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白沙枇杷果实发育、果实水势及与裂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长在山坡地6年生白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的裂果与果实发育、可溶性糖含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及果实水势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覆盖地膜、断根和果实套袋技术对预防裂果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白沙枇杷果实的发育,果形指数变小;临近成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同时果实水势也升高。模拟大雨后,果实水势与裂果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41。这说明白沙枇杷临近成熟时,果实内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等高渗透物质,从高含水量的土壤中大量吸收水分,使果实水势升高,导致裂果。以覆盖地膜、断根和果实套袋组合的技术预防裂果的效果最好,其中覆盖地膜和断根对预防裂果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2.
用不连续梯度蔗糖密度超离心,从经Triton X-100增溶的褐藻裙带菜类囊体膜中分离到3种色素蛋白复合物条带,分别是捕光复合物、具有光氧化活性的PSⅡ复合物颗粒(区带Ⅱ)以及PSⅠ(区带Ⅲ)。PSⅡ颗粒经毛地黄皂苷增溶后,再次超离心分离得到3条PSⅡ的亚复合物条带。吸收和荧光激发谱显示其中的区带Ⅱ-1为墨角藻黄素-Chl a/c-蛋白复合物,区带Ⅱ-2为Chl a/c-蛋白复合物,两者都只含20kDa多肽;而鲜绿色的区带Ⅱ-3为不含捕光复合物的活性PSⅡ核心。  相似文献   
73.
旨在克隆穿心莲CPS的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的技术从穿心莲叶片中获得目的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全长2 499 bp的cDNA序列,编码一个833aa的蛋白.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该蛋白与野甘草、咖啡等其他植物来源的CP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保守功能结构域分析显示,该蛋白包含一个富含Asp残基的植物萜类合酶的共有保守功能域“DXDD”,归属于萜类生物合成酶Ⅰ类超级家族和顺式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酶超级家族.初步推测克隆得到了穿心莲CPS的编码基因(命名为ApCPS,GenBank登录号为JN216843.1).  相似文献   
74.
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式生物梨形四膜虫为研究对象,探讨了Al2O3纳米颗粒对生物细胞的毒性。分别研究了纳米Al2O3对梨形四膜虫生长繁殖、乙酰胆碱酯酶(True choline esterase,TChE)活性、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活性以及对热激蛋白70(HSP70)和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表达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的生长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延长了传代时间,减少了繁殖代数;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TChE的活力表现为中低浓度(10 mg/L与100 mg/L)激活,高浓度(500 mg/L)抑制的趋势,而对SDH的活力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尤其在500 mg/L浓度下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HSP70及MDR1基因表达均有显著作用,HSP70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诱导,而MDR1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可知,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是具有毒性的,但是其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以及验证。  相似文献   
75.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 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5.53μg&#8226;m-2&#8226;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 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6.53μg&#8226;m-2&#8226;h-1。 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 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相似文献   
76.
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土壤CH4排放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 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5.53μg&;#8226;m-2&;#8226;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 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6.53μg&;#8226;m-2&;#8226;h-1。 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 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相似文献   
77.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的纯化方法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Streptoverticillium mobaTaense发酵生产的转谷氨酰胺酶经过除茵体、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干燥后得到粗酶产品,其活力回收率约70%。又经Superdex-75凝胶过滤和Source 30S阳离子交换两步纯化后得到纯酶,最终酶活力收率约37%。酶最适温度为50℃,在40℃以下稳定性良好;最适pH为6.0,pH4.0~8.0时比较稳定。离子强度对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8.
海藻糖及其在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海藻糖发现以来对其化学性质、生理功能、作用机理、代谢途径等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渐渐兴起。研究表明海藻糖能提高生物体对干旱、低温、高温、pH、盐渍等逆境条件下的抗性。离体试验表明海藻糖能保护生物膜、蛋白质的结构并能保持逆境下的酶活性,同时,外源海藻糖同样对生物体有保护作用。由于海藻糖具有这些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它已在许多方面得以应用,可作为食品工业的一种添加剂和甜味剂,使干燥食品在得水后保持原有的色、香、味;也可作为医药工业的非特异性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保护剂,使其在常温下保存,从而降低运输与储存费用;另外,在农业研究中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表达海藻糖的转基因作物,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抗冻等抗逆性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家兔实验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增高及同步饮磁处理水时动脉内膜病理变化的区别,探讨磁处理水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G)、模型组(ASG)和预防组(MWG) ,以高脂饲料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MWG家兔喂高脂饲料同步饮磁处理水,分阶段检测各组家兔血浆LDL -c含量并观察其主动脉内膜病理学改变。结果:MWG血浆LDL -c含量明显较ASG降低(P <0 .0 1,MWG主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及粥样斑块形成面积较ASG减小(P <0 .0 1,内膜增生程度较ASG减轻(P <0 .0 1)。结论:提示磁处理水在家兔实验性高LDL -c血症及AS的预防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等多种原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努力从各个方面来解决,其中机体天然产生的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由于其对耐药菌的强大抗菌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肽抗生素是一种阳离子小分子多肽,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防御素(defensin)是肽抗生素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主要来源于皮肤、呼吸道等的上皮组织,是正常机体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线。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 3,hβD-3)参与人体免疫屏障,并因具有广谱抗菌和抗菌活性不被盐离子浓度抑制等特点而具特别的研究开发价值。提取中国人扁桃体组织总RNA,以RT-PCR技术扩增编码hβD-3成熟肽的cDNA并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QE-80L,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免疫印记等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细菌表达总量的40%。重组蛋白自表达菌包涵体中提取后,经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达到电泳纯,经多步透析法复性,在体外抗菌实验中表现出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