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将从荆芥Nepeta cataria L.中提取的纯度为96%的荆芥内酯和通过二异丁基铝还原提取的荆芥内酯得到的纯度为67%荆芥醇,配成浓度为5%的不同比例的己烷溶液,于1995年10月19~28日在北京大兴县南郊农场的桃园进行了引诱蚜虫的试验。各种比例的性信息素诱捕器均能引诱到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雄蚜、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i Blanchard雄蚜以及少量的桃蚜产雌性母;荆芥醇和荆芥内酯的比例为1∶1时引诱桃蚜雄蚜的效果最好;单一组分的荆芥醇引诱桃粉大尾蚜雄蚜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2.
黄绿绿僵菌对两种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博闻  张润杰 《昆虫学报》2004,47(3):349-353
在室内研究了喷施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cridum Driver et Milner孢子悬液对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不感染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Bsenberg et Strand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 cticeps Bsenberg et Strand,只对蜘蛛喷施菌液不影响它们的捕杀褐飞虱的能力。而对褐飞虱喷施黄绿绿僵菌液后,褐飞虱活力明显下降,导致蜘蛛对其捕杀效果显著提高。在喷施黄绿绿僵菌106 、107、108/mL孢子浓度后,拟水狼蛛的平均捕杀量分别为10.5头/d、11.1头/d和11.4头/d,食虫沟瘤蛛的平均捕杀量分别为3.8头/d、4.3头/d和4.7头/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对蜘蛛和褐飞虱同时喷施黄绿绿僵菌不影响前者的捕杀力。这些结果提示,在稻田施用黄绿绿僵菌防治稻飞虱对蜘蛛天敌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3.
基于2019年9月完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9.6 hm~2动态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与糙皮桦(Betula utilis)的径级结构,并运用O-ring统计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和g12(r),研究了两个优势种的空间格局及其种内、种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岷江冷杉与糙皮桦径级分布连续,均呈倒“J”型。岷江冷杉与糙皮桦的不同径级个体主要呈现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的趋势。岷江冷杉的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以及大树对中树的种内相关性在所有空间尺度上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而相同径级糙皮桦的种内相关性则表现为由显著正相关(P<0.05)逐渐向无显著相关(P>0.05)变化。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岷江冷杉的大树对幼树、大树和小树由无显著相关(P>0.05)逐渐向显著正相关(P<0.05)变化,糙皮桦的大树对幼树由显著负相关(P<0.05)逐渐向无显著相关(P>0.05)变化。岷江冷杉大树对糙皮桦所有径级个体的种间相关性主要呈现由为显...  相似文献   
54.
首次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到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颇为重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自动归类判别中.本文引入了模糊隶属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单因素评价矩阵.还讨论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失效问题,给出了失效后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快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
异色瓢虫若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相似文献   
56.
通过建立H7N9和H1N1流感病毒(H1N1pdm09)感染人肺癌上皮细胞(A549)模型,研究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蛋白质组学差异变化,探讨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类致病机制。将感染复数(MOI)为0.001的H7N9、H1N1pdm09流感病毒感染A549细胞24h、48h、72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MS)分析鉴定差异蛋白。质谱共鉴定出H7N9和H1N1pdm09流感病毒感染A549细胞24h、48h、72h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蛋白分别为11、12、33个。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发现与H1N1pdm09感染组相比,(纤)丝状肌动蛋白成帽蛋白α1(F-actin-capping protein subunit alpha-1,CapZ-α1)、鸟氨酸氨基转移酶(Ornithine aminotransferase,OAT)、Poly(rC)-binding protein 1(PCBP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1,eIF5A)在H7N9感染A549细胞后表达量的下调加速了致细胞病变效应。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Ⅰb亚基β(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Ib subunit beta,PAFAH1B2)在H7N9感染A549细胞后期表达量显著降低可能与该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57.
宫颈癌作为目前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上升趋势。已有实验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不同分型及其病毒载量高低仍会影响诊断率,从而影响病情,使之发展为持续性感染,最终演变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目前,研究者对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尚存争议。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指标,然而对于病理诊断明确的宫颈癌患者而言,病毒载量并不能代表病理分期。本文综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同基因分型,病毒载量等因素对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的近年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58.
为了揭示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以樟科3种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将其人工采集的种子经低温沙藏并于温室培育,然后将幼苗移栽到野外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研究中亚热带樟科植物刨花楠(Machilus pauho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闽楠(Phoebe bournei)两年生幼苗生长季节9种叶结构型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1)在3种植物幼苗中,香樟叶面积、叶厚度、叶体积、叶氮磷比最大,叶氮浓度最高,叶组织密度最小;闽楠叶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最大,叶磷浓度最高,叶面积、叶体积、比叶面积、叶氮磷比最小,叶氮浓度最低;刨花楠比叶面积最大,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最小,叶磷浓度最低;3种植物幼苗的叶厚度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樟科3种植物幼苗的叶面积与叶体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组织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氮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厚度与比叶面积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体积与叶组织密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氮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组织密度与叶磷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表明在同质园中生长的刨花楠、香樟和闽楠幼苗的9种叶结构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不同物种同一叶结构型性状指标的大小顺序、种间差异及其显著性不同;3种植物幼苗不同叶结构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也不同。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樟科3种植物幼苗叶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9.
三化螟是我国水稻最大的害虫,解放后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各级领导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对三化螟的防治取得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毒杀虫剂如乐果、杀螟松、杀虫脒等以及应用杀螟杆菌混合化学农药,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但三化螟属于钻蛀性害虫,幼虫期在外面暴露时间短,发生面积大,每年世代数多,防治不易彻底。作为长远科研规划之一,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了三化螟幼虫、蛹及成虫钻。辐射不育的试验,及利用噻替派(硫代三乙烯磷胺)接触三化螟成虫引起不育的试验。一年多来试验工作已获得初步的结果,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上应用不育技术消灭三化螟提供一些重要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60.
为深入认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以分布在川西巴郎山的糙皮桦为研究对象,选择海拔2200、2500、3100和3400 m 4个分布点,测定计算了各分布点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CO2扩散导度(叶肉细胞导度gm与气孔导度gs)和氮分配比例(Rubisco氮分配比例PR、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比例PB、捕光组分氮分配比例PL与细胞壁氮分配比例PCW)等参数,分析了其沿海拔的变化趋势以及叶片PNUE与其他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糙皮桦叶片PNUE、PRPB在海拔2500和3100 m相对较高;叶片gsgm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L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糙皮桦叶片PRPB与PN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RPB是PNUE随海拔变异的重要内部因素.糙皮桦叶片光合系统氮分配比例PP在海拔2500和3100 m相对较高,叶片PCW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叶片其他组分氮分配比例Pother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说明随海拔的升高,糙皮桦叶片趋向将更大比例的氮分配于除光合系统和细胞壁外的其他组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