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土壤CH4排放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 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5.53μg&;#8226;m-2&;#8226;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 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6.53μg&;#8226;m-2&;#8226;h-1。 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 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它们的土壤与表层凋落物的呼吸有助于了解它们的碳源汇时空分布格局及碳循环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采用Li-Cor 6400-09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测定湖南两种针叶林群落(2007年1月至12月)的土壤呼吸及其相关根生物量和土壤水热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和马尾松群落中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显著, 在季节动态上的趋势相似, 都呈不规则曲线格局, 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86.9 mg CO2•m–2•h–1和242.4 mg CO2•m–2•h–1。从1月开始, 两种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由最小值33.9 mg CO2•m–2•h–1和38.6 mg CO2•m–2•h–1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杉木群落到7月底达到全年中最大值326.3 mg CO2•m–2•h–1, 而马尾松群落到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467.3 mg CO2•m–2•h–1, 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 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91.7%和78.0%, 和土壤含水量呈二次方程关系, 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5.4%和8.4%。由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Q10值, 杉木和马尾松群落中全年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26和2.13, Q10值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小。两种群落土壤呼吸的差异主要受群落植被的根生物量、群落的凋落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树干呼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监测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1种优势树种树干呼吸速率、1 cm深树干温度以及林内空气变化情况。研究发 现,11种优势树种的树干呼吸具有相同的季节规律,并且雨季均大于干季时的树干呼吸。树种间树干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在0. 823~2.727 μmol&;#8226;m-2&;#8226;s-1。树干1.3 m处所测南北方向树干呼吸无显著性差异。树干呼吸与树干温度显著相关(0.552<0.92),呈良好的自然指数回归关 系,Q10值为1.90~3.03。20 ℃时各树种的RT(总树干呼吸)速率为0.771~2.570μmol&;#8226;m-2&;#8226;s-1。  相似文献   

4.
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下狗脊蕨群落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了江西省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下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群落的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等。通过叶片参数和地上生 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狗脊蕨单株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分别 为W1=0.021H1.545(R2=0.790)和W1=2.518(D2H)0 .616(R2=0.894;H为株高 ,D为地径)。人工针叶林下灌草层地上生物量为367.8 g&;#8226;m-2(52~932 g&;#8226;m-2),凋落物为1 631 g&;#8226;m-2(672~2 763 g&;#8226;m-2),分别占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4.7%(1.55%~13.2%)和20.7%(7.6%~32.1%)。狗脊蕨群落地上生物量和NPP分别为266.6 g&;#8226;m-2和88.67 g&;#8226;m-2&;#8226;a -1 ,其中狗脊蕨种群占73.7%;地下生物量为212.6 g&;#8226;m-2。狗脊蕨的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eaves day mutter content, LDMC)分别为144.0 cm2&;#8226;g-1和31.99%,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最佳叶面积估算模型为S=21.922 6-0.152L2+0.000 9L3(9.0≤L(叶片长度)≤23.5;1.4≤W ( 叶片宽度)≤5.9)。狗脊蕨种群的LAI为1.8。土壤含水量对狗脊蕨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对农田土壤二氧化碳和甲烷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鸡粪、猪粪、牛粪)对夏玉米田土壤CO2和CH4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CO2通量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受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土壤CO 2通量和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地下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当温度不是限制因子的时候,CO2通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玉米整个生长季大部分时间土壤为CH4的吸收汇,源汇的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但是相关分析并不显著.不同处理的土壤CO2季节平均排放通量为0.5124~0.8518 g·m-2·h-1,和CK2相比,玉米种植促进了CO2的排放,施用有机肥也增加了CO2的排放,所有有机肥处理的平均排放通量和CK2差异显著,但只有S2和P2和CK1的差异显著.不同处理农田土壤CH4的季节平均通量为-0.0068~-0.0484 mg·m-2·h-1,有机肥施用抑制了土壤对CH4的吸收,施肥量高抑制作用强,但是统计分析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作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密闭箱技术,于2006和2007年研究了稻鸭复合系统CH4的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淹水稻田(CK)相比,由于鸭子的活动,养鸭稻田(RD)的田面水溶解氧浓度(DO)增加,CH4的排放显著减少.2006年RD的平均CH4排放通量为(6.84±1.49) mg·m-2·h-1,比CK的(10.17±1.25)mg·m-2·h-1降低32.7%,CH4排放总量为(19.34±1.15) g·m-2,比CK的(26.25±2.17) g·m-2减少26.3%; 2007年RD的平均CH4排放通量为(7.68±0.74) mg·m-2·h-1,比CK的(9.53±0.40)mg·m-2·h-1降低19.0%, CH4排放总量为(18.41±1.05)g·m-2,比CK的(22.81±0.75) g·m-2减少19.3%.在水稻全生育期,各处理CH4的排放通量分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出现2个排放高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CO2加富对丹尼斯凤梨(Guzmania`Denise’)和吉利凤梨(Guzmania `Cherry’)叶片光合速率、植株生长、开花和光合相关酶活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0 d期间,处理(600±40)、(900±40) μmol CO2&#8226;mol-1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同期对照增加了6.24%~31.91%和11.92%~ 41.48%;CO2加富下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 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Rubisco活性增加,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则明显下降。(600 ±40)μmol CO2&#8226;mol-1处理下的株高、叶面积分别比同期对照下增加了6.94%~14.63%和1.66%~7. 06%,而处理(900±40) μmol CO2&#8226;mol-1下 分别增加了9.71%~20.85%和2.87%~11.62%;CO2加富下促进了干重和鲜重的积累。此外,CO2加富提前了吉利凤梨的花期。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CO2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2005年CO2通量数据,对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源/汇功能及其部分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为明显的碳源,在植物生长季(5~9月份)吸收230.16 gCO2•m-2,非生长季(1~4月份及10~12月份)释放546.18 gCO2•m-2,其中净排放最高在5月份,为181.49 gCO2•m-2,净吸收最高在8月份,为189.69 gCO2•m-2,年释放量为316.02 gCO2•m-2。在平均日变化中,最大吸收值出现在7月份12:00,为(0.45±0.0012) mgCO2•m-2•s-1,最大排放速率出现在8月份0:00,为(0.22±0.0090) mgCO2•m-2•s-1。生长季中6~9月份表现为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非生长季的变化幅度较小。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与气温、空气水气饱和亏和地表反射率等环境因素呈现相似的相关性,与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叶面积指数则为线性负相关,生态系统呼吸(Res)则与上述因子的相关性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外源氮对沼泽湿地CH4和N2O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受到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农业排水等外源氮素的输入,对湿地生态系统CH4和N2O通量有重要影响。采用野外原位施肥试验模拟外源氮输入,设0,60,120,240kgN•hm-2 4种试验处理,探讨外源氮对沼泽湿地CH4和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氮促进了CH4和N2O排放。与对照处理比较,各施氮水平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81%,254%和155%,N2O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21%,100%和533%。外源氮输入对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形式影响不大,而N2O的季节变化形式随着氮输入表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对CH4排放的促进作用与植物生长阶段和产CH4的微生物过程密切相关,N2O排放通量随氮输入量呈指数增加(R2=0.97,p<0.01)。外源氮通过影响湿地微生物过程来进一步影响CH4和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高明磊  满秀玲  段北星 《生态学报》2021,41(24):9886-9897
为进一步探究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管理对我国寒温带森林生长季土壤CH4通量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大兴安岭北部4种林型(白桦林、山杨林、樟子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4种处理(自然状态、去除凋落物、去除林下植被以及去除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土壤CH4通量排放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森林生长季土壤均表现为CH4的汇,4种林型不同处理后土壤CH4通量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吸收峰值出现在7月或8月。自然状态4种林型土壤CH4平均吸收通量表现为白桦林(-79.23±14.92)μg m-2 h-1>山杨林(-64.27±9.60)μg m-2 h-1>樟子松林(-62.54±15.48)μg m-2 h-1>兴安落叶松林(-48.73±12.26)μg m-2 h-1,兴安落叶松土壤CH4平均吸收通量显著小于其他三种林型(P<0.05)。相比于自然状态,4种林型在去除凋落物后土壤CH4吸收通量提高了2.12%-12.15%,但变化幅度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去除林下植被后4种林型CH4吸收通量提高了0.84%-20.55%,且只有山杨林吸收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去除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后,对白桦林和樟子松土壤CH4通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山杨林和兴安落叶松林影响显著(P<0.05)。总之,去除凋落物或林下植被均会提高土壤对CH4吸收,去除林下植被对土壤CH4通量的影响要大于去除凋落物的影响,但不同林型不同处理之间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对收获后冬闲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越冬稻田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残茬稻田和裸田的CO2的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16:00左右.日间CH4排放为净值,夜间表现为弱吸收.残茬稻田和裸田N2O夜间排放分别为日间平均的1.79和1.58倍.残茬稻田的昼夜CO2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裸田(P<0.05).在测定期间,残茬稻田CO2排放随温度升高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CO2排放与土温、地表温度和气温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收获后稻田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在11月10日至翌年1月18日测定期间,残茬稻田的CO2和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0.69±21.21) mg·m-2·h-1和(-0.04±0.01) mg·m-2·h-1,CO2排放通量较裸田高13.06%,CH4吸收增高50%.残茬稻田的N2O排放通量为(21.26±19.31) μg·m-2·h-1,较裸田低60.75%.由此说明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是大气CO2和N2O的源,CH4的汇.  相似文献   

12.
川中丘陵区冬灌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特征进行连续一年的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区(种植区)在水稻生长季平均CH4排放速率为22.76±2.76 mg·m-2·h-1,休闲期平均为1.43±0.20 mg·m-2·h-1,全年平均为9.64±1.17 mg·m-2·h-1;全年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其累计CH4排放量占全年总CH4排放量的91.2%未种植水稻区(对照区) 全年CH4平均排放速率为2.03±0.18 mg·m-2·h-1,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量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6.2%.N2O的排放在稻田落干时呈现脉冲排放.在水稻生长季,对照区CH4和N2O的季节排放速率分别为4.53±0.38mg·m-2·h-1和32.01±5.02 μg·m-2·h-1,而种植区则分别为22.76±2.76 mg·m-2·h-1和73.04±5.03 μg·m-2·h-1,植株参与导致CH4和N2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302%和128%.CH4和N2O的排放随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在冬灌田中,即使考虑500年的时间尺度,全年N2O排放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也只有CH4的7.9%,与CH4相比,冬灌田排放的N2O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13.
开垦对克氏针茅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大气间CO2净交换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研究通过同化箱式法,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对比研究生长季草地生态系统和耕种多年的小麦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 以探讨该地区碳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碳通量主要因子, 并揭示农田开垦对草原碳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两个生态系统的群落净气体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整个测定期间, 草地生态系统的净气体交换NEE的最高值为–11.26 µmol CO2&#8226;m–2&#8226;s–1, 平均群落净气体交换为–5.33 µmol CO2&#8226;m–2&#8226;s–1; 小麦田群落NEE最大值为–12.29 µmol CO2&#8226;m–2&#8226;s–1, 平均群落净气体交换为–7.66 µmol CO2&#8226;m–2&#8226;s–1。分析发现, 叶面积指数LAI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系统NEE的主要因子, 相对贫瘠的土壤也是限制该地区生态系统碳固定的一个重要因子。因小麦的生长特性, 在生长中后期, 小麦田生态系统NEE随LAI的变化没有草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此外, 较低的土壤含水量限制了小麦田群落呼吸, 使得小麦田群落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于2006—2007年对黔中地区退耕荒草地、灌丛、马尾松林和阔叶林土壤氧化亚氮的释放通量进行原位观测,初步研究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N2O释放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除个别月份土壤表现为大气N2O的吸收汇,各观测点均为N2O的源,植被条件和土壤类型对土壤N2O的释放具有明显影响.退耕荒草地、灌丛N2O释放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夏季节高于秋冬季节,通量范围分别在-20.7~103.0 μg N·m-2·h-1和 -33.0~67.3 μg N·m-2·h-1.马尾松林、阔叶林春季土壤N2O释放量最高,其他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通量范围分别在-5.3~35.0 μg N·m-2·h-1和-14.4~152.8 μg N·m-2·h-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与N2O释放通量显著负相关,是影响土壤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温度通过影响土壤水分而间接影响土壤N2O的释放通量.  相似文献   

15.
以砂培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不同浓度NaCl (50、 100、150、200、250 mmol&#8226;L-1)和Na2CO3 (25、50、 75、100、125 mmol&#8226;L-1)胁迫处理,以1/2全营养液作为对照,处理7 d后研究NaCl和Na2CO3胁迫处理对菊芋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动力学 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aCl处理下,当浓度小于150 mmol&#8226;L-1时,增加了菊芋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ivity, Gs),对荧光参数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 Fm/Fo)、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量子效率 (Actual quantum yield of PSⅡ under actinic irradiation,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和非 光化学猝灭系 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除了NPQ显著 增加,其余均显著降低;2)在Na2CO3胁迫处理下,随着Na2CO3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菊芋幼苗叶绿素含量、PnGs以及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 学参数Fm/FoFv/FmφPSⅡ和qP均显著降低,NPQ显著增加;3)就NaCl和Na2CO3相比而言,在相同Na+浓度情况下,处于Na2CO3胁迫下的菊芋 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nGs以及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m/FoFv/FmφPSⅡ和qP下降幅度和NPQ的增加幅度均显著大于NaCl,这说明 NaCl和Na2CO3胁迫均对菊芋幼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在相同Na+浓度情况下,Na2CO3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由此说明菊芋对盐的忍耐程度高 于碱。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草甸湿地土壤呼吸和枯落物分解的CO2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碱液吸收法研究了三江平原草甸湿地土壤呼吸和枯落物分解的CO2释放速率,讨论了影响CO2释放的环境因素,估算了枯落物分解的CO2释放对于总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生长季,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和小叶章湿草甸各部分CO2释放均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温度和水分是重要制约因素。两类草甸湿地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4.33g•m-2•d-1和6.15g•m-2•d-1,枯落物分解的CO2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76g•m-2•d-1和3.10g•m-2•d-1,枯落物分解的CO2释放占总释放量的31%和35%,说明在碳素由地上植物碳库转移到地下土壤碳库的过程中,湿地枯落物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碳损失源。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上,土壤呼吸通量的量值可以通过观测土壤呼吸CO2扩散速率(&#601;c/&#601;t)计算得到。但是为获得&#601;c/&#601;t,通常须允许土壤呼吸箱内CO2浓度升高,因此,如何估算外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的&#601;c/&#601;t是土壤呼吸观测技术的关键,关系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601;c/&#601;t的估算会受土壤表层大气CO2扩散梯度(即土壤呼吸箱内CO2扩散梯度和大气CO2浓度昼夜变化)的影响。目前,线性回归方法是土壤呼吸观测中估算&#601;c/&#601;t的基本方法。然而,常用的线性回 归方法会低估&#601;c/&#601;t,而指数回归方法则可以准确地估算&#601;c/&#601;t。夜间&#601;c/&#601;t的变化与大气CO2 浓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夜间土壤表层大气CO2扩散梯度的减小导致线性回归方法明显低估&#601;c/&#601;t。&#601;c/&#601;t的昼夜变化过程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现象,而指数回归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601;c/&#601;t昼夜变化的非对称性响应。  相似文献   

18.
黄树辉  曾光辉  吕军 《生态学报》2007,27(3):1248-1253
模拟稻田土壤在加入不同量的 (NH4)2SO4和双氢按(DCD)抑制剂的溶液后先进行淹水培养,然后让土壤自然蒸发变干,直至土壤产生裂缝到裂缝稳定,最后在裂缝稳定后的复水的连续培养试验。通过模拟对土壤进行复杂的、动态的水分含量变化过程中试验,探讨双氢胺抑制剂对其N2O释放的影响。每天监测土体释放的N2O通量,以及渗漏液中溶解的N2O浓度和pH值。这些监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分管理条件下,土壤中没有氮肥加入,只有DCD加入的A处理释放N2O气体最少,其平均释放通量为340.91 μg m-2 h-1; 土壤中有高剂量的氮肥和DCD加入的E处理释放N2O最多,其平均释放通量为9280.23 μg m-2 h-1。裂缝产生稳定后的复水能减少N2O向空气中的释放。渗漏液中的N2O浓度都是过饱和的。当土壤中肥料(NH4)2SO4加入量(每千克土壤中外加N≤3g)相对较少的情况下,DCD抑制剂能抑制裂缝产生过程中的N2O释放;当土壤中肥料(NH4)2SO4加入量(每千克土壤中外加N≥6g)相对较多的情况下,DCD抑制裂缝产生过程中的N2O释放效果不明显。此外还得出(NH4)2SO4和DCD的加入量比是10:1 时,其抑制N2O排放的效果比(NH4)2SO4和DCD的加入量比分别是10∶1.5和10∶2要好。土体释放的N2O通量和渗漏液中溶解的N2O浓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土体释放的N2O通量和渗漏液中的pH值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但是渗漏液中的N2O浓度和pH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O2加富对丹尼斯凤梨(Guzmania`Denise’)和吉利凤梨(Guzmania `Cherry’)叶片光合速率、植株生长、开花和光合相关酶活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0 d期间,处理(600±40)、(900±40) μmol CO2&;#8226;mol-1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同期对照增加了6.24%~31.91%和11.92%~ 41.48%;CO2加富下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 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Rubisco活性增加,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则明显下降。(600 ±40)μmol CO2&;#8226;mol-1处理下的株高、叶面积分别比同期对照下增加了6.94%~14.63%和1.66%~7. 06%,而处理(900±40) μmol CO2&;#8226;mol-1下 分别增加了9.71%~20.85%和2.87%~11.62%;CO2加富下促进了干重和鲜重的积累。此外,CO2加富提前了吉利凤梨的花期。  相似文献   

20.
 以砂培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不同浓度NaCl (50、 100、150、200、250 mmol&;#8226;L-1)和Na2CO3 (25、50、 75、100、125 mmol&;#8226;L-1)胁迫处理,以1/2全营养液作为对照,处理7 d后研究NaCl和Na2CO3胁迫处理对菊芋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动力学 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aCl处理下,当浓度小于150 mmol&;#8226;L-1时,增加了菊芋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ivity, Gs),对荧光参数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 Fm/Fo)、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量子效率 (Actual quantum yield of PSⅡ under actinic irradiation,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和非 光化学猝灭系 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除了NPQ显著 增加,其余均显著降低;2)在Na2CO3胁迫处理下,随着Na2CO3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菊芋幼苗叶绿素含量、Pn、Gs以及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 学参数Fm/Fo、Fv/Fm、φPSⅡ和qP均显著降低,NPQ显著增加;3)就NaCl和Na2CO3相比而言,在相同Na+浓度情况下,处于Na2CO3胁迫下的菊芋 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n、Gs以及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m/Fo、Fv/Fm、φPSⅡ和qP下降幅度和NPQ的增加幅度均显著大于NaCl,这说明 NaCl和Na2CO3胁迫均对菊芋幼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在相同Na+浓度情况下,Na2CO3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由此说明菊芋对盐的忍耐程度高 于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