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7年5月~2010年9月应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和闭合橇拔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中,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结果:其中2例切口感染浅表坏死,1例腓肠神经损伤,腓骨长短肌腱断裂1例,腓骨肌腱炎4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复位丢失3例.结论: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2.
在对中国东北辽宁本溪中三叠统林家组的化石研究中, 发现了木贼目瓣轮叶属一个新种——林家瓣轮叶(Lobatannularia linjiaensis sp. nov.)。该种叶轮小, 明显分成两瓣, 每瓣叶数约10–12枚。叶线形至倒披针形, 叶长差别大, 叶联合长度占叶长约1/3–3/4。自1927年Kawasaki建立瓣轮叶属以来, 该属已至少发现了33种, 其中大部分报道于二叠纪, 少数见于三叠纪。瓣轮叶属作为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孑遗分子之一, 当前该属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瓣轮叶属的分类多样性, 而且拓展了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之后复苏过程中瓣轮叶属演化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NP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影响NPC患者生命质量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的160例首次治疗NPC患者,随机分为3DCRT组和IMRT组,各80例。3DCRT组采用3DCRT治疗,IMRT组采用IMRT治疗。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分别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结束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NPC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在不同时间点,IMRT组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家庭经济评分均明显低于3DCRT组(P0.05)。经过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NPC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因素有放疗方式、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及经济状况。结论:与3DCRT组相比,IMRT能改善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等,放疗方式、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及经济状况是NP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新生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致敏抗体对其Rh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采用抗球蛋白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凝聚胺法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 G型)五种方法对近三年来我院收集的163例新生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进行Rh血型检测,对五种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患儿红细胞进行0.2 M 2-巯基乙醇抗体放散,比较放散后五种方法检测结果并验证其准确性。结果:29例直接抗体试验阳性患儿的五种Rh血型检测结果不一致,经0.2 M 2-巯基乙醇抗体放散后检测结果均一致。Rh血型准确性验证表明,红细胞放散测定的Rh血型完全符合临床现象。结论:患儿红细胞的致敏抗体达一定数量后,会影响抗球蛋白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凝聚胺法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 G型)对Rh血型鉴定,0.2M 2-巯基乙醇抗体放散法是一种正确鉴定新生儿Rh血型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EMS对三个玉米自交系的诱变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S诱变玉米花粉是玉米化学诱变的主要技术。该研究以生产上3个常用的玉米自交系K305、21-ES、R08为材料,对其花粉用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处理,探讨其EMS诱变的最佳浓度范围,明确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经过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后,其结实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的趋势,从其半致死剂量来看,EMS诱变花粉的适宜浓度范围自交系K305和R08均为0.67~1.0 mL?L-1,21-ES在1.67 mL?L-1附近。 M1代不同性状其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与对照相比主要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其不同性状的生物学效应在材料间表现不一致,表明性状在不同材料间对EMS的敏感性不一样,生育期表现为21-ES>K305>R08;主要株型性状表现为R08>21-ES>K305;主要雄穗性状K305和21-ES比R08敏感;主要果穗性状表现为21-ES>K305>R08。 M2代整体表现为变异谱扩大,其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以及主要果穗性状的变异表现复杂,主要雄穗性状中除K305的M2株系雄穗分枝数呈双向变异外,其余M2株系整体偏向于雄穗变短,雄穗分枝数减小。该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以盐单胞菌S62 β-半乳糖苷酶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合成低聚半乳糖效率。为了提高低聚半乳糖产率,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以反应温度、pH、加酶量、底物浓度为考察对象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40℃,pH 7.0,加酶量50 U/mL,底物质量浓度300 g/L。反应6 h时可获得最大低聚半乳糖产率(41.91±0.27)%,乳糖消耗率为(82.47±0.38)%。反应4~8 h内低聚半乳糖产率都维持在40%以上,此时乳糖消耗率均在80%以上,在提高乳糖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了低聚半乳糖的高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为低温S62 β-半乳糖苷酶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景观感知作为自然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未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从景观感知角度,综合环境教育学、环境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基于景观感知的自然教育环境的营建提出了针对性原则及策略,并着重探讨影响景观感知的设计要素。首次从景观感知角度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进行探讨,对自然教育环境的营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教育;景观感知  相似文献   
58.
磷酸三酯酶(phosphotriesterase, PTE, EC3.1.8.1)能够水解有机磷化合物,但其应用一直受限于酶表达量低的问题.为了获得高效表达的有机磷水解酶,本文构建了PTE基因来源于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iminuta)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WB600),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了重组菌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同时检测重组酶对有机磷类化合物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最优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0 g/L)、酵母膏(40 g/L)、蛋白胨(20 g/L)、磷酸氢二钾(2 g/L)、硫酸锰(1 g/L)、硫酸镁(6 g/L).经测定,该酶4 h内对(5 mg/mL的甲基对硫磷、乐果以及神经毒剂模拟剂甲基磷酸二甲酯(dimethyl methyl phosphonate, DMMP)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8%, 92%, 73%,且DMMP在12 h内也完全降解.本文实现了PTE的胞外分泌表达,为研制有机磷化合物的酶基消毒剂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9.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 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的形态异同进行了分析, 以鉴别区分三者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和背鳍数均具有显著差异; 可量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显示杂交种的眼间距/全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 三者的吻长/全长均具有显著差异; 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三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65.68%; 判别分析构建了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判别公式, 判别公式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为85.6%。分析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间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柄。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讨水流对鱼类趋光性的影响, 利用自制的循环水槽装置, 以草鱼(Cten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在光照度为300 lx, 不同流速工况(0、0.1和0.2 m/s)下的趋光性行为, 同时设黑暗静水工况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1) 0.2 m/s的流速可完全激发草鱼幼鱼的趋流性, 使其游泳方向多数与顶流方向呈± 20°。(2)根据草鱼幼鱼在不同流速工况下随光照度衰减在水槽内的分布情况, 计算得其在3种流速工况下的光强期望值分别为: 52.45, 34.62和37.86 lx。(3)当照度为300 lx时, 静水工况下的实验鱼在水槽中呈现“两头高, 中间低”的分布情况, 并未表现出对某一光强范围的偏好行为; 在小于感应值的低流速下, 草鱼幼鱼的分布情况总体趋势与静水工况类似, 但在远离光源处的分布较多, 多呈“逆流后退”行为; 当流速值超过感应流速时, 在趋流性的作用下, 鱼类在尾部的聚集情况明显下降, 同时在水槽中的分布更加均匀, 其原有光环境的作用减弱。研究初步证明了略大于感应值的小流速所引发的草鱼趋流性即可对其光环境响应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