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探讨了不同方法对胶原蛋白膜进行改性处理,结果表明经过甲醛处理过的胶原蛋白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及耐水性能。将胶原蛋白膜与卡拉胶凝胶颗粒形成组合固定化体系,用于大肠杆菌EP8-10固定化,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回收率达到了91.3%,反应20批次后,酶活回收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2.
设计用于SYBR Green I法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mRNA的引物。从基因库获取靶基因及相关序列,充分收集争分析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应用Oligo 6.22设计出一对长度为21bp的引物,其GG含量为52.4%;上下游引物3’最稳定二聚体和及发夹结构的能量分别为-1.5、-0.40 kcal/mol和-3.5、-O.90 kcal/mol,引物间最稳定二聚体为-3.1 kcal/mol。5’端和中间△G值较高,高于3’端△G;引发效率分别455和403。实验证明,该引物能够高效、特异地实现对靶序列的检测,适用于SYBR Green I法实时定量检测(uPA)mRNA。  相似文献   
23.
曹永红  刘涛  商文静  秦君  胡小平 《菌物学报》2022,41(12):1980-1991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是一种土传性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660多种植物,引发黄萎病。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侵染后期形成的特殊休眠结构,可在土壤中存活14年,是黄萎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本研究在前期大丽轮枝菌萌发与休眠微菌核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微菌核休眠状态高表达的VdToxD1VdToxD3基因进行功能研究。结果发现,VdToxD1VdToxD3敲除突变体菌株的微菌核萌发率分别为87.3%和86.0%,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的64.0%;负调控微菌核萌发的转录因子VdCrz1与VdToxD1上游的-937 bp到-349 bp中的特定基序结合,与VdToxD3上游的-752 bp到-496 bp中的特定基序结合,结合位点均位于2个基因的启动子区。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在有效抗炎基础上定期补充乳杆菌活菌胶囊对哺乳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行产后42 d检查时发现的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全部患者均使用红核妇洁洗液及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抗炎治疗7 d,观察组患者于第8天开始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每日睡前上药1粒,治疗10 d,停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首次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进行定期随诊,了解两组患者阴道炎的复发情况。且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后第3个月随诊结束后再次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补充上药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阴道pH值及H2O2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治愈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个月复发率(5.0%)及第6个月复发率(11.7%)均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30.0%,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正常率(95.0%)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2O2正常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正常率(90.0%,85.0%)及H2O2正常率(86.7%,81.7%)均明显高于同时段对照组(53.3%、28.3%;45.0%、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有效抗炎治疗基础上定期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补充治疗,能明显提高哺乳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阴道pH值及H2O2情况,从而促进阴道微生态平衡,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5.
化学通讯是蜘蛛类群普遍使用的种内和种间信息交流方式,极可能是蜘蛛进化过程中最初用来进行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途径。本研究利用双向选择系统,测试了阴暗拟隙蛛(Pireneitega luctuosa)对同种其他个体的蛛网和蛛体挥发物的选择行为,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9.0和Origin Pro 8等软件对所测蜘蛛的选择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阴暗拟隙蛛雄蛛和雌蛛对来自同种异性的蛛网(P 0.001)和蛛体挥发物(P 0.05)均具有显著的趋向性,雌、雄蛛在异性蛛网或蛛体挥发物所在的选择盒表现更长时间的停留、探索、织网等行为;②雄蛛和雌蛛对幼蛛蛛体释放出来的挥发物均表现出显著的回避行为(P 0.05),倾向于远离具有幼蛛挥发物的选择盒;③幼蛛对同种幼蛛和雄蛛的蛛网(P 0.001)以及同种幼蛛的蛛体挥发物(P 0.05)均具有选择偏好性,说明幼蛛倾向于与同种个体接近。我们的研究表明,阴暗拟隙蛛雄蛛、雌蛛及幼蛛的蛛网和蛛体挥发物能诱导种内其他个体的趋向或回避行为,阴暗拟隙蛛幼蛛对同种幼蛛的选择偏好性可能是该种个体在同一地域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从行为学角度证实,阴暗拟隙蛛的蛛网及体表均携带有能够标识其性别和龄期的相关信息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 DC)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棉铃虫雄性特异性致死(male specific lethal, msl) 基因Hamsl1,利用RNA干扰技术明确其是否参与调控棉铃虫剂量补偿。【方法】利用RT-PCR同源克隆棉铃虫Hamsl1基因全长cDNA; 利用qPCR技术研究Hamsl1基因在棉铃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通过显微注射Hamsl1 siRNA到棉铃虫3龄幼虫中对Hamsl1基因进行RNA干扰后,利用qPCR技术检测15个Z染色体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Hamsl1是否调控Z染色体基因剂量。【结果】成功克隆了棉铃虫Hamsl1基因的cDNA序列,鉴定出Hamsl1基因mRNA存在2种剪接体,分别命名为Hamsl1a(GenBank登录号: MK564008)和Hamsl1b(GenBank登录号: MK564009)。功能域分析发现HaMSL1含有典型的PEHE和coiled-coil功能域,具有MSL1蛋白的特征。qPCR分析表明,Hamsl1基因位于棉铃虫Z染色体上;棉铃虫Hamsl1a与Hamsl1b基因表达均具有发育时期特异性,在成虫期表达量最高,且雌雄化蛹后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具有性别特异性。通过同源比对和qPCR分析,在DNA水平鉴定了15个Z染色体候选基因。显微注射Hamsl1 siRNA于3龄幼虫体内72 h,干扰效率为36.01%~64.27%,并未发生雄性致死现象;与对照组相比,Hamsl1 RNAi处理组中棉铃虫15个Z染色体基因在雄性个体中整体呈现表达量上调趋势,而在雌性个体中平均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初步探明Hamsl1基因位于棉铃虫Z染色体上,且该基因可能通过抑制雄性棉铃虫Z染色体基因表达,调控棉铃虫Z染色体剂量补偿。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棉铃虫剂量补偿分子机制和绿色防控棉铃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贵州四个山羊品种mtDNA多态性及起源分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采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贵州省4个山羊品种共93只个体的线粒体DNA多态性。其中BomHI、HindⅢ和SalⅠ3种酶的酶切类型存在多态。共检测到18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3种mtDNA单倍型。单倍型Ⅰ、Ⅱ在贵州山羊4个品种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77.42%和21.50%,单倍型Ⅲ分布频率较低(1.08%);品种间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表明白山羊和黑山羊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黔林羊,而与小香羊的亲缘关系最  相似文献   
28.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生产L-苹果酸工艺过程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物反应分离耦合原理,以富马酸钙为底物,采用游离延胡索酸酶,直接转化生产苹果酸钙。该法相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包埋式固定化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转化率、收率高等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温度为40℃,PH为7.0-7.5时,每升延胡索酸酶液能在20-28h间将3.2kg的富马酸钙转化生产成苹果酸钙,转化率高达99.9%,富马酸在产品中的残留在0.1%左右,产品符合美国药典标准,成本与化学合成法生产的DL-苹果酸相当。  相似文献   
29.
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中体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特点,我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的教学中做了一点探索。1课前准备(l)将实验室的鸟类剥制标本大致分类摆设在实验室的大实验桌上。第一桌:啄木鸟(2件)、杜鹃、鹦鹉第二桌:猫头鹰(4件)第三桌:野鸭、绿头鸭、家鸭第四桌:大山雀、小云雀、黄鹤、家燕、斑鸠第五桌:白雪(2件)、苍鸳、秧鸡第六桌:鸵鸟的挂图(2)列成如下表格(表1)让学生边观察边填写,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1鸟类剥制标本形态、结构、特征、特点观控2课堂教学门)学生按座次6人一组,在实验室轮流观察、…  相似文献   
30.
粘红酵母GLR513产油脂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粘红酵母GLR513产油脂条件施安辉谷劲松刘淑君肖海杰(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当今无论是食用油脂,还是工业用油脂,国内外均非常短缺,寻求新的油脂来源任务迫切。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具有: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油脂含量高;生产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