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凯特杏花粉的离体培养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离体培养法,在不同培养基组分含量、pH值、温度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条件下,对凯特杏(Prunus armeniacaL.cv Katy)花粉的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状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凯特杏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20%蔗糖 0.04%硼酸 0.01?Cl2,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0℃,培养20 h后,花粉的萌发率达68.76%,花粉管长度达1 083.53μm。(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作用不同,赤霉素浓度为5~8 mg/L、矮壮素浓度为10~150 mg/L、多效唑浓度为5~10 mg/L时对凯特杏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但国光丁酰肼对凯特杏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为了增强HIV-1交叉中和表位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使用PCR克隆技术将HIV-1三个具有一定广谱中和活性的线性抗原表位ELDKWA(简称2F5)、NWFDIT(简称4E10)和GPGRAFY(简称447-52D)基因分别融合到HBV S基因的3味端,构建了分别表达这三种融合基因的天坛株重组痘苗病毒疫苗RVJ1175S-2F5、RVJ1175S-4E10和RVJ1175S-447-52D,使用这三种重组痘苗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液经分离纯化制备了三种相应的蛋白亚单位疫苗PS-2F5、PS-4E10和PS-447-52D,对重组痘苗病毒和亚单位疫苗中三种融合抗原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PCR和测序结果表明,三种融合基因序列正确重组到痘苗病毒TK区,HBsAg的ELISA检测表明三种融合蛋白有效表达并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三种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均含分子量为23kD和27kD两种典型HBsAg条带,Western blot证明这两个条带均能与HBsAg抗体反应,并分别能与三种表位相应的HIV-1单抗2F5、4E10和447-52D反应.小鼠免疫结果显示,三种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三种蛋白亚单位疫苗均能诱发较高水平的HBsAg抗体和相应HIV-1交叉中和表位抗体,蛋白亚单位疫苗诱生的这两类抗体均明显高于对应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三种表位抗体的中和活性和通过不同类型疫苗联合免疫进一步增强其免疫效果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胚胎体外共培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与体细胞共培养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早期胚胎与不同类型体细胞共培养,血清、发情周期和体细胞传代次数对胚胎共培养效果的影响,以及胚胎体外共培养的作用机理。体细胞共培养体系可以改善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条件,促进胚胎发育,提高着床率和妊娠率,在发育生殖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尚欠系统深入研究,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4.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 (tissuetransglutaminase ,tTG ,TGII)是转谷氨酰胺酶家族成员之一 ,多数细胞凋亡过程中均有tTG表达水平的升高。为研究tTG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 ,利用Gal 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了HeLa细胞中与tTG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获得了 17个阳性酵母克隆。序列测定显示其中 1个克隆所含cDNA序列编码TIA 1相关蛋白 (TIA 1 relatedprotein ,TIAR )C端 12 9个氨基酸残基序列 ,GST下拉 (pull down)实验也证实tTG与TIAR能相互作用 ,而且这种相互作用需要Ca2 参与作用。这些结果提示tTG可能通过其Ca2 依赖的转谷氨酰胺活性对TIAR进行修饰从而影响TIAR的功能 ,可能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将SARS患者的咽拭子感染VeroE6细胞 ,用电子显微技术等对SARS病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新分离到的病毒粒子没带囊膜时直径大多约 5 0nm ,带有囊膜的直径约 10 0nm。通过RT PCR等证明 ,该病毒是新的冠状病毒。这些病毒可与SARS康复患者的血清呈强烈的阳性反应 ,表明此新的冠状病毒是引起SARS的主要病原。文中还对病毒的发生机制和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脑室系统可视化研究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室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有赖于CT、MRI检查,掌握脑室系统的断层解剖学知识是认识正常和进行疾病诊断的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可视化人体中颅脑薄层连续断层图像,运用虚拟断层切割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了脑室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脑室系统可视化模型将断层解剖学与整体解剖相衔接,将横断、矢状与冠状位图像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建立脑室系统结构的三维立体概念,在临床医学影像学教学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7.
黄河三角洲芦苇种群特征对水深环境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通过野外调查芦苇种群特征及获取的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法、函数极值法以及β多样性指数测度法,对黄河三角洲芦苇种群在不同环境梯度(以水深为主)条件下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β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的1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6个类型.随水深环境梯度变化,各样地群落优势植物也发生相应变化.(2)芦苇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茎粗与平均水深呈显著相关.芦苇平均密度和平均盖度值与平均水深拟合曲线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在平均水深为0.3m时,芦苇平均密度和平均盖度出现明显的峰,随水深变化向峰两侧递减,而芦苇平均株高和平均茎粗随水深增加呈递葺增趋势.(3)通过β多样性分析,黄河三角洲存在明显的环境梯度变化,随着水深的变化,物种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后得出的各相邻样地(水深段)间的Sorensen指数值均大于不相邻样地(水深段)间的值.水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较大,而旱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8.
谭文杰  阮力 《病毒学报》2006,22(5):407-411
HBV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慢性肝炎[1],尽管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使用已超过20年,但HBV感染引起死亡人数仍位居前10位,而且当今世界上多于5%的人口(4个亿)为HBV携带者,5%~10%成年感染及40%~90%婴幼儿感染可发展为慢性感染,每年死于HBV相关的肝硬化与肝癌病人多于25万[1]。目前HBV的抗病毒治疗不仅价格昂贵、副作用大、疗效有限,而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研发HBV治疗性疫苗,使用抗病毒治疗与治疗性疫苗相结合的乙肝组合免疫治疗方法。1 HBV感染后的免疫应答与临床转归HBV感染肝细胞造成的肝损伤主要由宿主对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免疫应答及炎性…  相似文献   
79.
2012年6月,对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景洞短嘴金丝燕的回声定位叫声进行研究,在黑暗山洞内使用录音仪器录制其自由飞行状态的声音后使用声音软件进行分析.短嘴金丝燕捕食归巢时,快速飞入洞口,在洞内有光区域不发声,到达洞内黑暗区域后开始发出回声定位叫声,且飞行速度减慢.声音分析结果表明其回声定位叫声为双脉冲组的噪声脉冲串型(noise burst),组内脉冲间隔很短[(6.6±0.42)ms],组间脉冲间隔较长[(99.3±3.86) ms],两者差异显著(P<0.01).对比第一、第二脉冲声音参数发现,主频和脉冲时程差异不显著,第一、第二脉冲主频分别为(6.2±0.08) kHz和(6.2±0.10) kHz (P>0.05);脉冲时程分别为(2.9±0.12) ms和(3.2±0.17) ms (P>0.05);最高和最低频率差异显著,第一、第二脉冲最高频率分别为(20.1±1.10) kHz和(15.4±0.98) kHz (P<0.01),最低频率分别为(3.7±0.12) kHz和(4.0±0.09)kHz (P<0.05);第一脉冲频宽((16.5±1.17) kHz)宽于第二脉冲((11.4±1.01) kHz) (P<0.01);且第一脉冲能量[(-32.5±0.60) dB]高于第二脉冲[(-35.2±0.94) dB] (P<0.05).另外,短嘴金丝燕在黑暗山洞内的回声定位叫声还包含了部分超声波,最高频率可达33.2 kHz.  相似文献   
80.
不同林龄海桑林和无瓣海桑林根际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林龄无瓣海桑(1、2、7、10、14年生)和海桑(1、4、7、10、14年生)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呼吸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龄海桑和无瓣海桑的根际土壤为中性偏酸性,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总氮、总磷含量均在7年生林达到最高值,随后则随林龄增加而减少。海桑和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随林龄增大,在7年生林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趋势一致,也是在7年生林达到最高值。相同林龄的海桑根际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小于无瓣海桑,海桑的呼吸强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加,但无瓣海桑的呼吸速率在7年生林达到最高。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与土壤有机质、pH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