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早期合子胚取材困难, 难以开展相关研究。前人的工作表明, 油菜(Brassica napus)裂外壁小孢子胚胎发生系统能够较好地模拟合子胚的分化模式, 因而可替代早期合子胚胎作为研究材料。但目前尚缺乏该胚胎发生系统中胚胎具有胚体/胚柄分化的分子水平的证据。该文首次证明了油菜WOX家族基因能够用于标记胚体/胚柄的分化过程, 利用胚柄标记基因BnWOX8的表达模式, 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带胚柄的裂外壁小孢子胚的确存在胚体/胚柄的分化。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油菜裂外壁小孢子胚胎发生系统, 解决早期胚胎取材困难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建立了活体激光切割分离特定细胞的技术, 结合用于少量细胞RNA提取的活体特异细胞RNA提取技术, 为鉴定少量特异分化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提供了一个可行且明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2.
山莨菪碱作为常规药治疗毒蛇咬伤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李其斌  林可干 《蛇志》1999,11(3):6-8
山莨菪碱是我国首先从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 是改善微循环衰竭的一种特效药物, 特别是在防治蛇伤 D I C或急性肾衰的病例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另外, 该药在抢救过程中大剂量 500m g/d(是普通剂量10m g 的 50 倍) 使用而未见明显副作用, 因此, 1987 年以来我们常规使用山莨菪碱治疗 (重症者配合抗蛇毒血清) 各种毒蛇咬伤797 例, 均收到明显效果, 认为山莨菪碱是防治蛇伤血液毒引起 D I C 出血、急性肾衰、微循环衰竭、 M S O F的有效药物, 并可减轻神经毒引起的气道分泌物阻塞、提高血氧分压, 减轻缺氧对大脑的损害,竟争保护胆碱能受体、减轻神经毒性、加快自主呼吸恢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73.
74.
摘要 目的:利用空气消毒器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催化剂添加及多因子协同消杀的必要性及效果尚不明晰。方法:利用多因子消毒器,以白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在30 m3标准试验舱开展了臭氧、紫外线、臭氧催化、紫外光催化、HEPA过滤等单一消杀因子及多因子协同消杀气溶胶中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分别添加臭氧催化剂、光催化剂较单一臭氧、紫外线消杀率提高12.9%和11.33%;在多因子消杀中,协同臭氧催化-紫外光催化-HEPA过滤的多因子消杀较单一因子消杀率分别提高10.58%、36.37%、53.67%。此外,随着相对湿度从40%增加至80%,臭氧消杀率提高3.67%,而紫外线消杀率下降6.76%;随着设备风速由1.1 m/s增加到1.9 m/s,臭氧、紫外线、HEPA过滤的消杀率分别提高2.95%、8.08%和46.09%;臭氧发生量由5 g/h提高至10 g/h时,消杀率提高12.87%。结论:催化剂添加及多因子协同能提升消毒器的消杀效率,环境相对湿度、消毒器风速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消毒器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75.
从临床化脓性感染中分离到九株革兰氏阴性产生脂溶性红色素的小杆菌。经详细鉴定(20种生化反应,120种底物利用试验及G+C mol%测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两株能利用3,4-二羟基苯甲酸盐为唯一的碳源而生长,证明此试验适用于本属的种型鉴定。9株菌中有7株细菌属于粘质沙雷氏菌A2型。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及其它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这些菌无效而所试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全有效。红霉紊、链霉素和复方增效磺胺则各株间的敏感性不同;磺胺虽  相似文献   
76.
77.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始新孢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8.
79.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简称LAMP)是利用能识别靶序列上6个位点的4个特殊设计的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核酸的新技术。该技术在1h内扩增效率可达到109-1010个数量级,扩增产物是一系列反向重复的靶序列构成的茎环结构和多环花椰菜样结构的DNA片段混合物,电泳后在凝胶上显现出由不同大小的区带组成的阶梯式图谱。近年来LAMP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等温灵敏、操作简单、产物易检测等优点已经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80.
去垢剂是同时具有亲水极性基团和疏水非极性基团的双极性分子,能够使脂膜解体释放膜蛋白,并在溶液中为去膜状态下的膜蛋白提供疏水环境,维持和保护膜蛋白的疏水跨膜结构,在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去垢剂的双极性和理化特性,如临界胶束浓度能够极大影响去垢剂和膜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在膜蛋白研究中,需要充分利用去垢剂的结构和特性:一方面,需要利用去垢剂代替脂质分子支持和稳定去膜状态下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需要控制去垢剂和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以满足膜蛋白结构研究如蛋白质结晶试验的要求。简要介绍了去垢剂在膜蛋白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涉及去垢剂在膜蛋白离体表达、分离和纯化、以及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