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差异显示技术研究NaHCO3胁迫下星星草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差异显示技术研究NaHCO3胁迫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基因的表达.经Reverse Northern检测,获得了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其中,6个为胁迫后诱导表达,1个为胁迫后抑制表达.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胁迫诱导表达的6个基因片段中,1个与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DPKs)基因同源性较高,其余5个可能为新序列,胁迫后抑制表达的基因片段与假定的adaptor蛋白基因同源性较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星星草的抗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近70年黄土高原3种植物叶片气孔特征参数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土高原地区3种典型植物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和酸枣[Ziziphus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标本为材料,利用数码图像显微处理系统,研究了从20世纪30年代至2002年近70 a中植物叶片气孔长度、宽度、面积与密度的变化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3种植物气孔性状并无一致的影响.辽东栎叶片气孔长度、宽度、面积和密度变化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升高率分别为11.62%、3.17%、18.01%和1.32%.酸枣叶片气孔长度、宽度和面积呈上升趋势,升高率分别为21.90%、13.60%和35.61%;而气孔密度下降,降低率为-27.86%.虎榛子叶片气孔长度、面积和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降低率分别为-7.91%、-1.43%和-9.73%;而气孔宽度升高率为2.56%.酸枣叶片气孔4个特征参数的变化率均明显大于辽东栎和虎榛子,虎榛子叶片气孔性状的3个参数(除密度外)变化率最小.3种植物叶片气孔长度的变幅均大于气孔宽度,证实气孔宽度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93.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86 .2 4 7、12 9.0 0 5 t/ hm2和 14 4 .795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85 .2 2 3、12 6 .989t/ hm2和 14 2 .4 88t/ hm2 ,随群落针阔树种转化替代 ,群落总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年均生长量为 3.2 75~ 5 .6 99t/ hm2。生物量和年生长量排序为刺槐人工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凋落物贮量表现为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林分郁闭度和林下凋落物的不同引起的 ;刺槐林和辽东栎林林下植被层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凋落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同化器官的各种元素含量高于其它器官 ,茎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低。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0 .74 5、1.378t/ hm2和 1.80 5 t/ hm2 。不同林分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差别较大。因采伐而引起的 3林分林地养分流失量分别达 6 5 .4 5 %、5 3.76 %和 2 5 .1%。 3林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 :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凋落物营养元素贮  相似文献   
94.
NO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氧化氮(NO)是具有生物活性和信号转导作用的易扩散分子,它不仅对植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如种子萌发、叶片扩展、根系生长、逆境生理以及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等具有直接的生理调节功能,而且作为防御反应中的关键信使.参与了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应答。近期研究表明,NO与激素在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与信号转导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通过激素起作用可能是植物内源NO作用的机理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NO的产生及其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和在代谢中的信号转导作用等方面来阐述NO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hrpZ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与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扩增hrpZ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EcoRI/Xho1酶切、连接将hrpZ基因插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b(+)硫氧还蛋白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hrpZ,再将其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经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子,IPTG诱导表达HrpZ蛋白。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在重组菌株中得到了可溶性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分子量为55.8kD,与理论值大小相符。采用叶片穿刺法,融合蛋白具有诱导烟草过敏反应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96.
人DNA 拓扑异构酶Ⅰ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体外以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Ⅰ)为靶位进行抗肿瘤化合物的快速筛选,用RT-PCR法从Hela细胞中克隆了hTopoⅠ基因ORF并在毕赤酵母中首次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分泌到发酵上清,易于制备。蛋白酶A缺陷的重组酵母(SMD-hTopoⅠ)分泌重组酶的能力比具有蛋白酶A活性的重组酵母(X33-hTopoⅠ和KM-hTopoⅠ)更高。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使用BMMY(pH7.25),于20℃,每隔24h补加0.5%(V/V)的甲醇和3%(V/V)的营养液,SMD-hTopoⅠ诱导72h后可表达最高的酶活力(43000u/mL),发酵上清中hTopoⅠ可达11mg/L,约占总蛋白的10%。SDS-PAGE和Westem 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hTopoⅠ为91kD蛋白,无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97.
为了在体外以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 Ⅰ)为靶位进行抗肿瘤化合物的快速筛选,用RT-PCR法从Hela细胞中克隆了hTopo Ⅰ基因ORF并在毕赤酵母中首次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分泌到发酵上清,易于制备。蛋白酶A缺陷的重组酵母(SMD-hTopoI)分泌重组酶的能力比具有蛋白酶A活性的重组酵母(X33-hTopoI和KMhTopoI)更高。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使用BMMY(pH 7.25),于20℃,每隔24h补加0.5% (V/V)的甲醇和3% (V/V)的营养液,SMD-hTopo Ⅰ诱导72h后可表达最高的酶活力(43000u/mL),发酵上清中hTopo Ⅰ可达11 mg/L,约占总蛋白的10%。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hTopo Ⅰ为91kD蛋白,无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98.
青海油菜蜂花粉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青海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采用HPLC法和比色法测定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最佳提取条件是选用95%的乙醇作为溶剂,以10倍总量的乙醇用量,水浴热回流提取。以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出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为3.194%;以芦丁为对照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出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70%。  相似文献   
99.
植物冠层与大气氨交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冠层能够与大气进行NH3交换.交换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细胞间隙与大气NH3分压的差异,即NH3补偿点。大部分农田植物的NH3补偿点大致在1~6nmol NH3/mol air范围内;在自然条件下,NH3补偿点可能接近气孔下腔中的NH3分压,也可能接近大气中的NH3浓度;生长在低氮输入生态系统(如沼泽地和森林)中植物的NH3补偿点几乎为零。当外界大气NH3浓度低于补偿点时,生长的植被会释放NH3:否则,植被就会吸收NH3。影响NH3补偿点的因素主要包括叶温、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质外体pH、光呼吸速率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等内部因素。在植物生长前期,与大气间的NH3交换以吸收为主。后期则以释放为主。植物吸收或释放NH3的大小.因研究者、试验材料和试验条件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植物地上部分对NH3的吸收途径主要有2条,一是通过表皮层吸收;一是通过气孔吸收.通过表皮层吸收的NH3占气态NH3吸收的3%,不是主要吸收途径;NH3吸收丰要通过气孔进行,其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取决于气孔导度、温度及光照等。目前对植物NH3释放机理的解释主要是光呼吸氮循环途径和植物衰老时的蛋白质降解途径.但有关光呼吸氮循环途径在植物体NH3挥发中的作用远末搞清。当前国内、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的方向、强度、NH3补偿点及其影响因素,植物与大气间发生NH3交换的生理机制,人气NH3浓度增加对植物代谢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等方面,而忽视了对植物生态学特征、源库特征、根系分泌物、养分利用效率和不同植物种群间竞争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不仅可以丰富植物氮素营养理论,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河北省鸡形目鸟类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收集和整理河北省鸡形目鸟类的分布资料,借助GIS的绘图功能,把解译的遥感影像数据数字化为植被类型图和地貌图;根据文献和标本记录的地理位置和野外考察记录,做出河北省鸡形目鸟类的点分布图;根据鸡形目鸟类与其生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定义鸡形目鸟类的适宜生境类型,利用GIS技术的分析、提取和叠加功能,提取每种鸡形目鸟类的适宜生境类型图,预测河北省鸡形目鸟类的总体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河北省鸡形目鸟类物种丰富度地区主要集中在坝上高原区和燕山太行山山地区;河北省鸡形目鸟类可分为全省广布种(鹌鹑和雉鸡)、燕山太行山山地和坝上高原分布种(石鸡、斑翅山鹑、勺鸡)和局部地区特征种(黑琴鸡、黑嘴松鸡、花尾榛鸡、褐马鸡)3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