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的发酵生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利用fed—batch方法,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酵母工程菌在30L发酵罐中进行了高密度发酵,发酵最适温度30℃,pH值范围5.0~5.3,溶氧范围20%~30%。发酵液OD600值达到300时开始诱导,甲醇最佳诱导浓度为10mL/L。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纯化产品经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分析和ELISA方法进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Fab抗体在Fed-batch发酵系统中可高效表达,经过192h的发酵生产,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的表达量可达412mg/L。发酵上清经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纯度为95%的重组Fab抗体,该Fab抗体经ELISA分析具有较高的HBsAg抗原亲和力和特异性。结果证实可以通过高密度发酵毕赤酵母工程菌来高效生产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应用四室隔网系统研究了菌丝桥在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幼苗间传递磷的作用。结果表明,供体接种卷缘桩菇(Paxillus involut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后,其外延菌丝可以穿过隔离层侵染受体落叶松,在供体和受体落叶松间形成了菌丝桥。供体植株接种菌根真菌后生物量明显增加,但是对受体植株没有显著的影响。菌根真菌侵染的供体和受体植株的根、地上部吸磷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而且供体植株根、地上部吸磷量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受体。被卷缘桩菇和彩色豆马勃侵染的受体植株体内32P的放射性强度分别是对照的10倍和6倍,两者形成菌丝桥后传递到受体植株的32P分别为供体植株体内32P的1.10%和0.22%。供体植株吸收的32P可以通过菌丝桥传递给受体,但是绝对数量十分有限,对受体植株磷营养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但P. involutus和P. tinctorius侵染受体植株后,促进了受体落叶松对磷的吸收,这是菌丝桥形成后,真菌帮助受体植株吸收磷引起的。  相似文献   
83.
TT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TV是1997年Nishizawa发现的一种与人类隐源性肝端正有关的新型肝炎病毒,TTV为单链DNA病毒,无包膜,基因排列与鸡贫血病毒CAV相似,可能为人类第一种环状病毒,基因序列全长3852bp,有3个开放读码框架,TTV按基因结构分G1-G9等9型,各型又分2-3个亚型,不同种属的基因分型有差异,TTV有血源性=肠源性等感染途径,感染者均伴有ALT的异常,但大部份无肝脏损害的生化、组织学证据,TTV在肝内复制,不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中,确切的致病机理不详,关于TTV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84.
国外在对rhIL 11(重组人白介素 11)和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促血小板效果肯定的同时 ,也对其对血小板功能或全血凝固状态的影响给予了必要的重视。为了给国内rhIL 11和rhTPO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本文观察了rhIL 11或rhTPO对猕猴血小板数、聚集功能和全血凝固活性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 成年正常猕猴 ,体重 (5 .36± 1.0 6 )kg ,雌、雄各半。实验分为赋型剂对照组和rhTPO 2 μg/ (kg·d)组 ;rhIL 11分为 12 0 μg/ (kg·d)和 10 80 μg/ (kg·d)及赋型剂三个…  相似文献   
85.
心肌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组织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在体外构建思想的心肌组织工程,用于替代和修复病损的心肌组织,从心肌组织工程的细胞来源,细胞培养基,细胞接种,细胞支架,生物反应器5个方面介绍心肌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6.
许多细胞器(如叶绿体)及酶学(如碳酸酐酶)水平上涉及pH变化的生理生化过程研究,特别是有关反应初速度及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常常要求测定方法快速、灵敏,能够自动记录,并且还要求测定体系尽可能微量化。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观察八段锦和五行音乐疗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负性情绪的疗效。方法:收集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OVID-19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观察组接受八段锦和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五行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方式。两组在干预前、干预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两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和干预后的负性情绪的改变,用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测评。结果:接受八段锦和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五行音乐疗法的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减低,SAS、SDS评分明显较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接受八段锦和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五行音乐疗法的患者在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VID-19患者通过八段锦和五行音乐疗法能够明显减低负性情绪,此种疗法可有效起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安慰作用。  相似文献   
88.
异裂菊属是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典型的特有属,根际微生物是其能否有效吸收、有效利用土壤养分和适应石山恶劣土壤环境的最直接表征之一。该研究采用DGGE和Biolog两种方法对异裂菊属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异裂菊属5个种根际pH、碱解氮等9个养分含量都高于非根际。(2)5个种的根际、非根际存在2个共有细菌类群,但在数量上存在差异,3个种的根际条带小于非根际;5个种的根际、非根际微生物群落较为相似,较易聚在一起。(3)绢叶异裂菊根际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最强,凹脉异裂菊非根际最弱,其他对碳源的利用能力较接近;异裂菊属种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都高于非根际,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非根际,优势度指数与非根际基本相同或略高于非根际,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规律相似;异裂菊属根际、非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4个种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高于非根际。(4)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百分率和碱解氮是影响异裂菊属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的最重要因子。总体来说,土壤理化性质对异裂菊属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异裂菊属通过分泌羧酸、糖等多类化合物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根际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89.
辣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食品和药物开发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辣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由辣木的根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合适细胞悬浮培养条件分别为MS培养基(MS)+1.0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1.0mg/L激动素(KT)和MS+0.5mg/L 2,4-D+0.5mg/L KT,摇床转速均为50~100r/min,将愈伤组织添加到液体悬浮培养基中20d左右可得到大量悬浮细胞。本研究为辣木细胞水平的培养和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为辣木潜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
本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了黄酒中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了黄酒多糖的化学组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在低于80%时,粗多糖的提取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于80%时,粗多糖的量变化不大;醇沉时间到达第8 h时粗多糖的提取量基本达到稳定;在醇沉温度为10℃时粗多糖的量达到最大值。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黄酒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醇沉时间为6 h,醇沉温度为5℃。进一步分析纯化后多糖的化学组分为中性糖含量为89.6%、糖醛酸含量为0.48%、蛋白质含量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