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叶子花的组织培养与微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子花茎尖、茎段接种在MS附加不同浓度组合的6-BA、IAA、IBA、NAA培养基上可诱导茎尖及腋芽的生长而获得无性系芽,无性系芽茎尖和茎段在MS附加6-BA0.5mg/L,NAA0.05mg/L进行继代培养,一般不形成丛生芽,以茎尖生长和腋芽萌生增殖,增殖系数为2.73;高度大于3cm的增殖芽在1/2 MS附加IAA lmg/L、IBA lmg/L、NAA0.2mg/L培养基上生根率为80.5%,生根苗用“二步法”移栽成活率在97%以上。无性系芽的幼叶、茎段在MS附加6-BA和NAA、2,4-D培养基上能高频产生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在所试验的所有培养基上均无不定芽或胚状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92.
甘草、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野生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麻黄和甘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甘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多于麻黄;乌拉尔甘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多于胀果甘草;中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多于膜果麻黄;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可间接的判断土壤的肥力。麻黄根际分离的细菌可提高麻黄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3.
孙乐  王毅  李洋  孙建 《生态学报》2023,43(2):756-767
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发育的共同影响,其响应特征和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环境胁迫下植物的适应策略,以应对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丧失。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115个样点的调查取样,测定群落叶片碳、氮和磷含量(LC、LN和LP)及干物质量(LDMC)4种能够反映植物生存策略的叶片功能性状,以物种相对多度为基础计算群落加权平均值(CWM)。结合降水量、气温和土壤因子,探索高寒草地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量对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影响显著(P<0.01),而温度对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2)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对CWM_LC、CWM_LN、CWM_LP和CWM_LDMC影响显著(P<0.01),且除CWM_LDMC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非线性响应,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对CWM_LC、CWM_LN、CWM_LP和CWM_LDMC影响显著(P<0.05),且土壤含水量对各性状的影响为非线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该研究说明水分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群落叶片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高寒草地对恶劣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94.
内皮细胞培养中清除成纤维细胞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原代细胞培养中很容易混杂成纤维细胞,并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由于成纤维细胞生长迅速,在培养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也日渐增加。本文介绍一种清除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对各种非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有一定参考价值。以往是用0.1%的胶原酶消化法来清除成纤维细胞。但由于胶原酶价格昂贵,故并不  相似文献   
95.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分子量为16000—18000的蛋白,对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正常机体,除脑组织外,其他器官组织中FGF含量极低,不易检出。在慢性纤维化疾病和脑损伤时,FGF明显增加。油酸可引起多种动物急性肺损伤,导致反应性细胞增生,肺纤维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株(MEL)为实验材料,用自制的设备和电极进行细胞电融合研究.经Pronase E(0.5mg/ml)预处理的细胞,融合率可高达90%.融合的多核细胞经培养能存活三至四天,有的能存活六天,并且用DMSO诱导保持原有的主物活性,具有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7.
98.
99.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植物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花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依据七彩红竹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引物,采用ImPcR技术从七彩红竹中克隆获得了一个新的DFR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IhDFR1(登录号为KF72820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hDFR1基因cDNA全长945bp,编码31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DFR蛋白功能结构域,存在2个特异结合位点,属于非Asn/Asp型DFR酶,与禾本科植物中的DFR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对不同发育时期七彩红竹的IhDFR1基因进行时空表达的结果显示,只有在竹秆颜色呈现红紫色时,IhDFR1基因才有表达。以上结果初步显示IhDFR1蛋白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酶参与竹秆花色素苷的代谢调控,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七彩红竹花色素苷产生的分子机理和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魏东  全元  王辰星  付晓  周政达  王毅  高雅  吴钢 《生态学报》2014,34(11):2821-2829
随着我国煤电基地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电基地建设与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了解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与人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保护、治理、恢复策略是煤电基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生态环境监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然而,现有的监测技术体系普遍存在自动化水平较低、成本较高、时空覆盖面较低等问题。鉴于物联网技术在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改善信息获取方式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所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煤电基地生态环境监测,从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的角度明确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