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四川省西南部山区选取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采集并鉴定其体表的所有寄生虫。从7个调查地点共捕获大绒鼠127只,采集到恙螨、革螨、蚤和吸虱4大类体表寄生虫共3128只,分类鉴定为131种。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96.06%,总平均多度(平均个体数,虫指数)为24.63只寄生虫/每鼠。恙螨优势种为绒鼠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eothenomydis(24.26%,450/1855);革螨优势种为金氏厉螨Laelaps chini(70.28%,506/720);蚤类优势种为方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 quadratus(47.30%,149/315)和绒鼠怪蚤Paradoxopsyllus custodis(13.65%,43/315);吸虱优势种为缺齿甲胁虱Hoplopleura edentula(95.38%,227/238)。U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大绒鼠宿主间的全部体表寄生虫、恙螨和蚤的物种数和平均个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表寄生虫与宿主身体参数(体质量)间无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较低(r<0.3,P<0.05)。四川西南山区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种类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主要寄生虫类群是恙螨和革螨,并有多种传染病媒介种类。  相似文献   
52.
建立钐(Sm3+)标记检测C肽(C-peptide)及铕(Eu3+)标记检测胰岛素(insulin)的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并初步尝试检测人血C肽以及胰岛素含量.将抗C肽单克隆抗体(Biodesign No.E54094M)与抗insulin单克隆抗体(BiodesignNo.E86306M)混合包被96孔板,然后用Sm3+标记抗C肽单克隆抗体(Medix No.9103),Eu3+标记抗insulin单克隆抗体(Biodesign No.E86802M),运用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建立C肽/胰岛素双标记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结果显示:C肽分析灵敏度为0.2μg/L,线性范围为0.5~22μg/L,平均回收率达到99.6%,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6%~6.0%和5.1%~7.6%.胰岛素分析灵敏度为0.8 mU/L,线性范围为3.6~180 mU/L,平均回收率为99.4%,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7%~6.0%和5.1%~8.0%.C肽/胰岛素双标记检测试剂与PerkinElmer公司对应的单标记进口试剂盒分别同时测定血清样本200份,检测结果高度相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与0.99.总之,自建C肽/胰岛素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性能均可以达到临床检测要求,有望替代现有国内外较为昂贵的单标记试剂,可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诊断及糖尿病的大规模普查筛选.  相似文献   
53.
制备棉花根醇提物和水提物,止咳实验采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祛痰实验采用气管酚红排泌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法,观察棉花根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实验小鼠分正常对照组,醇提物与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发现棉花根醇提物、水提物均能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均能增加气管内的酚红排泌量,对二甲苯所致的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一类带时间延迟的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并研究了这个系统平衡点的全局鲁棒稳定性。利用Lyapunov函数,我们得出了全局鲁棒收敛性的几个充分条件。这些条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表达。因此,从计算的角度出发他们是高效的。另外,这些条件不依赖于时间延迟和神经网络的激发函数。  相似文献   
55.
以拉曼被孢霉(Mortierella remanniana)为出发菌株M5,通过原生质体制备,经亚硝酸和激光等进行复合诱变;进行初筛,经摇瓶发酵法复筛,并测定其相关性能指标,获得一生产性能比出发菌株显著提高的突变株M?;其干菌体收率为46.8g/L、油脂产率达34.6g/L、γ-亚麻酸的产率达12.5g/L,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73倍、2.02倍和2.6倍。通过基因传代实验,说明突变株的基因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56.
脱落酸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可以增强作物对环境逆因子如干旱、寒冷等的抵抗能力,在抵抗农业自然灾害、植树造林、生态植被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施用脱落酸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自然环境.本文概述了脱落酸生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产生菌的筛选、诱变、外施脱落酸在提高作物抗逆性上的应用,以及脱落酸抗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o-β-D-glucoside,TSG)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PC12细胞活性;Hoechst33258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检测NF-κB(P65)和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MPP+(3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24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降低(53.3±3.4%)(P〈0.01);细胞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呈致密浓染。TSG(1,5,10μmol/L)预处理24h后,细胞存活率增加(60.8±1.9%),(70.1±1.8%)(P〈0.01),(81.2±1.9%)(P〈0.01);细胞核凝聚明显减少,且具有量一效关系。另外,MPP+可使PC12细胞核中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细胞浆中IκBα蛋白表达降低;与MPP+处理组细胞相比,TSG预处理后,PC12细胞核中高表达的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细胞浆中低表达的IκBα蛋白水平升高。结论:TSG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8.
短柄二叶草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植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其具有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生存环境简单和容易人工转化等重要生理和遗传特性,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人类研究能源和粮食作物的重要模式植物.SGT1和RAR1基因是高度保守的并与植物抗病功能紧密相关的重要基因.本文采用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了SGT1和RAR1的基因沉默表达载体.阳性克隆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为进一步研究SGT1和RAR1互作蛋白及其功能,采用该克隆技术将基因cDNA全长克隆至串联亲和纯化蛋白表达载体pEarleyGate205中,为纯化SGT1和RAR1及其互作蛋白提供了基础.正确的阳性克隆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至短柄二叶草Bd21获得转化株,以期进一步研究SGT1和RAR1基因及蛋白互作对于短柄二叶草抗病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o-β-D-glucoside,TSG)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PC12细胞活性;Hoechst33258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检测NF-κB(P65)和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MPP+(3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24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降低(53.3±3.4%)(P<0.01);细胞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呈致密浓染。TSG(1,5,10μmol/L)预处理24h后,细胞存活率增加(60.8±1.9%),(70.1±1.8%)(P<0.01),(81.2±1.9%)(P<0.01);细胞核凝聚明显减少,且具有量一效关系。另外,MPP+可使PC12细胞核中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细胞浆中IκBα蛋白表达降低;与MPP+处理组细胞相比,TSG预处理后,PC12细胞核中高表达的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细胞浆中低表达的IκBα蛋白水平升高。结论:TSG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遗传学背景。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RCR)法对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质粒AmpC酶基因、qacEΔ1-sull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结果 TEM、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 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aac(6′)-1型氮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1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阳性。结论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Tn21/Tn501转座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