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7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是一类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7.5kb。其5′端非编码区由约742个核苷酸长,主要与病毒RNA复制、蛋白翻译起始、病毒颗粒的装配及病毒的细胞适应减毒及神经毒力密切相关。我们研究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E17)上致细胞病变较猴肾细胞慢,病毒产量亦明显低于恒河猴肾细胞培养,国内外也有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2.
枇杷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及品种基因型指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所收集保存的113个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品种(或株系)和4个野生近缘种[栎叶枇杷(E.prinoides Rehd.et Wils.)、大渡河枇杷(E.prinoides var.daduheensis H.Z.Zhang)、齿叶枇杷(E.serrata Vidal.)、大瑶山枇杷(E.dayaoshanensis Chen.)],共117份材料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在12个酶系中共检测到24个清晰位点和59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为21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5,体现出枇杷丰富的遗传种质多样性;X^2分析表明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产地品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用于分析的19个多态位点中,有15个位点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不同的种材料拥有各自特有等位基因,如Dia-1^c,Dia-2^b,Dia-3^b只存在于大瑶山枇杷中,Est-2^b,Est-3^a只存在于大渡河枇杷中,Idh-1^d仅出现于枇杷品种荔枝枇杷中,体现了枇杷物种间的遗传组成差异;利用11个酶系统22个位点的53个等位基因所构建的枇杷品种(株系)等位酶基因型指纹可以将113个枇杷品种中的111个完全区分,各品种均有自己独特的等位酶基因型指纹,虽然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目前所研究的酶系统位点和等位基因变异与枇杷品种果实园艺性状变异间缺乏关联,但等位酶标记仍然不失为枇杷品种鉴别的一种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3.
痤疮皮损内菌群的分离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病程长,病变常侵及颜面,粉刺、炎性丘疹、脓胞及痊愈后留下的萎缩性瘢痕对容貌的破坏很大,特别是成年患者大多经历了反复发作的漫长过程,而痤疮却越来越严重,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目前普遍认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皮脂腺管上皮细胞角化过度、脱落,并堵塞皮脂腺管或毛孔,造成皮脂外流不畅,继发细菌感染,所形成炎性丘疹,是痤疮形成的根本原因。近来研究发现痤疮发病与局部微生态失衡有密切关系。正常人出生后不久,皮肤上即附有细菌,  相似文献   
104.
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的发酵生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利用fed—batch方法,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酵母工程菌在30L发酵罐中进行了高密度发酵,发酵最适温度30℃,pH值范围5.0~5.3,溶氧范围20%~30%。发酵液OD600值达到300时开始诱导,甲醇最佳诱导浓度为10mL/L。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纯化产品经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分析和ELISA方法进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Fab抗体在Fed-batch发酵系统中可高效表达,经过192h的发酵生产,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的表达量可达412mg/L。发酵上清经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纯度为95%的重组Fab抗体,该Fab抗体经ELISA分析具有较高的HBsAg抗原亲和力和特异性。结果证实可以通过高密度发酵毕赤酵母工程菌来高效生产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抗菌的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林蛙皮肤中分离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混合物——多肽FⅢ。抑菌实验表明,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且此粗提物的抗菌活性远远高于传统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6.
人的正常上皮细胞在一般的体外培养情况下很难分化成类似于机体的上皮样结构。为了得到上皮结构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外建立了Raft(船式)培养方法。本文在长期从事细胞培养的工作中,摸索出了适合国内一般实验室条件的Raft细胞培养操作方案,模拟体内人皮肤结构的分化层次,以纤维细胞与胶原作为混合基质(作为上皮细胞的滋养物),同时加入一些生长因子、激素和必需的蛋白等成分。将纤维细胞、胶原和添加成分做为基层过夜培养,次日将培养好的上皮细胞种到上面,过夜培养后即为“skin equivalent”(皮肤等价物),将“皮肤等价物”移到一种网状金属架上以使细胞在气-液状态下培养,在这种条件下,培养中的上皮细胞与体内上皮细胞自然生长的状态、环境非常类似,在体外导致上皮细胞分化成清晰可见的层次。此项技术在临床治疗烧伤以及其它皮肤损伤的疾病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也为研究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107.
蜘蛛牵引丝蛋白cDNA的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蜘蛛是一种能在同一生物体内产生具有不同功能的多种丝的生物。蜘蛛丝的本质是蛋白质。牵引丝 (Draglinesilk)是由蜘蛛的主壶腹腺 (Majorampullate ,MA)产生的 ,其较高的抗张强度 (4× 10 9N m2 )与弹性 (35 % ) [1 ,2 ] ,使之成为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材料。目前 ,国外已有实验室通过构建cDNA文库的方法获得Nephilaclavipes中的两个牵引丝蛋白Spidroin1与Spidroin2的cDNA片段[3 ,4] ;但国内尚未见有相关报道。本文介绍的工作是利用简单便捷的PCR技术对牵引丝…  相似文献   
108.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细胞受应激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热激蛋白的功能有很多,充当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折叠和转运,最近研究表明HSP70还在肿瘤免疫反应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充当呈递载体,将抗原肽呈递于APC表面引起CTL毒性杀死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作为免疫疫苗的载体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9.
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是细胞介导免疫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由P35和P40两个亚基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含hIL-12p35基因和p40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AcAB3-p35和pAcAB3-p40.将两个重组转移载体分别与致死缺陷型线性化苜蓿丫纹液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BaculoGold LinearizedBaculovirus)基因DNA共转染昆虫细胞,构建出遗传稳定的重组病毒AcNPV-OCC-hIL-12(p35)与AcNPV-OCC——hIL-12(p40).将两种病毒分别感染Sf9细胞,取细胞培养物上清和细胞裂解物上清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IL-12p35和p40两基因均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能分泌至胞外.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0.
Bt毒素蛋白基因的PCR鉴定及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合成的cryI、cryIII和cryV基因专一性引物 ,检测了从土壤中分离到的 56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所含的晶体毒素蛋白基因。含有cryI基因的有 7株 ,含有cryIII基因的有 2株 ,同时含有cryI和cryV基因的有 2 1株。斑点杂交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 ,cryV基因定位于 1 50MD的大质粒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