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9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为了优化草菇子实体多肽的提取工艺和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草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取草菇子实体多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酶解工艺,并使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组合。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提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2 (g/mL)、加酶量7 200 U/g、酶解温度43 ℃,此工艺条件下的多肽得率为67.76%。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4个方面研究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多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4.1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在69.64%和91.83%达到稳定,草菇子实体多肽还具有一定的还原力,说明草菇子实体多肽可以作为优质抗氧化肽的良好来源。该研究为草菇多肽的高效制备和抗氧化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高原适应过程中大鼠脑内β-内啡肽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平原(海拔5m,上海)直接运送到高原(2261m,西宁和3460m,天峻)。以放射免疫分折法研究了大鼠在高原24h.急性缺氧期和30d慢性缺氧期中枢脑内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大鼠在两个不同海拔(2261m,3460m)环境24h急性缺氧期与平原对照组相比,脑垂体内β-EP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纹状体、丘脑、下丘脑、桥-延脑、海马内β-EP含量均增加非常显著(P<0.01)。2.大鼠在3460m高原30d慢性习服期,垂体及各脑区内β-EP的含量变化呈时相性:即1—3d均呈进行性增加(P<0.01):3-15d呈持续性减少,除中脑、纹状体、丘脑外,均为P<0.01。15-30d垂体、丘脑、皮层、纹状体内β-EP含量仍持续减少(毒体、皮层P<0.01),桥-延脑、下丘脑、海马趋于回升(P<0.01),中脑亦趋于回升(P>0.05)。脑内β-EP的这种变化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3.
胰岛素介体-肌醇磷酸多糖,被认为是胰岛素的第二信使,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肌醇磷脂是产生该介体的前体,经胰岛素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PIPLC)水解,产生介体和二酰甘油(DG)。本实验以人红细胞为材料,用^3H同位素标记、有机溶剂提取、薄层层析及放射性自动计数等方法,分析胰岛素或PIPLC作用于红细胞后前体和DG的变化情况,以推测介体的产生机制。结果显示:胰岛素使红细胞膜上及释放至胞外上清的前  相似文献   
24.
绞股兰的茎段和叶碎片外植体可在合适的激素调节诱导下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含有不同水平激素的MS培养基对绞股兰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经统计学分析,可以找出对绞股兰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细胞影响显著的激素及其适宜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5.
胰岛素介体──肌醇磷酸多糖,被认为是胰岛素的第二信使,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肌醇磷脂是产生该介体的前体,经胰岛素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PIPLC)水解,产生介体和二酰甘油(DG).本实验以人红细胞为材料,用3 ̄H同位素标记、有机溶剂提取、薄层层析及放射性自动计数等方法,分析胰岛素或PIPLC作用于红细胞后前体和DG的变化情况,以推测介体的产生机制.结果显示:胰岛素使红细胞膜上及释放至胞外上清的前体量均较对照升高,且使体系中的DG量升高;PIPLC则使红细胞膜上的前体量下降,使释放至胞外上清的前体量升高,推测:胰岛素或PIPLC作用于完整细胞时,激活了某种酶,使前体先从膜上释放至胞外上清,再被水解为介体和DG,同时胰岛素还可能激活完整细胞内再合成前体的机制,而PLPLC却不能.  相似文献   
26.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竭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Aureobasidium)和枝孢霉(Cladosporium)。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F.graminumvar.dracaena)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27.
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木果石栎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主要以木果石栎林为对象,试用收获法对亚热带地区的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和分析了群落生物量、各结构层次和群落主要种的生物量、地下部分的垂直分布,以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道燕麦红条花叶病毒(ORSMV)在被感染的燕麦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及其定位。弹状病毒聚集在核内外膜之间,有的在胞浆空泡之间,也有的散生在胞浆中。被感染细胞中产生“病毒胞浆”,为膜所包被,病毒颗粒从膜上芽生。在胞浆空泡中还有许多小泡,病毒颗粒也从这些小泡上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9.
通过埋植套管向家兔双侧杏仁核内缓慢注射微量氯化钙或氯化镁,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向杏仁核内注入钙离子螯合剂CDTA或钙通道抑制剂异博定则可显著加强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提示:杏仁核内钙、镁离于浓度是影响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的重要因素,同时表明电针和吗啡镇痛的机理可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0.
自1975年Hughes等从猪脑中提取出脑啡肽(enkephalin),已先后发现十几种内源性阿片样肽。研究这些内源性阿片肽的生理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阿片拮抗剂(如纳洛酮)去阻断阿片受体,以观察哪些功能发生了改变,进而推测内源性阿片肽本身的功能。纳洛酮阻断法有不足之处:用纳洛酮阻断阿片受体后,所有阿片样激动剂都将失效。因此,不能区分究竟是哪一种阿片肽在起作用;纳洛酮对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有不同的亲和力,较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