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菌多样性是植物根际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与植物健康稳定的重要指标。海桑属是红树林的先锋物种,采用真菌ITS1区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六种海桑属红树根际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影响不同植物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因素。结果显示,根际真菌隶属于7门、96科、155属,子囊菌门作为优势菌门在海桑属不同红树中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都超过27%,但次优势的担子菌门丰度含量有差异;属水平上,优势菌属的丰度含量不同,曲霉属在卵叶海桑的丰度最高(29.57%),在海南海桑最低(3.47%)。六种红树植物根际存在特有的代表类群,如无瓣海桑的马拉色菌(9.31%)和毛腐菌属(10.05%),海南海桑中的Talaromyces(19.61%)和Acremonium(13.58%)。比较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发现拟海桑是六种植物中丰度最高的,卵叶海桑最低。RDA分析发现子囊菌门与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担子菌门与速效钾呈明显正相关。六种海桑属红树植物根际核心物种分析表明,优势真菌类群曲霉属和一些低丰度的真菌类群,通过降解有机质参与碳循环,对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六种海桑...  相似文献   

2.
对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海桑、秋茄3种人工林群落动态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群落和海桑群落的乔木层明显分为上层和中层两个亚层,上层木为无瓣海桑或海桑,中层木主要为秋茄和桐花树;秋茄群落的乔木层为单一层次,基本由秋茄组成.在无瓣海桑群落和海桑群落中,优势种群无瓣海桑或海桑仅有高龄级个体存在,未出现自然更新现象;秋茄和桐花树为旺盛增长种群,有可能成为优势种群,表明无瓣海桑和海桑为先锋造林树种,在裸滩种植可以促进其它红树植物的天然定居生长;在秋茄群落中,秋茄为旺盛增长种群,能够自然:更新演替,桐花树和海莲属初生增长种群.无瓣海桑群落和海桑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标较接近,基本包含秋茄群落中的主要物种秋茄、桐花和海莲。表明无瓣海桑和海桑能与这些物种协调共生,同时种植无瓣海桑或海桑可以形成多样化的红树林群落;无瓣海桑群落和海桑群落在形成初期,种植密度较大时,物种多样性较高;密度相近时。形成初期随林龄的增加。其物种多样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根据叶、枝、干、花果和皮的生物量数据,分别获得了幂回归方程。林分的生物量及分配分析显示无瓣海桑、海桑和秋茄种群的凋落量分配均为叶>花果>枝。考虑种群年龄及人工种植的密度因素,6年龄无瓣海桑和海桑林的生物量积累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4.
林分结构随林龄增加发生变化,致使土壤微环境变化,进而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以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25、40、50、60年生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表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驱动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价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MBC和MBN先上升后下降,在40年生达到最大;β-葡萄糖苷酶(β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多酚氧化酶(PHO)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趋势相似,其中βG、NAG活性在50年生人工林达到最大,PHO活性于40年生人工林达到最大;50年生人工林过氧化物酶(PEO)活性显著低于其他林龄人工林;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冗余分析显示,碱解氮(AN)、pH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导因子,分别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变异的65.4%、9.7%和7.6%。综上可知,林龄对粗枝云杉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60年粗枝云杉林地力呈现衰退态势。为此,可对近60年的粗枝云杉人工林增加碳氮元素(尤其是氮素)的输入,以提升土壤质量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位置指数(CE)、混交指数(DM)、分异指数(T)以及Ripley’sK方程,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无瓣海桑自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海桑、无瓣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种群都呈现集群分布;海桑-无瓣海桑、海桑-秋茄、海桑-桐花树、桐花树-无瓣海桑以及秋茄-桐花树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负关联,秋茄-无瓣海桑之间呈现正关联,但这些关联都不显著。海桑和秋茄与其它树种属于中度混交,而无瓣海桑和桐花树与其它树种的混交程度相对较弱。海桑和无瓣海桑个体之间的胸围差异明显,而其它树种个体之间的胸围差异中等。海桑个体之间的树高差异明显,而其它树种个体之间的树高差异中等。采用的空间指数和空间统计技术有效地描述了树种的空间属性。  相似文献   

6.
选择黄土高原7种典型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基础呼吸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7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基础呼吸均存在显著差异;除冷蒿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以外,其他各种植物的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基础呼吸均比非根际土壤的高;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基础呼吸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可为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林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研究生物量、生产力的基础上,对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林中2种红树植物海桑和无瓣海桑各组分的干重热值、林分能量现存量、年能量净固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样品干重热值有一定的差异,树叶干重热值最高,纫根干重热值最低;海桑各组分样品干重热值比无瓣海桑相应组分稍高.林分能量现存量(1999年10月)为84774.72kJ·m^2,其中无瓣海桑种群能量现存量为54693.26kJ·m^-2,占林分总的64.54%,海桑种群能量现存量为30051.46kJ·m^-2,占林分总量的35.46%.林分凋落物的能量归还量(1999年)为24549.54kJ·m^-2·年^-1,其中无瓣海桑种群的能量归还量为17223.99kJ·m^-2·年^-1,占总林分的70.16%,海桑种群的能量归还量为7325.55kJ·m^-2·年^-1,占总林分的29.84%.林分能量净固定量为50391.4kJ·m^-2·年^-1,其中无瓣海桑种群和海桑种群的能量净固定量为分别为31778kJ·m^-2·年^-1和18613.4kJ·m^-2·年^-1.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植分隔法开展了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营养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竞争作用刺激了无瓣海桑高、径、冠幅、分枝及叶片数的增长,却抑制了叶面积的增加。地上竞争可增加无瓣海桑的地上生物量,但对根冠比影响不大。地下竞争增加了互花米草的地上生物量,降低了其根生物量,此时根冠比最小。地下竞争促进了无瓣海桑的主根生长,抑制了侧根生长,而地上竞争则正相反;随着竞争程度的加深,根活力逐渐降低。地下竞争时互花米草根活力显著下降。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在有地上竞争时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降低。各竞争处理未对P、K、Ca和Mg元素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地上竞争显著降低了N元素在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根茎叶中的含量。互花米草的竞争强度略高于无瓣海桑,但是地上竞争强度无瓣海桑远远高于互花米草,而二者地下竞争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9.
对深圳湾红树林引种的外来种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L.) Engl.)和无瓣海桑(S. apetala B. Ham.)的生态适应性、扩散现状及生态入侵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桑和无瓣海桑对深圳湾的气温、盐度、潮滩与土壤等基本适应,虽然极端低温是其生长定居的限制因子,但其子代的抗寒性逐渐增强,在局部区域有一定的繁殖力和扩散力,生态效益明显.从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生态位理论、群落更新理论等方面分析认为,海桑和无瓣海桑在深圳湾造成生态入侵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深圳湾红树林引种海桑、无瓣海桑的生态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深圳湾红树林引种的外来种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L.) Engl.)和无瓣海桑(S.apetala B.Ham.)的生态适应性、扩散现状及生态入侵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桑和无瓣海桑对深圳湾的气温、盐度、潮滩与土壤等基本适应,虽然极端低温是其生长定居的限制因子,但其子代的抗寒性逐渐增强,在局部区域有一定的繁殖力和扩散力,生态效益明显。从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生态位理论、群落更新理论等方面分析认为,海桑和无瓣海桑在深圳湾造成生态入侵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和相互关系,以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增加在不同沙地中表现不同,毛乌素沙地土壤容重和养分含量明显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孔隙度和养分含量明显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养分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类似,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影响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主要因子分别是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毛乌素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氮,而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受土壤有机碳限制较强。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西太岳山3个林龄(18、35和51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为对象,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并利用通径分析,探讨土壤和凋落物养分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华北落叶松林年龄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占其与可溶性有机碳之和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在51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中最大(13),约为其他两个林龄华北落叶松林的1.6倍;土壤微生物碳熵在3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中最低(1.5%),在1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中最高(2.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真菌Shannon指数、土壤和凋落物碳/氮比在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林中的变化趋势均为35年生18年生51年生。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凋落物自身化学组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有显著影响,土壤碳/氮比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是调控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因素。总的来说,3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最小,土壤碳库稳定性较好,养分状况优于另外两个林龄华北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和相互关系,以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增加在不同沙地中表现不同,毛乌素沙地土壤容重和养分含量明显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孔隙度和养分含量明显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养分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类似,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影响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主要因子分别是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毛乌素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氮,而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受土壤有机碳限制较强。  相似文献   

14.
外来种无瓣海桑化感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种子萌发率和胚根长度作为测量指标,以化感效应敏感指数RI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各器官的水浸液对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和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的各器官水浸液对海桑种子萌发均起抑制作用,高浓度下抑制效应明显;2)不同浓度无瓣海桑根的水浸液对海桑的胚根长均起抑制作用,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无瓣海桑的枝、叶和果的水浸液对海桑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抑低促",即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转为促进;3)无瓣海桑各器官的水浸液对本身种子的发芽表现为"高抑低促";4)无瓣海桑果的水浸液对本身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无瓣海桑枝、叶和根的水浸液对本身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抑低促";5)无瓣海桑各器官的水浸液中果的水浸液对海桑或无瓣海桑种子发芽和胚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杨凯  朱教君  张金鑫  闫巧玲 《生态学报》2009,29(10):5500-5507
为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状况,对辽宁东部山区两种林龄(9年生,幼龄林;43年生,成熟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层(腐殖质层和矿化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季节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与土壤养分及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林龄落叶松腐殖质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高于矿化层;在腐殖质层,幼龄林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高于成熟林.方差分析表明,在春、秋季节,同一土层两林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在观测的3个季节内,幼龄林腐殖质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基本无变化,而成熟林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在秋季达到最高;两种林龄落叶松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在矿化层,两种林龄落叶松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在秋季达到最大.相关分析发现,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之间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水分无相关性;另外,落叶松人工林内的灌木种类和数量以及季节性温度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也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波动与土壤养分状况密切相关,幼龄林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成熟林.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恢复背景相同的6个月林龄、3a林龄、6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和光滩湿地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处于不同生态恢复阶段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地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Y>0.02)存在差异;相似性分析检验(One-Way ANOSIM)表明4种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也显示4种生境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显示,各生境动物群落主要特征及群落间的差异主要是受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所决定。研究结果还表明:光滩、6个月林龄、3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无瓣海桑种植的前3a,随着植被的迅速恢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增加明显。BIOENV分析结果表明:3a林龄之前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植被特征的影响,快速恢复的植被提供了荫蔽,既减轻了高温和水分蒸发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胁迫,又给动物提供了一个躲藏和逃避敌害的场所。而相对于植被的快速恢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要缓慢和滞后得多。但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6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上述3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反而明显下降。这是由于6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地土壤已具有红树林酸性硫酸盐土的基本特征,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变化影响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还可能与无瓣海桑提供了和乡土红树植物不同营养水平(如C/N比)和单宁含量的"凋零物"食物源有关,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的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原位收集方法,对川西米亚罗林区不同林龄(9、13、31年)的粗枝云杉人工林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粗枝云杉人工林根系的单位质量、长度、面积及根尖分泌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9年生云杉林的分泌速率显著大于13年生和31年生云杉林.13年生云杉林的根系活力显著小于9年生和31年生云杉林.不同林龄粗枝云杉人工林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表现为31年生13年生9年生,非根际土为13年生31年生9年生.随林龄的增加,粗枝云杉的根际土细菌、真菌、放线菌磷脂脂肪酸含量及总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非根际土细菌、真菌磷脂脂肪酸含量、总量及真菌/细菌呈低-高-低的趋势.粗枝云杉根系对土壤MBC、MBN及功能群磷脂脂肪酸含量具有正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8.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与海桑人工林鸟类群落研究及生态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勇军  昝启杰 《生态科学》2001,20(Z1):41-46
报道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和天然红树林鸟类群落的组成特征、密度、相似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并通过比较的方法,从鸟类群落学的角度,对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无瓣海桑和海桑作为深圳沿海人工造林的主要引进树种,对原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暂时没有不利影响,对尽快恢复和发展红树林地的面积,提高原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态的入侵;②在大面积种植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时应间种适当面积的当地红树树种。  相似文献   

19.
报道深圳福田无瓣海桑 海桑人工林和天然红树林鸟类群落的组成特征、密度、相似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并通过比较的方法,从鸟类群落学的角度,对无瓣海桑 海桑人工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无瓣海桑和海桑作为深圳沿海人工造林的主要引进树种,对原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暂时没有不利影响,对尽快恢复和发展红树林地的面积,提高原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态的入侵;②在大面积种植无瓣海桑 海桑人工林时应间种适当面积的当地红树树种。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建平县5、10、15和20年生4个林龄的杨树农田防护林为对象,以农田作为对照,研究了农田营造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营造防护林后,0~15 cm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基础呼吸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造林20年后达到或超过未造林农田的水平;而代谢熵在造林5年后显著增加,然后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农田营造杨树防护林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