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上海崇明东滩98海堤内200hm2次生人工湿地进行鸟类调查,在冬季统计到鸟类8目15科56种,以游、涉禽为主;在春季统计到鸟类10目19科55种,以涉禽为主。运用多元回归对鸟类种类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调查样点内水位、水面积、植被盖度、底栖动物密度、鱼类捕捞和人类干扰等环境因子进行鸟类生境选择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冬季鸟类种类数与植被盖度呈显著正相关,鸟类数量、物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与水位高低、水面积比例以及鱼类捕捞强度等有关,底栖动物密度影响鸟类均匀度和数量;春季鸟类数量与鱼塘的水面积呈正相关,而种类和数量与水位呈显著负相关,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明显受水位、水面积和植被盖度影响,鸟类科属多样性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相关,捕捞状况对春季鸟类群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2.
葛雅丽  席贻龙  马杰  许丹丹 《生态学报》2012,32(16):5034-5042
对芜湖市镜湖和汀棠湖中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的发生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一年的观察,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镜湖中,剪形臂尾轮虫出现于7月至10月,且仅存在短后棘刺型个体;2样点内,除了前外棘刺长以外,轮虫的其他各形态参数均随季节显著变化,形态参数的样点间差异也因季节的不同而异;轮虫的各形态参数均随pH的升高而延长,随过滤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的升高而缩短;体长和体宽均随晶囊轮虫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汀棠湖中,短后棘刺型个体出现于6月至10月,而长后棘刺型个体仅出现于6月至8月;2种形态型个体同时存在时,长后棘刺型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始终高于短后棘刺型个体,并与水温、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以及枝角类、桡足类和晶囊轮虫的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2样点轮虫短后棘刺型个体各形态参数均随季节显著变化;长后棘刺型个体在1号样点内仅前外棘刺和后棘刺长有显著变化,而2号样点内仅体长、体宽和后棘刺长有显著变化;2样点内长后棘刺型个体的体长、体宽以及前外棘刺和后棘刺均显著长于短后棘刺型个体;同一形态型个体形态参数的样点间差异因季节的不同而异;短后棘刺型个体的前外棘刺和后棘刺长均与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后者与过滤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枝角类密度也呈显著的正相关;长后棘刺型个体的后棘刺长与桡足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前内棘刺长与水温、溶氧量和晶囊轮虫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两湖泊内剪形臂尾轮虫的后棘刺长和体长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其后棘刺的延长并不是对体长的异速增长。  相似文献   
33.
采用红外传感、激光定位、51系列单片微机控制和记忆等技术,研制一种检测动物悬尾特性的仪器,用于药物研究中的动物悬尾实验。经30例小鼠实验证明,效果良好,该仪器为动物悬尾实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34.
从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高温细菌Zm91,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代谢特征以及细胞代谢酶活性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Zm91鉴定为水生施莱格尔氏菌(Schlegelella aquatica).该菌株是首次从我国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的施莱格尔氏菌,其G+C mol%含量为67.5%,具有碱性磷酸盐酶、酯酶(C4)、脂酯酶(C8)、白氨酸芳胺酶、颉氨酸芳胺酶、胰凝乳蛋白酶、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利福平敏感.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比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针对短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30例住院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分期前后联合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Birdwell植骨融合分级.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8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2个月Birdwel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18个月Birdwel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有两例发生断钉.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融合率高,远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并能够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探讨一种菊科植物抽提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该抽提物可降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和丙氧酸氧基转移酶活性;对血清中尿素、尿酸、肌酐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减少血清二价金属离子Ca^2 、Mg^2 含量,增加Cl^-含量;对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氧基转移酶、血清无机磷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紫檀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紫檀芪低剂量组、紫檀芪中剂量组、紫檀芪高剂量组。干预7w后,检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变化,测定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含量及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取肾脏组织做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肾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肾组织局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灶性浸润,炎症灶周围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水肿。紫檀芪干预后,血糖、TG、TC、LDL C水平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降低;肾脏组织的SOD活性升高,MDA水平下降;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减轻。结论:紫檀芪能够降低血糖和血脂、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改善肾脏的病理损伤,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8.
以8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氮方式(Ⅰ:春季1次性施氮,Ⅱ:分2次施氮,Ⅲ:集约技术施氮,即氮肥减量和分次施氮)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植株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_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果实除外)显著高于处理Ⅰ和处理Ⅱ,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处理Ⅲ显著提高了叶片的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3个处理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表现一致,果实的Ndff值最大,其次是一年生枝、叶片和根,且各器官的Ndff值均以处理Ⅲ最大.在果实成熟期,处理Ⅲ的单株总氮含量为93.0 mg·kg-1,显著高于处理Ⅰ(70.2 mg·kg-1)和处理Ⅱ(81.9 mg·kg-1);处理Ⅲ的15N肥料利用率为33.6%,显著高于处理Ⅰ(20.4%)和处理Ⅱ(26.0%);而15N损失率为46.9%,显著低于处理Ⅰ(56.5%)和处理Ⅱ(52.9%).不同施氮方式下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处理Ⅲ最高,其次是处理Ⅱ,处理Ⅰ最低.  相似文献   
39.
以一年生盆栽豆梨、川梨、木梨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P2O5分别为0、50、100、150、200 kg·hm-2,分别用P0、P1、P2、P3、P4表示)对3种梨砧木生长和15N-尿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砧木的株高、地径、干质量、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根系活力、根系呼吸速率、Ndff值和氮素利用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但不同砧木升降幅度不同,且各指标出现峰值的磷水平不同.在同一磷素水平下,木梨的株高、地径、干质量均最高,川梨次之,豆梨最低,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呼吸速率呈相同规律,而Ndff值和氮素利用率表现不同.在不同磷素水平下,木梨在P3处理各指标均达到最高水平,而川梨和豆梨分别在P2和P1处理各指标均达到最高水平;砧木各器官的Ndff值在不同磷水平下均以茎最高;木梨的最高氮素利用率(种植季的肥料N回收率)为9.6%、川梨为8.9%、豆梨为8.3%.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梨砧木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在不同磷水平下响应不同,生产中应根据砧木需磷特性合理施磷.  相似文献   
40.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从棒杆菌属中独立出来之后,对于其中各菌分类地位的确立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已分别归入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拉氏杆菌属(Rathayibacter)5个属中。但此后又有人提出有些属中仍有异质性。这些分类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分类手段逐渐由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向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多相分类法过度。新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