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fMLP诱导中性粒细胞的极性变化,并结合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曲线分析不同时相细胞的极性化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胞内[Ca^2+].变化进行监测,细胞极性化情况通过倒置显微镜来分析。结果:胞内[Ca^2+]i变化主要包括静息期(0s)、快速上升期(10s)、快速下降期(150s)、慢速下降期(250s)和终末期等5个阶段,在这5个阶段的10s时细胞膜开始皱缩,启动细胞极性化过程,之后呈现为不断的极性化和去极性化过程。结论: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启动了中性粒细胞的极性化,但对之后的极性化过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目的:优化SD大鼠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与条件,为研究miR-126在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活性与功能良好的胰岛细胞及miR-126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SD大鼠,采用8 mL胶原酶Ⅴ(含DNaseⅠ100 U)逆行注射、原位消化后Hitopaque-1077梯度离心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细胞,从培养后的胰岛细胞中提取总RNA,分别用加尾法和茎环法进行miR-126的反转录,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miR-126的表达量。结果:用该方法可从每只SD大鼠中分离、纯化得到胰岛细胞372±45个,胰岛细胞纯度90%,胰岛细胞存活率95%;用加尾法和茎环法qPCR检测miR-126的Cp值分别为34.56±2.56和32.47±2.01。结论:胶原酶Ⅴ(含DNaseⅠ100 U)逆行注射、原位消化可有效避免因消化时胶状物质的产生而导致的胰岛细胞分离失败,Hitopque-1077梯度离心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成功率高等特点,可得到活性与功能较好的胰岛细胞;与加尾法相比,茎环法能够更灵敏地检测胰岛细胞miR-126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63.
乳酸菌对高脂小鼠降胆固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酸菌对高脂小鼠降胆固醇的作用。方法对昆明小鼠饲喂高脂饲料14 d建立高脂小鼠模型,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后用1株经体外实验证实具有降胆固醇效果的乳酸菌对小鼠灌胃,测定小鼠经灌胃14、28 d的脏器指数、血清胆固醇含量和肝脏胆固醇含量。结果灌胃组小鼠脏器指数明显低于高脂组小鼠,且对于血清和肝脏胆固醇含量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该菌株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肝脏胆固醇堆积的功能,为将来利用该菌株制作出降胆固醇功能的食品或药品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蛇床子素对不同钙通道亚型的作用差异。方法:首先在tsA201细胞上瞬时转染Cavl.2,Cav1.3,Cav2.2e[37a],和Cav2.2e[37b]通道,然后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tsA201细胞上的钙电流,并观察蛇床子素对各种钙通道亚型的影响。结果:蛇床子素可以浓度依赖性抑制Cav1.2和Cav1.3电流,抑制的半有效浓度分别为162.1μmol·L-1和56.2μmol·L-1.此外,蛇床子素对Cav2.2通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300μmol·L-1。的浓度下,抑制38%的Cav2.2e[37a]电流和61%的Cav2.2e[37b]电流,蛇床子素对钙电流的抑制是快速可逆的。蛇床子素在各个测试电位水平均能抑制上述四种钙通道电流,但不改变电流的激活阂值和最大峰值电流的激活电压。结论:蛇床子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多种钙通道亚型并表现出不同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5.
刘琳  韩英  袁有法  张宝性  赵金彩 《生物磁学》2011,(12):2350-235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高分辨薄层重组对体检中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MSCT薄层重组与常规CT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对照。方法:搜集做64排常规CT扫描同时行薄层重组的2473例体检病例中筛选的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在常规CT扫描中有80例可以显示病变,而在MSCT薄层重组中97例均有阳性发现;其中双肺弥漫性病变79例(两肺间质纤维化78例,肺内多发转移瘤1例),肺结核3例,肺内孤立结节12例,早期中央型肺癌1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1例以及纵隔肿瘤1例;MSCT薄层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内小叶间隔线增厚、弥漫分布的囊性病变、肺内结节的细微征象。结论:MSCT薄层重组在胸部体检中的诊断阳性率、细节分辨率、图像质量及确诊率均优于常规CT,可作为肺内病变尤其是早期肺癌筛查方法之首选。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参数,为临床提供更加规范性的治疗,进一步提高电针疗效。方法:将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73例单膝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疏波组、密波组两组,均针刺患侧膝眼穴,疏波组接2Hz连续波治疗,密波组接40Hz连续波治疗,采用WOMAC评分对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躯体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判断1个疗程及3个疗程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完成第一疗程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P均<0.01,说明两组在疼痛疗效上存在差异。而两组僵硬和躯体功能评分的比较,P>0.05,显示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第3疗程后,两组WOMAC总分比较,P均<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第3疗程症状积分低于第1疗程,说明第3疗程后症状改善优于第1疗程。结论:电针疏波组在改善疼痛上优于密波组;第3疗程后,总体症状改善情况优于第1疗程。  相似文献   
67.
血管的生成与肿瘤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体内存在着内源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当促血管形成因子增强就会产生新生血管供肿瘤生长,而当抑制因子增强则会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即对细胞外基质衍生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P、内皮他丁、Arresten;Canstatin、Endorepellin、Fibulin、Tumstatin等的特性、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8.
根系在氮素高效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人们对玉米育种过程中不同年代杂交种的根系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素供应的响应了解较少.选用中国1973.2009年育成的11个代表性玉米品种,在水培体系下研究了正常供氮(4retool/L)和低氮(0.04mmol/L)下根系与地上部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氮处理相比,正常供氮降低根干重、根冠比和根系相对生长速率,但增加总根长和侧根长.对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育成品种,供氮还降低总轴根长.氮处理不影响种子根数.随育种年代演进,地上部相对生长速率表现明显增加,不同氮水平下表现一致.但是,根系相对生长速率仅在正常供氮条件下表现出与育成年代线性相关.相应地,只在正常供氮条件下玉米总根长、侧根长、轴根长表现为随育成年代增加而明显增加.因此,在过去36年的玉米育种进程中,玉米地上部生长势在不同氮供应水平下均得到提高,而根系生长则只在正常供氮条件下得到提高.进一步改良根系在低氮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可能提高现代玉米品种的氨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报道儿童EBV感染所致的临床疾病谱与年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EBV感染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EBV-VCA-IgM或EBV-DNA-PCR诊断的690例儿童EBV感染的疾病分布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EBV感染儿童非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22例,占61.16%,非典型EBV感染268例,占38.84%.非典型EBV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为191例,占非典型EBV感染的71.27%.其他为皮炎或口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泻病、川畸病、肠系膜或颈淋巴结炎、肾炎或肾病和CNS感染等.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呼吸道感染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EBV感染男女比为1.79:1.结论儿童EBV感染所致疾病多样,累及系统多,非典型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呼吸道感染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0.
袁新田  朱玲  焦加国  刘满强  李辉信  胡锋 《生态学报》2010,30(19):5264-527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施用玉米秸秆和接种蚯蚓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水提取碳(WEOC),碳水化合物(CHOC)和酚类物质(PEO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施秸秆或表施秸秆的情况下,接种蚯蚓对四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表施秸秆的情况下达到显著水平,其SMBC、WEOC、CHOC和PEOC的含量与不接种蚯蚓相比,分别增加了33.50%、43.13%、68.21%和30.28%。接种蚯蚓在混施秸秆的处理中只有WEOC的含量增加,而SMBC和CHOC含量分别降低了11.04%和16.63%,PEOC的变化不明显。不论接种蚯蚓与否,秸秆的施用对4种组分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秸秆混施处理的作用最显著。接种蚯蚓和秸秆施用都能提高土壤WEOC的质量(CHOC/PEOC的比值)。方差分析表明,蚯蚓、秸秆和时间对活性碳组分含量都有显著影响,并且因子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除SMBC以外,WEOC、CHOC和PEOC的含量变化受秸秆因子的影响最大,方差解释比例v分别达到82.35%、62.53%和75.82%。试验结果也表现出较一致的随时间的波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测定项目SMBC、WEOC、CHOC和PEOC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