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出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青鱼出血病是危害青色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以二龄为甚。通过人工注射免疫后,可使青鱼的成活率由原来20%左右提高至60—90%,个别的可达98.98%。通过病鱼肾脏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首次发现病毒颗粒(直径为50—56毫微米)的存在,经0.15微米孔径的滤膜过滤的病原悬液可反复在鱼体内传3—4代,使健康鱼发病。因此,认为青鱼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93.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肿瘤病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寻求解决办法。方法:对本院部分住院老年肿瘤病人发放老年抑郁量表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老年肿瘤病人发生抑郁的几率远大于一般人群。结论: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只关注躯体疾病是不够的,应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除了医护人员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朋友、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颈前路椎管减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但术后少数患者发生邻近融合节段的退行性变,甚至需要二次手术治疗。本文旨在分析术后再次退变的原因,以期为广大外科医师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该病再次手术的患者,回顾其疾病发展过程和治疗经过,并结合该病例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探讨术后复发原因。结果:颈前路椎管减压术后复发主要有三类原因:1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不恰当;2手术减压不充分,未能彻底解除潜在的颈髓压迫;3椎间融合后生物力学改变,相应颈椎节段应力不平衡。结论:对于需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前应仔细分析上次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的原因,妥善选择再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95.
根据拟南芥AtCYP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拟南芥总DNA为模板,扩增AtCYP1基因中344 bp转录本,插入表达载体PTCK303,构建目的基因RNA干扰载体Ubi::AtCYP1i。利用改良的农杆菌浸染技术获得拟南芥RNAi转基因株系,RT-PCR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AtCYP1基因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表型观察结果表明RNAi转基因纯合株系抽苔时间比野生型晚3.32 d,抽苔叶片数较野生型多2.49片,其开花时间、结出第一个种荚的时间、株高等方面也与野生型存在明显差异。此结果说明AtCYP1可能参与了拟南芥的早花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97.
2003年以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在全国连年大发生,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永福县位于湘桂走廊要冲,属于南岭双季稻区,该稻区是江南和江淮稻区的主要虫源地之一,分析其早稻田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的原因,对江南和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1975~2008年永福县的种植制度的变化和5月、6月降雨量和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1989~2008年稻纵卷叶螟早期迁入量,结果表明:5月、6月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种植制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9,P=0.0035),因此,早期迁入量大是该地区稻纵卷叶螟2003以来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连续大暴发,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分析其早稻田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07年南宁地区早稻田的褐飞虱发生动态和世代种群特征,分析全区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2007年广西褐飞虱早期的6段迁入高峰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广西南宁地区褐飞虱在晚熟品种田的发生虫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田,发生、危害期明显延长,为我国北方其他稻区的褐飞虱的迁入积累了充足的虫源基数。(2)确定了南宁地区的早稻田褐飞虱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第2代属于大部迁入型;第3代前期属于本地繁殖,部分迁入型,后期属部分迁出型;第4代属于大部分迁出型。(3)4月下旬-5月上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中部的地区(18°-20°N);5月中下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较北的地区(20°-22°N),部分来自我国海南省和雷州半岛;而6月上旬桂北地区大规模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北部、广西西南部;低空急流为广西褐飞虱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而当时的降雨是迫使褐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花生地鼠害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在山东省薛城区对花生地鼠害的复合防治指标运用多元回归法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以分鼠种密度表示为0.155D1+0.266D2+0.086D3=0.551(播种期)和0.176D1+0.456D2+0.110D3=1.160,其中D1、D2和D3分别表示黑线仓鼠、大仓鼠和黑线姬鼠的分捕率。  相似文献   
100.
2007年3~7月,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对野化放飞朱鹮(Nipponia nippon)个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3对朱鹮在同一棵树上集群营巢(communal breeding),并繁殖成功。这是自1981年野生朱鹮种群重新发现以来,首次记录到朱鹮集群营巢的现象。3对朱鹮营巢的地点位于洋县华阳镇中学附近,经纬度为107°54′204E,33°59′670N,海拔1113m。营巢树种为油松,树高25m,胸径82cm,据当地村民说已有近百年树龄。3巢的详细信息见表1。表1朱鹮集群繁殖信息巢编号亲鸟环号雄鸟♂雌鸟♀巢高(m)产卵数(枚)出壳数(只)出飞数(只)1红色09红色10162222红色06无环14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