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揭示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抗病原感染中的免疫调控机制, 实验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尼罗罗非鱼Ikaros的cDNA序列以及利用PCR和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Ikaros的基因组DNA序列, 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Ikaros mRNA的组织分布及其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响应。结果表明, 克隆的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组DNA为20454 bp, 包括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 经可变剪接可形成6种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Ikaros家族典型的锌指结构域且与硬骨鱼类Ikaro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70.6%—93.7%)。Ikaros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 其次为胸腺、脾脏和头肾。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 血液、胸腺、脾脏、头肾中Ikar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 并在48h达到峰值, 这表明Ikaros基因参与调控尼罗罗非鱼抵御无乳链球菌的免疫应答反应。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Ikaros基因在罗非鱼抗病原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2.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作为MHCⅠ类分子的亚基, 在鱼类的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采用直接测序法从P0代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β2m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到30个SNPs, 其中1个SNP位于5?UTR, 16个SNPs位于外显子区域(15个非同义突变位点, 1个同义突变位点), 9个SNPs位于内含子区域, 4个SNPs位于3?UTR。利用snapshot分型法对F1代的102尾易感群体和102尾抗病群体进行基因分型, 并通过Popgen32和PIC-CALC软件统计分析尼罗罗非鱼β2m基因序列的SNPs的He、Ho、Ne和PIC等遗传参数, 表明易感群体中7个SNPs属于中度多态水平(0.251代2个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 分析其与链球菌抗性或易感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24个SNPs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抗性/易感性状显著相关(P<0.05)。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30个SNPs构成4个单倍块和14种单倍型。其中, 4个单倍型与无乳链球菌抗性性状显著相关(P<0.05), 4个单倍型与易感性状显著相关(P<0.05)。标签SNP分析发现, 单倍块2中的4个SNPs和单倍块3中的13个SNPs彼此之间高度连锁(r2>0.9), 这意味着我们在β2m基因中发现2个htSNPs。研究筛选到的与链球菌抗性/易感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及单倍型具有辅助尼罗罗非鱼抗链球菌病品种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3.
秦岭石瓮山地植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生泉  可燕   《广西植物》1999,19(1):53-59
石瓮山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3科,421属,813种。其植物区系具有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温带性质强烈、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的特点。植被类型多样,有3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16个群系组和41个群系。  相似文献   
114.
通过构建中草药鱼腥草与罗非鱼共生池塘养殖系统, 研究了该系统中鱼腥草作为浮床植物对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影响和对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 在持续3 个月的养殖实验过程中, 实验塘COD、NH4+-N、NO2 – -N、TP 和PO43-–-P 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 pH、DO 则呈不规律波动, 实验塘与对照塘无显著差异。实验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LSZ)、一氧化氮(NO)、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均高于对照塘(P<0.05), 丙二醛(MDA)活力则低于对照塘(P<0.05)。此外, 实验塘和对照塘罗非鱼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25%和88.15%;实验塘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达到326.63%和161.19%, 远远高于对照塘的264.4%和143.68%。结果表明: 鱼腥草浮床对罗非鱼池塘养殖水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可较好促进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 鱼腥草浮床可明显提高罗非鱼非特异免疫能力, 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  相似文献   
115.
揭示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对植被类型变化的响应格局,有助于深化对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该研究以上海大金山岛处于演替前、中和后期的落叶灌丛、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碳、氮、磷含量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类群关系网络结构和标志性类群如何随植被演替而更替。结果发现:土壤养分含量在常绿阔叶林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林,但土壤细菌多样性在落叶阔叶林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含量和细菌多样性在落叶灌丛处于中等水平。土壤细菌的相关性网络节点、密度和复杂性在落叶阔叶林最高,在落叶灌丛中等,在常绿阔叶林最低。落叶灌丛和落叶阔叶林的优势土壤细菌分别为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等具有潜在固氮功能的类群,常绿阔叶林的优势土壤细菌为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和嗜热芽菌目(Thermogemmatisporales)等具有潜在致病和抗病性功能的类群以及酸杆菌目(Acidobacteriales)等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类群。该结果表明:海岛植被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组成和土壤养分供给性的改变会极大地重...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尼罗红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镜镜检,从废弃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菌株Bacillus sp.PB-3,经气相色谱法鉴定该菌株胞内产物为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优化后,获得最佳培养方案:12 g/L的葡萄糖为C源,2 g/L的牛肉膏为N源,初始pH 7.5,培养基装液量80 mL,转速为200 r/min,37℃培养48 h,PHB质量分数可达菌体干质量的32.09%,比优化前提高30%。  相似文献   
117.
试管婴儿技术是现代医学治疗不育症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之一.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类繁衍的自然方式和过程,是生殖医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对生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在试管婴儿技术研究中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荣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目的:考察薏米黄酒对机体免疫和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首先对模型组和给药组注射环磷酰胺造模,0.15 ml/d/只,连续3d,第4d开始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3 ml/d/只,给药组灌胃薏米黄酒0.3 ml/d/只,连续灌胃14d。第1、4、18d对各组小鼠称重;第18d处死小鼠解剖取脾脏、胸腺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取肠道内容物做肠道微生物培养。结果:薏米黄酒与小鼠的体重变化无关;给药组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系数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和乳酸菌数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真菌数量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薏米黄酒对机体免疫和肠道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