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22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计算品种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此基础上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检测了43个春小麦品种间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22对引物共扩增出102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4.64条多态性带,具有较好的多态性。SSR水平上43个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2222~0.8393,平均遗传距离GD%=0.6055。43个品种聚为两大类,除佛手麦自成一类外,其余42个品种聚为第二大类。聚类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品种间基因型差异。历史上地方品种间SSR水平上的遗传变异最大,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1BL/1RS易位片段特异性引物Rye检测结果显示,共有7个品种含有1RS片段,结果需进一步证实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2.
用APAGE技术检测了43个春小麦品种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在计算Jaccard相似系数的基础上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42种不同的带型,电泳共分离出37条带,其中33条具有多态性。品种间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很大(0.0000~0.8148),平均遗传距离GD=0.5073。说明43个品种在醇溶蛋白编码位点上存在较大变异。聚类结果显示,除佛手麦白成一类外(GS=0.28),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与大多数育成品种(GS=0.46)分属不同的亚类,说明育成品种同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在醇溶蛋白编码基因上存在较大变异。育成品种间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这一结果提示在这一地区进行与醇溶蛋白相关的品质育种很难在现有的育成品种间杂交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从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趋势来看,历史上以地方品种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程度最大(GD=0.5455),50年代引进品种变异程度最小(GD=0.3310)。从60~90年代,育成品种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有一先增后减的过程,但总体上变异程度要低于地方品种,其原因与亲本单一和育种目标由高产到优质变化条件下人工选择压由弱到强有关。  相似文献   
83.
动物线粒体DNA的快速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筱平  窦永泽  杨磊 《遗传》1986,8(1):44-46
继Nass和S. Nass (1963-1965)以鸡胚为 材料证明了线粒体中含有DNA,并与核DNA 有所不同之后,有关动、植物的线粒体DNA (mtDNA)的研究迅速开展起来。但就mtDNA 的制备方法而言,当今仍是经典的氯化艳密度 梯度离心法〔41,其它还有Borst16,及Zasloff",等 方法。但这些方法所用仪器与试剂比较昂贵, 现在国内的一般实验室中是不易推广应用的。 如何在有一限的条件下,依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快速、简便地制备出所需的mtDNA,这便是我 们开展有关研究的第一步。通过我们近来对制 备mtDNA的有关方法的摸索和比较试验,筛 选到一种能快速。简便地制备动物mtDNA的 方法,采用Se恤arose 4B柱纯化,可得到较高纯 度的mtDNA o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栖息于高寒草甸优势种小哺乳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的密度、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同化、平均每日代谢率(ADMR)、每日能量收支(DEB)、种群的生产量(P)和呼吸量(R)进行了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按照 A=P+R的途径,估计了通过高原鼠兔种群的能流。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克隆获得了一个新的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表达情况、系统发育进行研究。该蜂巢小甲虫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AtumOBP4(GenBank登录号:ON813082),开放阅读框全长465 bp,编码154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大小为17.4 kDa,理论等电点为5.07。N末端有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属于Classical OBP亚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OBP8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AtumOBP4在雄性成虫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成虫且在头部(包含触角)特异性高表达,羽化后第7天达到最高值。推测AtumOBP4在蜂巢小甲虫嗅觉识别一般气味或性信息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成功构建了pET32a(+)/AtumOBP4重组表达载体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为后期深入研究AtumOBP4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OBP家族基因在蜂巢小甲虫寻找寄主蜂箱的嗅觉机制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以一个白色非托桂型小菊为父本,两个红色托桂型小菊为母本,设计两个杂交组合,测定了杂交F1的11个花型性状。遗传分析表明,花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管状花数均符合无主基因控制的0MG模型;心花直径、舌状花数、管状花长、管状花宽和最深齿裂长均符合由两个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的主基因控制的2MG-ADI模型,其中管状花长和最深齿裂长的主基因遗传率均约70%,属于高度遗传力。相关性分析表明,托桂型菊花管状花长、管状花宽和最深齿裂长两两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舌状花的花色值(L~*,a~*,b~*)将F1聚类为5个不同色系,两个杂交组合舌状花花色的香农-威纳指数(H)分别为1.12和1.23,花色变化丰富。此外,测定了亲本及F1共30个不同花色的托桂型菊花管状花内侧表皮和舌状花上表皮的花色值(L~*,a~*,b~*),发现两者的L~*,a~*,b~*值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对5个色系共10个托桂型菊花做切片观察,发现管状花内侧与舌状花上表皮、管状花外侧与舌状花下表皮的色素种类相同且细胞形态大小相似,因而花色相近。本研究结果为菊花托...  相似文献   
87.
豌豆(Pisum sativum)是我国重要的豆类经济作物, 病害对豌豆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 最终确定引起豌豆茎基腐病的3种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芸苔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和格氏镰刀菌(F. grosmichelii), 优势菌株为尖孢镰刀菌, 分离率为53.6%。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5种供试杀菌剂对3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咯菌腈和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豌豆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ame-miR-14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肠道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Stem-loop RT-PCR和Sanger测序分别验证ame-miR-14在意大利蜜蜂工蜂6日龄幼虫肠道中的表达和序列真实性。饲喂ame-miR-14的模拟物(mimic-ame-miR-14)和抑制物(inhibitor-ame-miR-14)及其相应的阴性对照mimic-NC和inhibitor-NC对ame-miR-14分别进行过表达和敲降,利用RT-qPCR检测意大利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中ame-miR-14的表达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me-miR-14的靶基因并进行相关分析。利用RT-qPCR检测ame-miR-14的过表达和敲降后其靶基因FoxO和Hedgehog在4-6日龄幼虫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ame-miR-14在意大利蜜蜂工蜂6日龄幼虫肠道中真实存在和表达。相较于饲喂mimic-NC,饲喂mimic-ame-miR-14后ame-miR-14表达量在意大利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中均为显著上调;相...  相似文献   
89.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气味结合蛋白1(odorant binding protein 1, OBP1)的表达模式,分析AtOBP1在蜂巢小甲虫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方法】基于蜂巢小甲虫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库扩增AtOBP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该基因在蜂巢小甲虫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雌雄成虫)、羽化后第7天成虫不同组织(头、表皮、翅、足、脂肪体、肠道、马氏管、精巢和卵巢)以及羽化后不同日龄成虫头部的表达量;采用RNA干扰技术和Y型管行为选择实验,解析AtOBP1在蜂巢小甲虫嗅觉识别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AtOBP1基因(GenBank登录号:MT211982.1)的cDNA全长序列包含6个外显子,其开放阅读框(ORF)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5.9 kD和4.73,具有PBP_GOBP亚家族的保守结构域;AtOBP1蛋白是由6个α螺旋组成的二聚体,且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3个二硫键;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该蛋白与鞘翅目(Coleoptera)黄粉虫Tenebrio...  相似文献   
90.
窦新田  李焕杰 《生物技术》1993,3(2):33-35,46
通过不同大豆根瘤菌对福美双抗性的研究证明:不同大豆根瘤菌自身固有的对福美双的抗性不同,一般可耐50~100μg/ml浓度的福美双。种子拌0.3%福美双同时拌根瘤菌会使种子上的根瘤菌数降低。本文探讨了利用自发突变选育双抗菌种的可能性。试验还证明:对福美双抗性低的菌种产生自发突变抗福美双的机率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