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31.
斑须蝽生物学特性及成虫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须蝽Dalycoris baccarum(Linnaeus)是多种作物和苗木的重要害虫。在鲁西南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主要在越冬菜叶夹缝、作物根际、枯枝落叶,树皮及房屋缝隙等处越冬。其越冬成虫结冰点和过冷却点分别为-5.2℃和-8.5℃。冬季极端低温对其越冬成活率有明显影响.第一代发生较轻.第二代发生重。成虫具弱趋光性,第二代上灯量占全年总量的77.56%。  相似文献   
132.
本实验用荧光组织化学和显微荧光定量法测定了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自鼠中缝大核内5-羟色胺(5-HT)胞体和去甲肾上腺素(NA)末梢荧光强度的变化。电针组在电针后,痛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3只接受电针刺激的动物中,有22只为强针效,6只弱针效,7只无针效。实验表明,针效强的动物,中缝大核内5-HT胞体荧光增强,NA末梢荧光强度减弱;针效弱的动物,5-HT胞体的荧光强度也有所增强,NA末梢的荧光强度略有减弱,但无统计意义。无针效动物,两者均无明显变化。本结果表明,针刺镇痛过程中,中缝大核内5-HT和NA含量都发生变化,其变化程度与针刺镇痛效应的强弱密切相关。本文对中缝大核5-HT和NA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3.
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寿命的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根寿命是调控森林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通过在连作Ⅰ、Ⅱ代杨树人工林固定样地内埋设微根管,对杨树不同根序细根年度生长动态开展连续观测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不同根序细根累积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高级根(3—5级)寿命较长,其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1级和2级细根。杨树细根寿命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连作Ⅱ代人工林活根量、死根量和细根总量均高于Ⅰ代林。连作Ⅱ代人工林细根中位值寿命为(90±16)d,显著低于Ⅰ代人工林((102±22)d)。连作Ⅱ代林各根序细根数量、分布比例均高于Ⅰ代林,低级细根累积生存率低于Ⅰ代林而高级细根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Ⅰ代林。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寿命显著受制于土壤环境,1级细根寿命与土壤速效氮相关性极显著(r=-0.861),2级细根寿命与土壤物理性状相关性较强且与土壤酚酸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r=0.870),高级根序细根寿命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等也具有一定相关性。连作杨树人工林土壤酚酸累积和养分有效性下降影响了细根寿命和周转,并进而造成净初级生产力损耗,相关结论为连作杨树人工林生产力衰退机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单独表达蛋白质分子伴侣二硫键异构酶(PDI)和共表达PDI和内质网氧化还原酶(Ero1),提高重组葡萄糖氧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将构建的蛋白质分子伴侣表达载体p PICZ/PDI和p PICZ/Ero1-PDI线性化后,电击转化重组毕赤酵母X33/p MD-GOD细胞,用含有250μg/m L G418和50μg/m L Zeocin的YPD双抗平板筛选阳性转化子,阳性转化子进行试管发酵和10 L发酵培养后,分析共表达PDI和Ero1-PDI对GO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共表达PDI及Ero1-PDI分别使葡萄糖氧化酶在10 L发酵罐中30℃培养,酶活分别达到476 U/m L和736 U/m L,相比原始菌株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提高了29.7%和100%。整合分子伴侣PDI和Ero1促进蛋白正确折叠明显地提高葡萄糖氧化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35.
地形是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为揭示不同地形梯度下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以1995、2005和2015年3期福州市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形位指数、土地利用分布指数、地学信息图谱分析和景观指数等方法,探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以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研究区林地主要位于中低、中高和高等级地形位,农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位于低等级地形位.1995—2015年,福州市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增加.景观类型变化以稳定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中低、中高及高等级地形梯度区域;景观格局在地形梯度上变化差异明显,低地形位区域景观类型主要转向建设用地,而在中低及中高地形位区域,主要发生农地与林地的交替转变.研究区景观格局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属性逐年上升,随着地形梯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6.
为探讨钙对葡萄盐害的缓解效应,研究了200 mmol·L~(-1)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CaCl_2对‘达米娜’葡萄沙培一年生自根苗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胁迫下,‘达米娜’葡萄根系、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ˉ·)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新梢长度和总生物量显著降低。5和10 mmol·L~(-1) CaCl_2显著降低了NaCl胁迫下根系、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O_2ˉ·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CaCl_2显著缓解了NaCl胁迫下SOD和CAT活性的下降,15 mmol·L~(-1) CaCl_2显著缓解了POD活性的下降,而10、15和20 mmol·L~(-1) CaCl_2显著缓解了APX活性的下降。高浓度(25 mmol·L~(-1))CaCl_2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O_2ˉ·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显著高于NaCl胁迫的,而POD、APX活性、新梢长和植株总生物量与NaCl胁迫的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10 mmol·L~(-1)是CaCl_2缓解200 mmol·L~(-1) NaCl胁迫对‘达米娜’葡萄的最适浓度,可能与叶片中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较少的活性氧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37.
报道了采自安徽省祁门县安凌镇的中国蹄盖蕨科安蕨属一新记录植物——华日安蕨(Anisocampium×saitoanum (Sugim.) M. Kato)。推测该植物是华东安蕨(A. sheareri (Baker) Ching)与日本安蕨(A. niponicum(Mett.) Yea C. Liu,W. L. Chiou et M. Kato)的自然杂交种,形态介于两亲本之间。对华日安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墨线图和安蕨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8.
研究了谷子原生质体看护培养中一些问题。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物愈伤组织做看护细胞对谷子原生质体培养植板率有不同的影响。用光头稗草愈伤组织对谷子胚性、非胚性或中间型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进行看护培养,以对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效果最好。看护培养主要是作用于原生质体形成完整细胞后的生长发育,试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看护细胞数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9.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建文  时安云 《生理学报》1997,49(6):644-648
体外培养扔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缺氧30min后复氧10min,可以发现缺氧后复氧可引起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细胞悬液丙二醛含量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合成释放一氧化氮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EC的这些损伤在缺氧期间即有表现,复氧后更为加剧。而在缺氧前预先加入终浓度为2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改善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缺氧复氧对EC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0.
人溶菌酶工程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溶菌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最近发现它在癌症的继承性免疫治疗上也有作用。为使人溶菌酶达到工业化生产,我们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厂人溶菌酶基因,并构建了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工程菌株。为提高该工程菌人溶菌酶的表达水平,我们对影响该工程菌表达人溶菌酶的培养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