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德永  郝占庆  潘耀忠  姜萍  叶吉 《生态学报》2004,24(12):2940-2944
选择长白山典型林区 1985年、1999年两期遥感图像数据 ,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森林经营历史资料 ,基于采伐迹地的空间位置、形状、面积、采伐方式等 ,从森林采伐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的角度 ,对森林资源的变化及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 ,研究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强度很大 ,伐区布局不够合理 ,至 90年代末利用强度有所减弱 ,伐区布局趋向合理。从两个时期采伐方式来看 ,单个采伐地块的面积有许多地块明显超过采伐规程所规定的面积上限 ,而保留森林地块的面积基本都小于邻近采伐地块的面积 ,不符合采伐规程的“等面积”要求 ;从采伐地块的空间分布来看 ,由于森林采伐、更新过程中缺乏生态学 ,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指导 ,大多数采伐地块连为一整片 ,孤立了保留的森林地块 ,完整的原始林分被严重破碎化 ,间隔带状皆伐却造成了和大面积皆伐同样的后果。 15 a间研究区地物覆盖类型发生很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森林采伐造成的。基于研究结果 ,指出了当地森林经营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以期能为当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辽西大凌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宏昌  魏晶  姜萍  吴钢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26-2430
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尤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通过专家评议,从生态系统的状态-压力-效应3个方面选取28项指标,对辽西大凌河流域不同时期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87年(7.48)与2002年(7.51)大凌河流域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但2002年面临的生态压力比1987年增加了32.5%.1987~2002年大凌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没有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朝阳市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小流域治理.大凌河流域2002年生态状态和生态效应分别是1987年1.29和1.42倍.  相似文献   
3.
乌饭树叶色素提取工艺及色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乌饭树叶色素的提取工艺以及乌饭树叶色素的特性。确立以50%的乙醇溶液作溶剂;提取时间2小时,总提取时间以不超过6小时为宜;提取温度以50℃为最佳提取条件。本文还对乌饭树叶色素的紫外吸收光谱、pH和热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该色素对蛋白质、毛发、淀粉、白醋、色拉油的着色能力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枯落物层的降雨截留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叶吉  郝占庆  姜萍 《生态学报》2004,24(12):2859-2862
对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地面苔藓枯落物层 (苔藓植物和枯落叶交织而成的层状结构 )持水能力、截留降雨过程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很强 ,最大持水量相当于 4 .8mm的降雨量 ,这个结果大于将苔藓与枯落物分开来测定的结果之和 ,说明成层结构能够提高持水能力。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对降雨截留过程的观测发现 :持水量刚开始随降雨增加而增加 ,到一定量时 ,降雨再增加 ,持水量反而缓慢下降。对持水动态变化一个月的观测 ,表明苔藓枯落物层水分蒸发较快 ,当长时间无雨时 ,持水量显著下降 ,当降雨再次发生时 ,持水量迅速回升 ,这种动态过程伴随着降雨的发生而不断往复。此外 ,在夜间苔藓枯落物层有吸收空气中水气的特点 ,吸收量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基因变异,由于基因重组导致的HEV毒力及致病力的增强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重组后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株在全球多个免疫覆盖率较低地区导致的脊灰暴发,已让各国学者对HEV基因组重组变异机制产生了新的兴趣。本文对HEV基因组的进化特征、基因重组类型及体外重组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6.
丝状真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来生产化学药品、药物制剂及酶。为了提高其生产能力,基因工程战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为了使丝状真菌更好的用于工业生产,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转化技术。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基因工程战略,许多真菌在生产新的、有商业价值的代谢产物上都存在着不足。在此总结了几种最新介导和控制基因表达的方法,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此外,对丝状真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占庆  叶吉  姜萍  蔺菲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263-2266
测定了长白山暗针叶林5种主要苔藓植物养分含量,并结合生物量的测定结果,推算单位面积的苔藓植物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苔藓植物氮含量为54.371 kg·hm-2,是乔、灌、草总氮量的12.22%;钾含量为12.042 kg·hm-2,是乔、灌、草总钾量的5.63%; 磷含量为31.679 kg·hm-2,是乔、灌、草总磷量的70.57%,超过了乔木磷含量,是草本植物磷含量的2.4倍、灌木磷含量的792倍,苔藓植物是暗针叶林重要的磷库.同时测定不同苔藓盖度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苔藓盖度下土壤中氮、钾含量差别不大,磷含量差异显著,没有苔藓覆盖的土壤中磷含量最高,为0.419±0.023 g·kg-1;苔藓盖度为第6级(80%~100%),土壤中磷含量最低,为0.346±0.017 g·kg-1,随苔藓盖度的增加土壤中磷含量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蔺菲  郝占庆  叶吉  姜萍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8):1398-1402
研究了长白山暗针叶林两种主要地面苔藓植物——塔藓和拟垂枝藓对红松、红皮云杉和落叶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塔藓浸提液抑制红松发芽,拟垂枝藓浸提液促进红松发芽;苔藓浸提液对红皮云杉和落叶松的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程度地加快了种子日萌发高峰的出现.用苔藓植物体直接培养红皮云杉和落叶松种子,发现活植物体量大时对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延迟了红皮云杉种子萌发高峰的出现,加速了落叶松种子萌发高峰的出现;杀青后的苔藓植物体则明显地抑制种子发芽.通过幼苗培养实验,发现苔藓植物浸提液抑制红皮云杉和红松幼苗生长,但促进了落叶松幼苗的生长;不同处理的苔藓植物体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较大,活植物体量大时,两种苔藓均促进了红皮云杉和落叶松幼苗生长,而杀青后植物体则明显地抑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研究区1985年及1999年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GIS支持下并结合地面资料对森林资源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研究.从两期地物斑块面积标准偏差来看,成熟针叶林(1985年为279.3,1999年为98.64)、成熟阔叶林(1985年为162.94,1999年为68.54)、中龄阔叶林(1985年为113.14)、中龄针叶林(1999年为160.71)斑块面积分布均匀程度均较同期其它地物类型小,这也说明这些地物组成中景观类型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从景观相似性指数分析来看,中龄阔叶林(1985年为0.118,1999年为0.116)、中龄针叶林(1985年为0.07,1999年为0.336)、成熟阔叶林(1985年为0.312,1999年为0.228)、成熟针叶林(1985年为0.237,1999年为0.174)4类植被在15年间较同期其它地物类型稳定,是研究区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湿地在两期的孔隙度都较大,湿地的均质化程度很小,形成了更多的斑块镶嵌体,湿地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氮同位素自然丰度作为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综合指标能够有效地指示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箱CO2 熏蒸法研究连续10年的大气CO2 浓度升高对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及其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同位素自然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气CO2浓度升高改变了土壤氮循环过程,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叶片δ15N;促进了富13C土壤有机碳分解,中和了贫13C植物光合碳输入的效果,导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δ13C在CO2升高条件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很可能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程,并加剧了系统氮限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