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何明忠  赖国旗  王胜 《四川动物》2003,22(4):260-262
将医用外科拉链的 16 4 0浸出液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 9悬液 (1x10 4/ml)共培养 ,观察其对L92 9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外科拉链对L92 9细胞形态、生长和增殖没有影响 ,无细胞毒性作用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符合生物材料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2.
探讨了人类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 (TRAIL)生物活性部分在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中的分泌表达。由于TRAIL活性部位区第 149 15 0氨基酸含有一个Kex2位点 ,根据Pichiapastoris分泌表达的特点 ,对 149位氨基酸进行了改造 ,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Arg突变为Lys。这样使TRAIL在分泌的过程中不被Kex2切割 ,保证了片段的完整。序列分析正确后 ,将编码TRAIL的可溶区的基因片段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 ,使之位于α 因子信号肽下游 ,且与之同框 ,构建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 TRAIL。采用原生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化Pichiapastoris菌株GS115 ,获基因工程菌株Pichiapastoris(pPIC9K TRAIL)。将工程菌用甲醇诱导培养 3~ 4d ,对摇瓶发酵的培养上清进行SDS PAGE、Westernblot分析和体外生物活性检测 ,结果发现发酵液中分子量约为 19kD和 38kD的蛋白质能被TRAIL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 ,且具有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通过薄层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最高可占可溶性总蛋白的 36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在Pichiapastoris中表达的TRAIL能以寡聚体的形式存在并且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3.
海带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带中富含功能性物质,其中海带多糖主要包括褐藻胶、褐藻糖胶、褐藻淀粉三种,其分离提取工艺还不是太成熟,海带多糖结构迥异、性质不同,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在调节免疫、抗肿瘤、抗凝血、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抗突变、抗体内氧化和耐缺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34.
蒜头果地理分布与水热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温度指数(WI)、湿润指数(HI)等气候因子,研究了蒜头果(Malana oleifera Chun et S.Lee)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温、7月均温、年均温、≥10℃年积温和年均降水量是蒜头果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由半峰宽(PWH)计算法确定蒜头果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0~22.0℃,年降水量为1106.5~1 585.1 mm;水热组合较好的乐业地区是蒜头果的主要分布区.极端高温和干燥的气候可能是蒜头果分布区逐渐缩小并濒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和总DN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双歧杆菌2种组分即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和总DN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和制备双歧杆菌LTA和总DNA。采用淋巴细胞转化法和溶血空斑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歧杆菌和总DNA对T细胞和B细胞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或P〈0.01),但是LTA的作用更强(P〈0.01)。结论双歧杆菌细胞壁的LTA和细胞核的总DNA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前者效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6.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NaHCO3胁迫(300 mmol·L-1)对大洋洲滨藜、四翅滨藜和宁夏枸杞3种灌木离子吸收及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aHCO3浓度升高,两种滨藜和宁夏枸杞叶片中Na+含量升高,300 mmol·L-1NaHCO3胁迫下,宁夏枸杞叶肉细胞Na+的外排增加,两种滨藜净Na+外排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大洋洲滨藜和宁夏枸杞叶片的K+含量下降,Na+/K+升高,四翅滨藜叶片K+含量升高,Na+/K+降低;随着浓度的升高,宁夏枸杞叶片积累Ca2+减少,Na+/Ca2+高于对照,叶肉细胞Ca2+外排;两种滨藜叶Ca2+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叶肉细胞Ca2+表现为内流.在NaHCO3胁迫下,3种灌木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消除Na+毒害.宁夏枸杞叶片Na+的积累抑制了对Ca2+的吸收;两种滨藜Ca2+的内流促使细胞质中游离Ca2+增加,增加的细胞质\[Ca2+\]cyt防治质膜H+ ATPase去极化,限制K+的外排,从而维持细胞内Na+/K+的平衡,其中四翅滨藜调控Na+/K+平衡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7.
目的:类黄酮和酚酸物质是罗布麻中主要的活性物质,鉴定不同罗布麻品种中类黄酮和酚酸代谢物成分并比较代谢物含量差异,为有效利用罗布麻属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罗布麻和大麻状罗布麻叶片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次级代谢物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2种罗布麻中共检测出275种类黄酮和194种酚酸物质;PCA分析表明2种罗布麻的代谢物种类相似,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合OPLS-DA筛选出124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有80种类黄酮和44种酚酸;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条代谢通路被显著富集,主要体现在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等途径。结论:2种罗布麻药用成分种类相似,可为大麻状罗布麻作为药用植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通过底拖网作业收集鱼类标本对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种数进行了调查,并走访当地鱼市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到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的鱼类14目41科57种,其中55种为硬骨鱼类,占总数的96.49%,另有2种软骨鱼类,占总数的3.51%.有41种为暖水性鱼类,占总数的71.93%.生态类型中底层鱼类共37种,占总数64.91%.区系特征以北太平洋和印度太平洋区系为主.掠夺性获取和开发以及环境污染是目前这一水域鱼类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针对以上威胁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9.
对不同品种番木瓜接种环斑花叶病毒后,测定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比较各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未接种的5个品种间PAL、PPO、POD活性差异较小,其酶活性水平次序为马来10号> 蜜红3号> 马来6号> 马来2号> 台农2号。接种后,5个品种的PAL、PPO、POD活性明显高于各对照水平,其中马来10号变化最突出,台农2号变化最缓慢。  相似文献   
40.
根据地方饲料资源特点 ,应用计算机软件 ,设计不同的饲料配方 ,并生产相应的颗粒料 ,饲喂 6 0只一级新西兰幼兔、 2 4只繁殖母兔。在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进行动物分组对比试验 ,观察幼兔生长情况、母兔繁殖情况 ,研究新西兰兔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适宜的营养水平。试验按 2× 3因子设计。试验结果 :1、幼兔生长发育的最佳配方 :消化能 11 0 3MJ/kg ,粗蛋白质 15 10 % ,粗脂肪 3 0 4% ,粗纤维 10 2 6 % ,钙 1 34 5 % ,磷0 5 6 %。 2、繁殖母兔的最佳配方 :消化能 10 91MJ/kg ,粗蛋白质 18 17% ,粗脂肪 2 96 % ,粗纤维 10 2 8% ,钙1 47% ,磷 0 5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