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苹果树蒸腾规律及其与冠层微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孟平  张劲松  王鹤松  高峻  褚建民 《生态学报》2005,25(5):1075-1081
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周期为2 0 0 3年1~12月、时间步长10 min的苹果树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果树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太行山低山丘陵区10年生苹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微气象要素关系,旨在为该地区苹果生产提供必要的水分生态理论依据,并力图进一步完善苹果树蒸腾耗水理论。结果表明:(1)苹果树蒸腾(Tr)具有明显时间变化特征。Tr在晴天-多云日的主要和非主要生长季节日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趋势。在阴天日,主要生长季节表现为多峰曲线趋势,非主要生长季节单峰除10月和3月份表现为双峰曲线趋势外,其余各月均为单峰曲线趋势。Tr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特征是3~4月份逐渐升高、5~6月份达到高峰值、7月份逐渐降低、10月末及11月初Tr迅速降低。全年Tr值为6 0 0 .9mm ,其中,主要生长期间(4~9月份)、非主要生长期间(1~3月份、10~12月份) TR值分别为5 0 2 .6、98.3mm ,分别占全年的83.6 %、16 .4 %。(2 )主要生长期内,Tr与冠层净辐射(Rn) ,空气温度(Ta)、湿度(RH) ,风速(V)等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统计回归方程为Tr =0 .2 74 0 .0 4 2 V 0 .0 0 6 7Ta - 0 .0 14 RH (n=2 6 35 2 ,Tr为单株蒸腾量,Tr、V、Ta、Rn的单位分别为L/ h、m/ s、℃、w/ m2 ,RH为无量纲值,以%表示) ,R2 =0 .  相似文献   
32.
热带林下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生长与果实产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西双版纳不同海拔热带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的阳春砂仁生长和果实产量动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林下阳春砂仁自身年龄增长、林下光照不足和旱季水分胁迫影响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种植期增加,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和成熟植株密度降低.当林下光照水平在全日照的35%以下时,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林下日照水平变化呈线性增加(P<0.05)。沟谷下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显著高于上方(P<0.05)。海拔600~1000m,由于阳春砂仁的主花期从干热季3~4月推迟到雨季5月,果实产量显著增加,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海拔800~1000m沟谷中轮歇地次生林下有计划种植阳春砂仁,代替在沟谷雨林下种植阳春砂仁,既能解决沟谷雨林下光照和当地旱季水分不足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的影响,又有利于热带沟谷雨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33.
秃杉中萜类和酚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的根皮中分离鉴定了6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9个酚类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4S)-3b-methoxy-5a-lanost-9(11)-ene-7b, 24,25-triol(1) 和senecrassidiol-9-O-b-D-glucopyranoside (8),化合物1命名为taiwaniatriol。通过波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4.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的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本文综述了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状况和各种环境条件对植物细胞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藏红花 (CrocussativusL .)又名番红花、西红花 ;藏药中称为苟日苟木。它是鸢尾科草本植物 ,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长期以来把它作为珍贵的中藏药。其药用部位是柱头 ,有效成分主要是藏红花素、藏红花酸、藏红花醛和藏红花苦素。丁葆祖等于 1979年首次从藏红花的球茎获得完整的植株[1 ] 。Sano等人 1987年在离体条件下 ,诱导花柱 柱头状物再生获得成功[2 ] ,此后国内外不断有相关报道[3~ 7] 。但试验大多集中在由外植体直接或由愈伤组织间接诱导柱头状物 ,且花柱 柱头状物的频率低和数量少。我们试图先由藏红花…  相似文献   
36.
摘要:从口蘑科真菌北风菌(Pleurotus ostreatus(Jacq.:Fr.)Kummer)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2个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包括8个麦角甾醇类甾体及4个甾体苷。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及化学方法,鉴定了一个新化合物3-O-β-D-glucopyranosyl-22E, 24R-ergosta-7, 22-diene-5a, 613, 9α-triolo 其余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22E,24R-ergosta-7, 22-di-ene-3β, 5a, 6β3, 9α-tetraol, 3-O-β-D-glueopyranosyl-22E, 24R-ergosta-7, 22-diene-5α, 6β-diol、22E, 24R-ergosta-7, 22-di-ene-3β, 5α, 6β-triol, 22E, 24R-ergosta-5, 7, 22-tfien-3β-ol 3-O-β-D-glueopyranoside, ergosterol, 22E, 24R-ergosta-7, 22-dien-3β-ol 3-O-β -D-glueopyranoside, 22E, 24R-ergosta-7, 22-diene-3β-ol、 22E, 24R-ergosta-4, 6, 8, 22-tetraen-3-one、22E, 24R-ergosta-7, 22-diene-313, 5ct, 6a-tfiol, ergosterol peroxide 和 22E, 24R-ergosta-7, 22-diene-3β, 5α-diol-6-oneo  相似文献   
37.
饥饿胁迫对小鼠学习记忆、SOD和心肌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小鼠断绝食物,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生理应激反应。结果表明,饥饿后小鼠的体重明显减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记忆能力和大脑5-羟色胺含量无明显改变,心肌丙二醛含量下降,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改变,血浆SOD活性提高,血浆SOD同工酶变带无明显改变。提示饥饿胁迫使小鼠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反应,使小鼠学习能力提高,加强延缓机体衰退的生理功能;这些应激反应有利于小鼠在逆境下的生存。  相似文献   
38.
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6个品系非洲菊的快繁技术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花托是最好的外植体,其起始培养需要高浓度的6-BA,基因型对其离体培养响应有明显影响。经优化的花托快繁条件为:起始4周,1/2MS+BA10+NAA0.2(mg.L~(-1)下同);愈伤组织出苗4周、小苗增殖3周,MS+BA3.0+NAA0.2;生根3周,1/2MS+IAA1.0。花托的4周直接成芽率71%,花托愈伤组织的4周成芽率97%,小苗增殖倍数10倍以上,生根率99%,平均每苗7.4条根、根长30mm。  相似文献   
39.
不同营养物质对脱落酸液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考察了不同营养添加物及前体对脱落酸 (abscisicacid ,ABA)液体发酵的影响。在玉米粉、黄豆饼粉、燕麦、小米粉等不同营养添加物中 ,以添加玉米粉效果较好 ,产量可提高 35 .8% ;将碳源由单一的葡萄糖改变为蔗糖∶葡萄糖 =3∶2 ,可使产量提高 6 8.8% ;而在乙酸钠等二碳至五碳原子的不同前体添加物中 ,乙酸钠、丙酮酸钠、丁二酸钠、柠檬酸三钠盐等能提高脱落酸产量 ,而丙酸钙、氨基乙酸对脱落酸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尤其是柠檬酸三钠盐对脱落酸产量影响最为显著 ,可使产量比对照提高 81.0 %。  相似文献   
40.
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97A抽穗期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林广  翟虎渠  万建民 《遗传学报》2001,28(11):1019-1027
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97A是我国应用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不育系,利用抽穗期基因型明确的秋光(e1e1e2e2e3e3se-1^eSe-1^e),越光(E1E1E2E2e3e3Se-1^eSe-1^e),日本晴(E1E1e2e2e3e3Se-1Se-1)和日光(E1E1E2E2e3e3Se-1Se-1)作测验品种,分析了水稻珍汕97B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珍汕97B的抽穗期感光基因型为:e1e1e2e2E3E3Se-1Se-1,同时还存在1对隐性感光抑制基因i-Se-1,进一步用QTL近等基因系NIL(Hd1),HIL(Hd2),NIL(Hd3),NIL(Hd5)和NIL(Hd6)进行的实验也验证了珍汕]97B 在1个显性的主效感光基因Se-1,以及其他感光修饰基因,如E3,Hd3(En-Se-1),Hd5和Hd6的基因的作用。因此,推测珍汕97A带有主效感光基因是其配制的灿型杂交稻抽穗期超亲表现的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