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31.
从黑曲霉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电解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甲壳素 ;采用碱提取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壳聚糖。甲壳素提取的得率干菌重量的 2 0 6 %。所得干燥壳聚糖产品的游离胺基为 93 76 % ,0 5%壳聚糖的 0 5%醋酸的运动粘度为 5 4 4 8× 10 6 m2 /s ,粘均分子量为 8 2 75× 10 4 ,含水量为 9 16 % ,产品得率为 12 11%。  相似文献   
332.
‘长选3S’是由‘培矮64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以‘K选3s’二核花粉期穗颈节问作为目标群体,‘培矮64S’二核花粉期穗颈节间作为对照群体,进行抑制差减杂交,川经过‘培矮64S’cDNA差减的‘长选3S’cDNA构建了一个含有大约130个独立克隆的差减文库;采用差减前的‘培矮64S’cDNA和‘长选3S’cDNA以及正向/反向差减杂交后的cDNA为模板标记探针,对随机挑取的96个承组质粒进行羞示筛选,获得了20个阳性候选克隆。从这些阳性候选克隆中随机挑取了8个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证实其巾中1个候选克隆代表了在‘长选3S’穗颈节间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它与信号传导有关。这一在‘长选3S’穗颈节间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穗颈节间伸长的分子机制.并为水稻不育系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素材。  相似文献   
333.
2011 年6 月至2013 年7 月,利用雾网和抄网捕捉蝙蝠,采用直接计数、拍照等方法统计蝙蝠的数量,调查了河南省60 个洞穴中蝙蝠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根据蝙蝠的外形及头骨特征鉴定种类,计3 科6 属17 种,其中易危(VU)物种3 种,近危(NT)和无危(LC)物种各7 种。马铁菊头蝠和菲菊头蝠为河南省广布种。依据洞穴的开发情况和人类入洞活动的频度等,评估洞穴的干扰程度,30 个洞穴属严重干扰,10 个洞穴属轻度干扰,20 个洞穴属自然状态。依据洞穴中蝙蝠的种类、数量及濒危程度,将洞穴的相对重要性划分为4 个级别,级别1 和多数级别2 的洞穴具有大的空间和复杂的洞穴系统,这些洞穴既是蝙蝠的繁殖地又是冬眠场所,其中栖息的蝙蝠种类多且数量大。对洞穴的总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进行了测量,比较4 个级别洞穴的测量数据,级别1 洞穴的总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其他级别。目前,多数洞穴未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旅游开发等原因,洞栖蝙蝠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334.
目的:对藏绵羊β-乳球蛋白(β-Lg)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和多态性分析,为藏绵羊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克隆β-Lg部分基因序列;分别利用PCR-RFLP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β-Lg基因和蛋白多态性。结果:藏绵羊β-Lg与普通绵羊类似,存在A、B两种遗传变异体,A变异体的基因频率为0.818(n=22);HPLC能很好地分离β-Lg的A、B两种遗传变异体,A的表型频率分别为0.700;β-Lg为杂合型的藏绵羊中,大多数个体乳中的A变异体表达量低于B变异体。结论:藏绵羊β-Lg基因与普通绵羊存在一些差异,有两种变异体,并且其在乳中的相对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335.
研究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 graecumL.)种子提取物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成虫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象成虫被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触杀处理后,8h之内,虫体内酯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8h后开始上升,24h达到最大值,48h又有所下降。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玉米象的酯酶同工酶中,增加了1条迁移率较慢的条带和1条迁移率较快的条带。  相似文献   
336.
大豆5个花叶病毒株系抗性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科丰 1号×南农 1138 2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NJRIKY为材料 ,对群体进行了 5个SMV株系 (Sa、Sc 8、Sc 9、N1 、N3)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大豆对 5个SMV株系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用Mapmaker 3 0进行连锁分析 ,发现Rsa与Rn1、Rn3和Rsc9均连锁 ,距离分别为 2 1 4cM、2 3 5cM和 35 3cM ;Rsc8只和Rn1连锁 ,距离为 35 8cM ;Rn1和Rn3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10 2cM。多点分析结果表明 :5个抗病基因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为Rsc8 35 8cM Rn1 10 3cM Rn3 2 1 5cM Rsa 35 8cM Rsc9。根据RFLP、SSR标记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套大豆遗传图谱 ,该图谱包含 2 2个连锁群、2 5 6个标记 ,总遗传距离为 30 5 0 9cM。将 5个抗病基因定位于N8 D1b W连锁群 ,有 3个RFLP标记和Rn1、Rn3都连锁 ,分别为A6 91T、K4 77I、LC5T。它们与Rn1、Rn3的距离分别为 15 0 4cM、17 82cM、15 37cM和 16 14cM、17 82cM、16 5 8cM。  相似文献   
337.
飞机喷药防治马尾松毛虫对林内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省采用飞机喷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面积不断扩大,本文在飞防区防治前后随机采取昆虫样本,以研究飞防喷药对昆虫及其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t+病毒、灭幼脲、苦参碱·烟碱乳油和森得保飞机喷药防治的各试验区内,调查发现飞机喷药防治前后各试验区出现的优势类群均为蜘蛛、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灭幼脲和森得保飞机喷药防治后生物多样性指数指数有所增加,且差异显著;Bt+病毒和苦参碱·烟碱乳油飞防后生物多样性指数指数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8.
粳稻谷粒性状与垩白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后代F3和F4家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粳稻谷粒性状和垩白性状的表型变异及其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3和F4家系谷粒的长、宽、厚、长宽比、千粒重及垩白性状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4家系谷粒性状值均小于F3,随着世代的增加,谷粒性状值趋于减小。F4家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小于F3,而垩白大小基本相近。在F3和F4,谷粒千粒重与谷粒长、宽、厚、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性状与谷粒长、宽、厚、长宽比、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大小的谷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范围内,谷粒性状值相对较大的群体垩白性状值明显大于谷粒性状值相对较小的群体;谷粒长和长宽比相对较小的群体内垩白性状与其谷粒性状的相关关系较谷粒长和长宽比相对较大的群体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39.
梁鑫  张波  刘苹  翁土军  张莉  贺龙珠  李芳菲  屈晨  王萍 《遗传》2015,37(6):561-56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2)是参与调控骨骼发育的重要分子,在调控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FGFR2功能增强对小鼠下颌骨髁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文章以FGFR2功能增强型点突变(Fgfr2+/S252W)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番红固绿染色研究Fgfr2+/S252W小鼠下颌骨髁突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组织形态;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X型胶原(Col X)在3周龄小鼠髁突肥大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周龄、3周龄和6周龄突变型小鼠下颌骨髁突的软骨细胞层宽度都比同窝野生型窄,钙化软骨细胞层退化时间早,骨小梁钙化绿染程度深;Col X在突变型小鼠下颌骨髁突的表达高于同窝野生型小鼠(P<0.001)。结果表明,FGFR2功能增强可导致小鼠下颌骨髁突软骨层组织形态异常,抑制髁突软骨内成骨,从而导致下颌骨髁突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340.
研究了N-糖链合成抑制剂——Deoxymannojirimycin(DMM)和衣霉素(TM)对NIH3T3细胞粘附作用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甘露糖苷酶Ⅰ抑制剂-DMM处理NIH3T3细胞后,3H-甘露糖(3H-Man)参入NIH3T3细胞较对照细胞增加一倍,多天线复杂型糖链增加18%,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与纤连蛋白粘附能力却下降17%,但对膜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表达量无明显影响,提示不成熟的糖链对整合蛋白参与的细胞粘附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糖蛋白运输及整合到膜上.十四糖二磷酸长萜醇合成抑制剂——TM为0.5μg/ml时,N-糖链合成显著抑制,3H-Man参入减少了52%,细胞粘附能力下降了37%,细胞表面膜整合蛋白α5亚基下降了22%,而β1亚基无明显变化,提示TM的脱糖基化作用可引起α5亚基转运至细胞膜表面下降,以至影响了细胞的粘附能力.此外,脱糖整合蛋白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结合力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