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用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种群趋势指数(Ⅰ)和控制指数评价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与其他防治措施对小菜蛾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综合防治区的Ⅰ值为0.19,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4,即后代种群数量将下降为对照区的0.04倍;病毒区的Ⅰ值为0.98、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0,即后代种群数量将下降为对照区的0.20倍;B.t区的Ⅰ值为2.4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48;赤眼蜂区的Ⅰ值为0.8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7.从这可以看出几种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联合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2.
2023年6月12日,在湖南省城步县南山国家公园(110°11′42″E,26°11′54″N)采集到无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雌性标本1号(标本号NS20230612),现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学实验室。该标本背部皮肤光滑有痣粒,两侧皮肤松弛,有刺疣,背部灰褐色,背中央有深色“X”形斑,与花坪角蟾(B. mirabilis)形态鉴别特征一致。基于线粒体16Sr 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与花坪角蟾聚为一支;平均遗传距离为0.28%,远小于布角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结合形态特征比较与系统发育关系重建,鉴定该标本为角蟾科布角蟾属花坪角蟾,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花坪角蟾为湖南省两栖纲分布新记录种。该物种的发现丰富了南山国家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同时为该物种分类及谱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1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慢性炎症代谢性疾病,70%以上患者出现高雄激素血症。下丘脑-垂体-性腺相关激素是月经周期和卵巢活动的调节器,脑神经元分泌的Kisspeptin、褪黑素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Gn RH神经元AMH、Gn RH的表达,卵巢促性腺激素、雄激素水平增高,有利于慢性炎症的形成,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多囊卵巢综合征中雄激素相关的慢性炎症研究,并根据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14.
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贫瘠。植被恢复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治理措施,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广西马山县经过8年植被恢复的4种样地类型(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相邻的天然灌草丛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引进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及其种植模式对石漠化山区土壤磷素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SOM)、硝态氮(NO~-3-N)、有效磷(AP)、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顶果木纯林和降香黄檀纯林的全磷(TP)相比于对照组更易转化为AP,其中以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的效果最佳。(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H~+4-N、NO~-3-N和MBN与AP分别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MBN与MBP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3)引种降香黄...  相似文献   
215.
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对不同时期神经元的存活、分化、生长及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在神经系统中,随着人类的其他正常和肿瘤组织中同样也检测得到了NGF,神经生长因子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重视并均已得到了证实。NGF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与其受体的结合,根据NGF表面糖蛋白与凝集素结合能力的不同,其受体可被分为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A和低亲和力受体p75。Trk A与NGF结合后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主要有:1MAPK通路;2PLC-γ通路;3PI3K/PKB通路。而p75与NGF结合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1NF-κB通路;2JNK-p53-Bax凋亡通路;3神经酰胺通路。Trk A一般介导的是正性信号,如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等;而p75既可促进神经细胞存活,也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但以后者为主。当Trk A与p75同时表达时,Trk A可抑制p75诱导细胞凋亡,使受损神经细胞大量增殖,所以其生物学总效应是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探讨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的生物群,分析Uu生物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支原体16S rRNA保守区域基因为扩增靶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Uu 16S rRNA基因检测125例临床标本,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R法检出Uu阳性率44.8%,其中35例Uu生物1群阳性,其中有16例有症状;27例Uu生物2群阳性,其中有18例有症状。Uu生物1群感染与症状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Uu生物2群感染与症状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R检测Uu 16S rRNA基因可用于Uu生物群的检测,Uu生物2群可能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一个致病菌,而Uu生物1群与NGU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17.
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半寄生植物澜沧江寄生(Scurrula chingii var. yunnanensis)、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pentandra)和全寄生植物优势种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寄主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高等陆生植物,两种半寄生植物叶片的C、N含量及N:P较低,P含量较高,全寄生植物金灯藤的N、P含量较高,N:P较低;两种半寄生植物C:N、C:P均显著高于全寄生植物金灯藤。两类寄生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差异不显著。相较于全寄生植物,半寄生植物与寄主间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全寄生植物金灯藤的化学计量内稳性指数显著高于两种半寄生植物,全寄生植物内稳性雨季显著高于旱季。  相似文献   
218.
[目的]Fox家族蛋白是调控动物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本文分析了鳞翅目昆虫家蚕Bombyxmori的BmFoxG亚家族蛋白在精巢发育中的作用,为基于生殖系统的家蚕性状优化或害虫不育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克隆家蚕BmFoxG-1 和 BmFoxG-2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BmFoxG蛋白的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qPCR技术检测BmFoxG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巢中的表达变化;在家蚕Bm12细胞株中过表达BmFoxG-1,并通过qRT-PCR分析BmFoxG-1调控的靶基因.[结果]本文克隆获得了 BmFoxG-1(933 bp)和 BmFoxG-2(702 bp)两个基因.BmFoxG-1 和 BmFoxG-2蛋白均包含保守的Forkhead结构域,但BmFoxG-1蛋白在C端多出约60个氨基酸.BmFoxG-2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巢中的表达量均较低;BmFoxG-1 的表达均显着高于BmFoxG-2,且随着发育时期而变化,暗示BmFoxG-1参与精巢的发育.生殖细胞发育基因BmVasa、BmCyclinA等多个细胞周期基因以及精子鞭毛发育相关基因BMSK0009828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巢中的表达趋势与BmFoxG-1类似,且BmFoxG-1在家蚕细胞中的过表达可以显著上调BmVasa、BmCyclinA和BMSK0009828等精巢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我们推测BmFoxG-1蛋白可能通过调节精巢细胞周期或生殖细胞的功能来调节家蚕精巢的发育.  相似文献   
219.
蚊虫作为重要的病媒生物,其大多数种类在成虫阶段需要取食糖餐,且对不同糖餐组分表现出不同偏好。同时,糖餐行为具有特定的时辰节律。野外条件下,不同成蚊对不同开花植物及其果实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糖餐植物对成蚊的存活率、寿命、繁殖力的影响各不相同。成蚊对糖餐的定位与植物挥发物有关,目前已有多种糖餐植物的活性挥发物被鉴定。含毒糖诱剂对多种成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人们已将其用于多种病媒生物的防治及蚊媒病毒的检测。利用糖餐植物挥发物研发出蚊虫引诱剂,在降低蚊媒疾病风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成蚊取食糖餐的习性、成蚊偏好的糖餐植物相关研究以及如何利用成蚊的糖餐行为来进行蚊虫防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0.
枯草芽孢杆菌肥在罗汉果上应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汉果永青2号品种为材料,在连作6 a罗汉果的地块上,用地膜覆盖和区间隔离的方法,施入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肥,观察土壤微生物数量、罗汉果叶绿素量、白绢病发生率、产量及皂苷Ⅴ的变化,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肥对多年种植罗汉果地块的土壤微生物,植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肥明显提高0~20 cm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尤其是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明显高于对照;而引发植株发病的真菌数量显著减少,最多能减少13.8%。提高罗汉果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绿素a、叶绿素b的形成,有利光合作用积累,同时,能增加叶绿素c含量,提高植株抗逆性;能抑制或降低白绢病病菌感染,减少白绢病发生。罗汉果果实产量得到明显提高,最大提高17.5%,同时,大中果比率提高7.5%,优化了罗汉果商品的物理性状;能改善罗汉果品质,提高其内含物的含量,果实中的主效成份皂苷Ⅴ含量达到1.33%,显著高于对照。该研究结果为罗汉果产区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肥连续种植罗汉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