mg/L NAA的分化培养基中芽的再生频率为46.67%。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高频率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多甲氧基黄酮(PMFs)因其抗氧化、抗癌、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在神经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多甲氧基黄酮处理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探讨PMFs在神经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方法:不同浓度(0,20,40,60,80,100μg/mL)的PMFs处理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不同时间后.分别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MTT法检细胞活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多甲氧基黄酮的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增加,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同时诱导细胞大量凋亡,促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2/M期;此外,多甲氧基黄酮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结论:PMFs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的,同时显著诱导细胞瘤的凋亡和侵袭能力,提示PMFs可能对神经胶质瘤的高增殖性和侵袭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能具有成为治疗神经胶质瘤药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通过杂交构建肺形侧耳同核异质菌株N1M1、N1M2和同质异核菌株N1M1、N2M1,比较菌丝形态与生长速度、营养成分以及常见的细胞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线粒体基因对肺形侧耳菌丝的影响,探讨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的相互作用。由菌丝生长情况可知N1M1和N1M2菌丝形态相似,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N1M1和N2M1菌丝形态差异大,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在菌丝形态与生长速度上细胞核基因作用大于线粒体基因。进一步检测菌株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发现必需氨基酸与总水解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菌株N1M2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1M1,N1M1维生素C含量是N1M2的1.67倍,菌株N2M1多糖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1M1,铁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N1M1。所以细胞核基因、线粒体基因都能影响肺形侧耳营养成分含量。检测同核异质菌株N1M1、N1M2的7个细胞核常见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N1M2菌丝中6个细胞核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N1M1,这表明肺形侧耳线粒体基因的不同会影响核基因的表达;同质异核菌株N1M1、N2M1的14个线粒体普通编码蛋白基因表达差异显著,这说明线粒体基因的表达量会因核基因的不同有所差异。综上,肺形侧耳线粒体基因和细胞核基因能够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TK1)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1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初诊患者血清标本,并选择50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发光法检测TK1浓度,比色法检测LDH浓度。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分析和比较惰性NHL与侵袭性NHL及各自四类分期之间血清TK1和LDH水平的差异,化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未缓解组LDH水平以及NHL患者中血清TK1和LDH的阳性率。结果:高度侵袭性NHL患者和侵袭性NHL患者血清TKI和LDH水平与惰性NHL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0.05),但惰性NHL患者血清TK1和LDH水平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侵袭性NHL患者血清TK1和LDH水平与Ⅰ、Ⅱ期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0.05)。与化疗前相比,四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组NHL患者血清LDH水平下降21.05%,部分缓解组为16.66%,病情稳定组血清LDH水平升高至11.54%,三组NHL患者血清LDH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K1和LDH水平对于NHL患者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黑土团聚体内土壤有机碳(SOC)的“分馏”特征, 揭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团聚体的固碳机制, 该文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综合研究站内不同植被覆盖(草地、农田和裸地)长期定位实验的土样为研究对象, 利用团聚体湿筛分组、有机碳物理和化学分组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黑土团聚体及其内部的碳密度和腐殖质组分的碳分配特征。研究发现, 黑土经过不同植被覆盖31年后, 长期草地覆盖使土壤表层SOC、全氮(TN)含量显著增加, 农田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地SOC含量减少, 且在裸地显著降低。3种处理中, 2-0.25 mm (含2 mm, 下同)粒级团聚体均为优粒级。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顺序为草地>农田>裸地。草地覆盖使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和有机碳库增加, 微团聚体和粉黏粒所占比例和碳库均减少, 说明草地覆盖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形成, 土壤固碳能力显著增强。而农田和裸地因外源碳投入少, 有机碳含量均是微团聚体>大团聚体>粉黏粒, SOC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中。不同植被覆盖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内密度组分和腐殖质各组分碳的富集“分馏”作用很明显, 与农田和裸地相比, 长期草地植被覆盖处理>2 mm和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轻组碳含量富集的较多, 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碳富集均最高, 而农田和裸地促进了微团聚体内腐殖质碳的富集。草地覆盖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内活性有机碳组分, 来源于植物的碳首先进入到大粒径的团聚体中, 使土壤团聚结构显著改善, 农田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土壤中轻组碳含量显著降低, 团聚体内有机碳以重组碳和胡敏素为主, 稳定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8.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B(10),ent-kauran-16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7和8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为2~16μg·mL-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尽管西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轮作土壤种植西瓜易产生枯萎病害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西瓜严重减产。通过对峙培养实验和抑菌实验探讨了重阳木内生真菌司氏角担子菌(Ceratobasidum stevensii)B6菌株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Niveum,FON)的拮抗作用,并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平板拮抗试验的结果表明,内生真菌B6生长过程中不是通过产生抑菌带来抑制FON菌丝,而是利用自身的生长优势将FON完全覆盖。显微观察B6与FON菌丝的接触部位,发现FON菌丝外侧附着B6顶端菌丝形成的胞样结构,表明FON菌丝生长仅受到B6菌丝的抑制。抑菌试验结果显示,B6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抑制FON的生长和产孢,并使其菌丝分枝明显减少;B6的发酵液对FON的生长和产孢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推测B6主要通过释放某些挥发性物质产生拮抗作用而抑制FON的生长。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无线粒体DNA(mtDNA)的人肺腺癌ρ~0A549细胞系。方法:在含50 ng/mL溴化乙锭(EB)、100μg/mL丙酮酸钠和50μg/mL尿嘧啶核苷的RPMI1640细胞培养基中传代培养A549细胞;用低剂量EB连续诱导培养35 d后,采用光镜观察、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鉴定无mtDNA的ρ~0A549细胞系;采用MTT法测定ρ~0A549细胞增殖曲线。结果:倒置显微镜下野生型ρ^+A549细胞为多角形,ρ~0A549细胞形态呈拉长枝状;qPCR结果显示,低剂量EB诱导35 d的ρ~0A549细胞中无mtDNA的存在。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ρ^+A549细胞中能表达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SDHA和ATP5A,也能表达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MT-COXI和MT-ATP6;ρ~0A549细胞中无MT-COXI和MT-ATP6蛋白表达,但核基因编码的SDHA和ATP5A蛋白能够正常表达。MTT结果显示,与ρ^+A549细胞相比,ρ~0A549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和鉴定了无mtDNA的人肺腺癌ρ~0A549细胞系,为后续探讨mtDNA缺失或突变与人肺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